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及影响述评

2014-04-05 08:08赵天越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宪政华盛顿宪法

赵天越(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及影响述评

赵天越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评价了乔治·华盛顿在美国独立、合众国宪法制定及共和联邦制建立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从理论预设、核心价值、制度保障、最终目标四个角度对华盛顿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加以解读,并评述了华盛顿宪政思想所具有的历史局限性,肯定了华盛顿宪政思想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和世界宪政主义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了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华盛顿;宪政思想;基本内容;影响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年),美国首任总统,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军总司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主持者,联邦共和制度的奠基人之一,被美国民众尊称为美国国父。华盛顿以国家利益为重,凭借着他高尚的完美人格与不恋权贵、公正无私的伟大精神成就了一世的英名伟业。他开创了美国历史上军权还于国会,军人服从民选文官政府,军队不干涉国家政治的先例;树立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实现和平竞争移交权力的范例。因此,人们称他是“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华盛顿的历史和传说已经逐渐发展为政治神话,并成为美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位伟人,华盛顿的道德精神不仅影响着美国,也同样影响着世界,对华盛顿的研究也成为世界各国学者们关注的热门课题。中国的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华盛顿的伟大功绩,评述了华盛顿的治国思想、政党思想、军事思想等。基于华盛顿对美国宪法制定的重要影响性,有必要对华盛顿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系统地疏理与评析,探讨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对美国宪法制定与实行的必要性,对世界各国与当代中国的宪政发展所具有的深远影响与启示。

一、华盛顿与美国制宪会议

对华盛顿宪政思想的认识要从他对美国制宪会议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谈起。有人曾这样称赞华盛顿,“1775年,我们注视着他站在军队的最前列,抵制着英国君主专制统治的扩张;1787年,我们又看着他再一次站在一群爱国者和英雄们的最前面,阻挡着无政府状态在美国的漫延。”[1]这无疑形象地表明了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与建立合众国进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为美国的独立和之后共和联邦制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心血。

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根据《邦联条款》,各殖民地结成了松散的同盟,除了建立了一支军队和一个州际国会大陆会议之外,没有中央政府,没有制定宪法,没有设立行政首脑。而大陆会议类似于参院,其权力很小,只能向各殖民地建言,不能立法,没有税收权,为此还欠了大陆军士兵很多军饷。同时,大陆会议的决议必须要全体通过才能生效,工作效率很低。战后的动荡局势促使华盛顿再一次跨入政坛,一方面,他要努力满足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工人对改善生活,争取民主权利的强烈要求。另一方面,他还要满足资产阶级和大农场主“安邦定国”的迫切经济与政治要求。因此,华盛顿直接筹划了安那波利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来自五个州的代表正式向邦联政府提出召开费城会议的建议,希望13个州代表共商修改邦联条款的大事。这次会议也直接导致了制宪会议的召开,成了制宪的前奏。1787年5月25日,北美13个州的55名代表们齐聚费城,55岁的华盛顿代表弗吉尼亚州出席会议。人们怀着对自由和民主的向往,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后,会议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华盛顿认为,宪法制定需要各方参与者的互相商定和适当地做出妥协。不管怎样去修改完善一部宪法,它都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也会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民可以通过讨论等形式来变更和修改最后的决定,但绝不能动摇宪法是国家制度建立的基础和根本的主旨。他相信使宪法保持相当程度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适当的理论假设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如果宪法因为任何随便的理论假说就发生改变的话,那么这种变化将会无休止,那样宪法就没有了权威性和持久性。

