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与现实启示

2014-04-05 08:08沈阳大学政法学院思政部辽宁沈阳110044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

李 斌(沈阳大学政法学院(思政部),辽宁沈阳 110044)

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与现实启示

李 斌
(沈阳大学政法学院(思政部),辽宁沈阳 110044)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基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不同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丰富和创新着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工作实践。这为新形势下科学认知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起到了重大的现实启示作用。

群众路线;发展历程;现实启示

群众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方法。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这是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进和增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创新举措。

一、群众路线的历史形成

群众路线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辩证地吸收了中国优秀文化“民本”思想的精华,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观点和工作方法。应该说,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逐步演进、深化和升华的。

群众路线的萌芽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早在五四运动前后,第一代共产主义先进分子就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有了初步认识,毛泽东曾经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提出“民众联合”的思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根据党的组织要求,共产党员开始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组织工人反帝反封建斗争。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组织章程决议案》,特别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0随着国民革命的发展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意识到群众的重要性,192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扩大执行委员会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中再一次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4721928年7月,党的六大把“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这一重要论断明确写进党的文件。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走上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群众路线从此孕育成熟起来。1929年,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一文中阐述“红军与群众”关系的时候,特别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提法,提出“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2]36“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在最短促时间中也要注意这一工作方式的运用。”[2]39“对需用品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2]40。强调了要树立群众观点的工作方法。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指出要纠正单纯的军事观点,重视群众工作。20世纪30年代在建立苏维埃政府和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分别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就党群关系、工作方法、斗争策略、动员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和阐释,指出红军不仅要进行军事战争,还要承担宣传、组织、武装群众以建立革命政权的重大任务。这些思想进一步加深了党对群众工作的认识,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积极主张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行全面抗战。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3]。为此,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三三制”原则,组织群众建立人民政权,实施“大生产运动”,依靠群众渡过经济上的暂时困难。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的理性思考和探讨,党的群众路线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群众路线作了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4]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群众路线的内容、实施方法和步骤进行的集中论述。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列为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指出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并且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概括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5]。在中共“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从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专门对群众路线科学概念和原理内容作了全面说明和高度概括,指明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和人民群众密切、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自此,群众路线载入“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正式形成。

二、群众路线的深化发展

群众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于科学认识党群关系,现实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社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在关于党群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员监督制度、反对官僚主义等方面,都做出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特别是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总结和概括,即:一是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6];二是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取决于它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正是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群众路线观点,中共八大制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对“文革”进行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再一次针对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总结和明确规定,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后来,在十三大党章中又附加上“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一句,由此完成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创新性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7]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邓小平明确地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之一,表明以人民利益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具体实现,就是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苏联和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艰难时期,更加重视巩固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特别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江泽民明确提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8]中共中央鲜明地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写入党的指导思想中。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重申并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新一届领导集体一直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胡锦涛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9]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此,党的十七大全面部署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问题。

在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把握群众路线在当今时代的突出特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科学评价标准。习近平强调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11]为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中共中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问题,在全党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一次顺应民心、民意的党员自我教育活动,是全面深化改革党风建设的重大举措。

三、群众路线的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部党史就是一部群众工作史。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2年的光辉历程,党员人数突破8500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党才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体民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进力量。任何政党只有赢得群众、依靠群众、掌握群众,才能够真正获得胜利。今天,我们党能否巩固执政地位,确保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不在于手中的权力多大,而在于广大党员干部能否真正树立群众观点,为人民群众谋好利、服好务、执好政、掌好权;能否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同群众共甘苦。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深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当前,一部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淡薄,丧失党员立场,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所以,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使党始终充满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成为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把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群众路线不仅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要讲求方式方法。要在新形势下促进群众工作的发展,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掌握具体的、现实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如,调查研究、民主协商、典型示范、说服教育,等等,特别是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手段方法,诸如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搭建群众工作的桥梁,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增强群众工作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完善群众工作制度。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群众工作顺畅进行的保障,只有不断建立和健全群众工作制度,才能够使群众工作得以制度化、规范化和具体化。为此,就必须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权力行使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管理监督机制、诉求反映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等,促进党员干部及时广泛地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接收群众监督,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培养大批群众工作者。群众路线的实施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群众工作者和群众领袖,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注重培养和造就群众工作队伍,发掘群众工作人才,把德才兼备的精英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通过专业培训和业余学习,练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硬功夫,全面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人民群众永远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只有充分实践群众路线,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党心民心,才能调动一切力量形成合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M]∥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册.北京:中央党校出版,1989:90.

[2]周恩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M]∥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毛泽东.论持久战[M]∥毛泽东选集: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80.

[4]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M]∥毛泽东选集: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900.

[5]毛泽东.论联合政府[M]∥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6]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M]∥邓小平文选: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7]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M]∥邓小平文选: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江泽民文选: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2.

[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35.

[10]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M]∥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467.

[11]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

【责任编辑 王立欣】

Developmental and Realistic Enlightenment of Mass Line

Li Bi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Teaching S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mass line are discussed.With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basic condition of world,nation and party in different period of history,Chinese communists constantly enrich and innovat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work practices of the mass line.The mass line made a huge contribution for scientific cognition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party and masses,cadre and masses,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tact between party and masses,and doing the mass work well.

mass line;developmental process;realistic enlightenment

K 201

A

2095-5464(2014)01-0034-04

2013 09 13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3JD710040);2012年辽宁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L12BKS014);2012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GXDJ2012 B135)。

李 斌(1969),女,河北武强人,沈阳大学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