1787年美国宪法是在总结革命成果的基础上,为未来美国设计的政治体制蓝图。如何把蓝图变成现实,犹如变书面上的独立宣言为现实一样,同样需要花巨大的代价。实现这种转化无疑要靠千百万人民的辛勤的努力和大胆的探索,但个别历史人物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首位共和国总统华盛顿就是这样一位影响着历史的关键人物。他以行动促使各方团结一致,开创性地制定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他以行动捍卫了宪法的尊严,保障了宪法至上权威的实现。毕竟宪法仅是纸面上的文字,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人物完全可以遵照宪法的规定治理国家,当然也可以通过种种其他手段,修改乃至废除宪法,使之成为一文不值的空文。对此,美国一些总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早已洞若观火,“在制宪会议上,一些成员总是带着疑虑、审慎和猜忌的目光研究总统的职权,并设置了许多障碍来防止美国总统蜕化为独裁者。能否保持住这部宪法,维护它的共和制原则?这成为了那一代美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华盛顿担任总统以后,人们把希望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在了他的身上。”[2]事实证明,华盛顿最后做到了人民期盼他做到的事情,维护了宪法并且保障了宪法的至高无上性。虽然这部宪法并非完美无缺,但如果考虑到参与宪法制定人群的组成成分,以及宪法需要照顾到的各个阶级、各个地区的利益,这部宪法已经做到了近乎完美,而作为制宪会议的主持者与保守审慎的立法者,华盛顿先进的思想和冷静的头脑在制宪会议中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国宪法的制定,华盛顿功不可没。

二、华盛顿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内容可从理论预设、核心价值、制度保障、最终目标四个角度加以评析。

1.华盛顿宪政思想的理论预设

从古至今,世界上的伟大哲学家、政治家都会讨论人性的善恶这一本源问题。三字经里有“人之初,性本善”,西方哲学家也从人出生开始就是自私自利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比如说著名思想家大卫·休谟曾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哲学命题“无赖原则”,他这样说道:“必须把政府里的每个成员想象成无赖之徒”。他认为,人性是阴暗的不如人意的,每个人都自私自利的,都是无赖。其实,西方的“人性恶”理论只是一个理论假说,虽然,从这个理论假说作为研究社会制度问题的出发点不一定会得到最好的制度建构,但是,至少可以避免最坏的制度的产生。在制定宪法之时,也同样需要考虑到人性对制度的影响性,从人性论假设来构建宪政制度是西方制度建设的理论预设,为限制人性的权力滥用提供制度上的设防措施。华盛顿从人性论和宗教思想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宪政的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1)人性论。乔治·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基于他对人性的预设,但他对于人性的看法并没有那么的绝对。他认为,人性是有善恶两方面构成的,人既有向善的一面,也有邪恶自私的一面。一个国家的公民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爱国品质”,热爱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最可贵的道德品质。他赞扬美利坚民族在抵制英国君主专制统治扩张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与无畏。但是,他也分析道,这样最基本和可贵的道德品质,也需要有切身民众个人利益的相辅相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民众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那么这种爱国主义也会随着时间的行进慢慢减弱。就连这种最高品质的善都尚且如此,那其他的一些“正义”“品德”就更是如此了。这或许就是人性自私自利一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在谈到“人性恶”的时候,认为人类心灵对权力的迷恋及滥用权力的嗜好是人的本性。人有善良的一面也就有幽暗、残酷的一面,要通过法律来正确提升人性善良的一面并且防备人性的弱点,并对以弥补人性的恶而产生的政府进行内在与外在的种种控制。所以,为了防止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防范政府对权力的滥用,保障国家的统一和顺利发展,必须通过至高无上的宪法来规范社会公民与国家政府的政治生活。华盛顿在1786年致约翰·杰伊的信中曾这样说道:“我们在组成联邦政府时对人之本性可能估计过高。经验表明,如果不加以强制力量,那么人们并不愿意接受和实行为其本身利益而精心设计的措施。”[3]229这个精心设计并且对人民本身利益充分着想的措施就是宪法,是全体美国人民共同同意并且愿意按照其规则行事的一部法律文件。由于它是由当时美国13个州共同签署同意的,所以在美国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华盛顿既肯定了人性中向善的方面,因此,宪法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利益为目的,这是全体公民共同同意建立宪法的基本宗旨。华盛顿也认识到人性中向恶的方面,应考虑到个体都具有的满足自我利益的诉求,要保障人们的私有权为根本,才有可能使人们的私利之心转化为公利之行,这也是一部完善的宪法所应在制度上保障的。

(2)宗教思想。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者们虔诚地信奉着宗教,认为那些能够影响大陆会议和各个殖民地居民的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承受天命,就是要决心从祖先那里得来的正义等宝贵的特权传授他们的子孙后代,通过制定反映自然法精神的宪法将正义体现在国家之中。在1781年独立战争面临危机的时候,华盛顿相信正义者一定会得到上天的保护,表示要相信上帝,“我相信上天会伸出更为明显的援助之手。在那极端艰难与黑暗的时刻,上天福佑我国,昭昭甚明”。在1789年他的第一任就职演说中,华盛顿请求美国民众应该向冥冥之中的掌管人间一切的上帝等神灵感恩和致敬。美国人民在取得独立国家地位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似乎都有上帝保佑的迹象。华盛顿的思维模式中一直都有上帝等神灵的存在,这也是他的宗教思维模式对宪政主义的影响。在他的思维模式中,上帝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化的存在,并且通过上帝等神灵的监督使得人们做任何事都会受到思想上的约束,政府的权力也同样要受到限制,特别是要受到宪法的规范与限制,华盛顿的这一宗教思想体现了宪政的核心价值。

华盛顿重视宗教自由在实现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影响。他认为宗教自由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主要是因为它能够使全民道德普遍提高,这与孟德斯鸠对于民主政治的原则的论述是一致的。华盛顿把宗教与民主联系起来,把清教徒的宗教精神和政治的自由精神融为一体,从而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和宪政制度。

2.华盛顿宪政思想的核心价值

华盛顿认为人们会非常关注那些跟他们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利益,有些利益是人与生俱来的,比如说生存权和财产权;有些则不太和谐,比如说专制、剥削等。美国宪法的一个作用就是保护那些人民与生俱来的合理的利益诉求,限制、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利益要求。“在华盛顿看来,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必须得到宪法的维护。”[3]33对人权的保护是华盛顿所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观点。

(1)天赋人权。《独立宣言》里曾经庄重的宣布:“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3]52华盛顿认为人类的正义追求就是为争取生存和自由而奋斗。他认为独立战争不是一场“独立战争”,而是一场正义之战,是一场为了夺回并保护美利坚民族人民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权利的一场战争。华盛顿根据洛克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为天赋人权的基本权利”的思想推论出英国殖民者对他们的强制赋税问题就是侵犯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他把财产权当作天赋人权来保护,这更加激起了美国民众参与反抗英殖民者战争的热情,推动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在言论自由方面,华盛顿认为在大学里讨论与政治有关的问题和自由发表不同的政治立场是非常重要的。他曾经多次向国会和政府要求重视建立大学、发展教育和国家的科学事业,华盛顿对全美的教育和科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支持,这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举自由是华盛顿又一非常重视的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需要通过民主的实践来实现。而选举权是公民最常见却又最重要的一项政治权利。因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人民基于多数同意而授予了政府权力,进而才会服从于政府的权力。因此,人民享有自由选举政府的权利是个人权利对政府权力监督的重要体现。宪政之所以是有限政府,也就在于以权利制约权力。

(2)人民主权。华盛顿认为“民意”是权力最纯洁的源泉。他坚决相信人民有权利建立政府和更改政府的法律。他在《告别演说》中说道:“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人民有制定和更改他们政府各项法规的权利。但是宪法无处不在,除非全体人民通过明确而且正式的法令予以改变,遵守宪法是我们大家应尽的神圣义务。人民有权力和权利建立政府的这一思想,是以每一个人有责任服从已建立的政府为先决条件的。”[3]317

“人民有权利和权力建立政府”这是华盛顿对于人民主权原则的精准描述。他准确地认识到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人民有制定和更改政府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权利。人民主权原则就是人民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和权力,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同意,也只能为人民谋取福利。当这些定期选出的代表们如果没有做出符合他们愿望的工作时,他们可以并且会毫不犹豫的撤销他们公仆的资格。

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对美国政界的统治,犹如上帝对宇宙的统治。人民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凡事皆出自人民,并用于人民。”[4]这表明美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当家作主犹如上帝掌管全宇宙那样天经地义和庄重威严并且不容许任何个人或组织破坏这种制度和原则。华盛顿系统地论证了人权的问题。人民权利,也是华盛顿宪政思想的核心价值所在。

3.华盛顿宪政思想的制度保障

1787年,在美国制宪会议上13个州的精英们“把自然法转变为宪法”[5],代表全体美国人民起草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华盛顿不但主持了宪法的制定,而且在其思想中体现出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宪法的至高无上地位,保障分权与制衡的权力体系的构建,保障强大的共和联邦制度的建立。

(1)宪法至上。华盛顿很清醒地认识到宪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权力的合理使用与分配,以及对其有效的制约,宪法具有至高无上性。华盛顿认为宪法所赋予的政府权力是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政府需要通过人民给它的这种权力来进行政治统治,要受到宪法对政府权力的限制。无论政府掌握了多少权力,这权力最终还是属于人民的,政府永远都应是为人民服务,是满足人民经济需求与政治诉求的工具。华盛顿认为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人们一定要习惯去思考如何在宪法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要越过宪法的范围也不要侵犯到他人的权利,否则这种侵犯的风气一旦蔓延开来,严重的后果就是最后形成专制。所以,宪法必须通过拥有至上的权威性来防止这种风气的蔓延,从而保证每个人的权利。

在谈到宪法的修正时,华盛顿坚定地认为宪法的修正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手段,就像当初制定宪法时候一样,要通过民主的形式来解决,坚决不能通过篡权的形式来修改宪法,虽然这种篡权修改宪法的形式可能会很有效率,效果可能也更为直接,但这种方式是一种破坏自由政府的方式,日后带来的弊端会大大超过它的优点。宪法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个人的权利不受侵犯,使国家有效平稳地发展,所以宪法自然也将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限制在其法律的范围之内,任何人都不得触犯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宪法,是宪法的至上权威性和持久生命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人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2)分权制衡。“权力分立的观念乃是政治理论中最为古老的观念之一。混合政体的思想与柏拉图的《法律篇》一般悠久,并被波利比厄斯用来解释罗马政体所谓的稳定。混合政体的观念从来就不曾有过明确的含义。孟德斯鸠对这一古老论说进行了修正,他把权力分立的观念融入进了体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法律制衡系统中,即一切政治职能都必然可以被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类。”[6]华盛顿也认识到实现权力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制约具有重要意义。他说:“行驶政治权力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一边互相制约,并制定受托人为公共福利的保护人以防止他人侵犯。”他认为只有把权力分别交给上述三个部分来掌管,才能防止蜕化成专制制度的危险。不过权力制约并不是分权制衡的全部,分权制衡的精髓更在于权力之间的平衡。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司法审查制度是在这个三权分立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它给予了公民在他们受到侵害时最有力的武器,在宪政制度中起到平衡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平衡乃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是宪政制度的理论保障。

(3)共和联邦制。美国的共和联邦制度之所以能够建立,其根源还在于美利坚民族本身的乡镇自治的传统。美国的共和精神即自由民主的风气和习惯,通过乡镇自治先在各州产生和发展起来,然后普行于全国。联邦的秉公精神不外乎是地方爱国主义的集大成。每个美国公民都把自己对小共和国的依恋之情转化为对共同的热爱了。华盛顿等美国开国国父们通过宪法将共和制和联邦制成功的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通过联邦制,可以使各个州能够团结起来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甚至是战争,就像建立一座摩天大楼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地基一样,要想形成一个团结强大的国家,那就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为全体所有的中央政府。这样的一个政府是必不可少的,不管各地区之间关系有多么紧密,也都不可能完美的取代它的作用。共和联邦制度是有利于美国繁荣和自由的组织形式。美国共和制度之所以能够存在和长久延续,依赖于联邦制度的存在和长久的延续。

4.华盛顿宪政思想的最终目标

从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从国内问题到国际形势,华盛顿一直都在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如何使国家能够迅速发展,能够繁荣富强,这也是华盛顿思想的最终目标。

在谈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华盛顿认为国家和法律有保护人民权利的功能,人民既然有权利去行使自己的权力,那么他们也应该有相应的义务来维护保证自身权利实施的国家和法律,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华盛顿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人民的团结和睦,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也是美国人民应尽的义务。公民之间、各地区之间形成广泛的团结联合,才是国家能够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华盛顿强调,“我国各地都感到联合与它们的直接的和特殊的利益相关,它们在统一的步调下,共同努力,以便产生出更大的力量,获得更丰富的资源,进而更好地抵御外来的危险,它们的和平就会较少地受到来自国外的干扰。”[3]315所以,一个为全体人民所有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当人民的政府组建后,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实力的壮大。华盛顿也曾经多次提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发挥着的重要作用,政府应该努力发展实业,教育和科研,根据当时的美国国情和世界的形式,华盛顿认为农业在当时无疑是占有重要比例的产业,并且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向国会要求重视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加之之前谈论到的他在教育和科学上的关注,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在其自身思想领域中要完成的终极目标:美国的繁荣昌盛。

三、华盛顿宪政思想的影响

1.历史局限性

(1)奴隶制度的长期存在。在华盛顿的宪政思想里,奴隶制度一直是一个让他处理起来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他深知奴隶制是专制统治压迫的产物,是与人人平等的美国宪法相违背的;另一方面来说奴隶制是维护美国大农场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些资产阶级需要奴隶去为他们创收,而华盛顿本人就是一个大庄园奴隶主出身,他曾经说过他是这个世界上最真诚地希望能够废除奴隶制度的人,但是这个制度的废除一定要经过立法机关的通过。当他看到有的大庄园主为了解放其他庄园内的奴隶而买下那些庄园时,他会主动写信对那些庄园主表示赞扬。他也曾经提出过合法的程序逐步废除美国的奴隶制度,但最后在他执政期间,奴隶制并没有因为他的犹豫不决而取消,在美洲独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一直存在着,直到林肯上台之后才废除了奴隶制。这不得不说奴隶制存在的现实是与华盛顿宪政思想中所坚持的人人平等、人身权利不可侵犯的理念背道而驰的,而且这种落后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2)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华盛顿之所以承认奴隶制度的长期存在,是与他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息息相关的。他虽然反复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他的思想里还是一直都在维护着美国的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1779年,华盛顿指示约翰沙利文少将攻打易洛魁人民(北美印第安人)时说:“假如将垃圾(印第安人)放到所有定居点附近,那么整个国家将不仅仅是泛滥成灾,而是将被摧毁。”从而看出他一直都没有把印第安人看成与自身阶级平等的人群,这与其宪政思想中保障人权思想相矛盾。他还提出:“与野蛮部落签订公平的条约,……使他们充分了解每一项条款;这些条约必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一方违反了条约就将要受到惩罚。要按照合理地规定向他们提供丰富的物质。除了收回成本与应付的费用之外,不以高价索要。如果采取上述措施,我们也许还可以有望和他们和睦相处。”[3]301这些办法固然有合理的因素和积极的意义,但是因为他的宪政思想里本身具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面,所以这并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

(3)从人性论角度看问题的局限性。华盛顿的人性论观点是其宪政思想的理论预设。他从人性论的角度分析了美国的社会问题和制度建设问题,认为人性中的“善”与“恶”是此消彼长、共同存在的,人性中的“恶”在华盛顿的思想领域得以具体地体现出来,不能否认的是,将人性作为理论基点也就有唯心主义的观念存在其中。这也是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的又一原因。

2.对美国及世界宪政主义的影响

(1)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影响。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对美国人民的民主政治思想的普及和进步,以及对于美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美国是在他的领导和指引下成为了一个自由的、进步的宪政国家,虽然华盛顿承认了奴隶制度的长期存在,但是他也强调这种制度定会逐步废除。他的继承者林肯总统果然废除了这个制度。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展现出了极高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这都与以华盛顿为首的开国元勋们的伟大创造是分不开的。在美国民主政治发展和综合国力强盛的过程中,美国宪法发挥了指引、支持和稳定的重要作用。美国宪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2)对世界宪政主义的影响。华盛顿领导美利坚民族在立宪与建国之后得以迅速发展,开辟了以资本主义宪法为主要标志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新时代。华盛顿在1796年致人民的告别演说中说道:“愿你们在自由的庇护下,……使你们获得把你们的宪法介绍给其他各国的荣誉,使这部宪法为那些对之还十分陌生的国家所赞美、爱慕和采用。”[3]313二百多年来,美国宪法一直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宪政发展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有些国家则直接采用了与其相同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些国家即使没有采用美国这样的政治制度,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在建立自己的国家制度的时候有所借鉴美国制度的先进之处。

3.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1)中国发展民主政治的必要性。由于一直没有从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的角度看待民主,中国学者大多对民主政治理解还停留在原始和片面的层次上。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长期忽略了人类创造的宝贵的思想价值:民主是和平管理冲突、协调处理社会利益矛盾的机制,民主政治正是人类政治生活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状态的一种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保护自己的个人权利。传统的制度、法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政治生活。中国人需要学会用自己的权力争取权利,中国人民的民主政治素质的提高等现状表明了中国大力发展民主政治的必要,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宽阔的政治民主道路。

(2)中国人权保护的法治化。30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着《物权法》等法律的颁布,也体现了政府开始通过法律等形式来尽最大可能的保护人权。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曾多次谈到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并且指出如果不完成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完成不了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取得了包括基层民主选举在内的许多新进展。但中国的各项改革任重而道远。

(3)对中国政治改革的思考。美国民主政治和华盛顿的宪政思想给我们留下一些意义颇深的思考。权力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才能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美国等近代民主革命对人类社会近现代民主政治起到了重要影响,既有体现民主规律的文明成果,也有对民主进程与民主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缺点。“加强法制”使法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民主、法制、自由、平等、人权等这些美好的事物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而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在追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失败是成功之母,给发掘先进思想的探索者多一些宽容,这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在考验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能力与胆识,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在自我改革、自我完善的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壮举。

[1]余志森.华盛顿与美国宪法[J].世界历史,1983(5):23.

[2]余志森.华盛顿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52.

[3]华盛顿.华盛顿选集[M].聂崇信,吕德本,熊希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64.

[5]H·S·康马杰.美国精神[M].杨静予,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458.

[6]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卷[M].邓正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45.

【责任编辑:张跃双】

Review on Washington’s Constitutional Thought Andits Influence

Zhao Tianyu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The decisive role of George Washington in the independence of American,U.S. Constitution and republican federalism is evaluated.The basic content of George Washington’s constitutionalism is interpreted in detail from aspects of theoretical preinstall,core value,ensuring system and ultimate objective.Its historical limitation is commented;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Washington’s constitutionalism towards American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the world constitutionalism is affirmed,as well as the inspiration and pondering of Chinese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development.

George Washington;constitutionalism;basic content;influence

D 73/77

A

2095-5464(2014)01-0042-06

2013 05 29

赵天越(1990),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宪政华盛顿宪法
华盛顿找马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华盛顿智斗盗马贼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博林布鲁克宪政思想研究——以18世纪英国宪政史为背景
三十而立:“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
宪政视野中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