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语翻译中的无意误译现象探析

2014-04-05 12:24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译法千金英语翻译

闵 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之一,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独特的学科体系。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流,中医由于其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而逐渐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以传播,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经验向全世界推荐,中医越来越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随着中医对外交流的蓬勃开展,语言成为制约中医西传的瓶颈之一,因此中医英语翻译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中医翻译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性,还不够成熟。中医的英译水平良莠不齐,其中误解作者、误达读者的现象并不鲜见。在中医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很多误译之处,不过大多数的误译都是无意误译。

1 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信”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第一原则,即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但是在翻译实践中出现误译现象依然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翻译中的误译包括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有意误译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适应一定的需要,包括读者接受的需要、文化判断与表达的需要,或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民族性心理意识因素的制约等,译者有意识地对原文的内涵、表达方式等作清醒的、理智的选择、增删或改换形式等[1]。如荷兰原著《安妮日记》的第一个德语译本中就有很多地方与原著相比发生了相当的变形,译者认为如果他翻译的书要在德国有好的销路,书中就不能有对德国侮辱性的言辞,因此他在翻译过程中对那些有悖于德国主流政治意识的言辞要么进行删除,要么进行中性化的处理[2],这是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译者对原著中的某些地方进行了有意识的误译。

而无意误译是指译者由于知识、水平等的欠缺,对原文的语言内涵或文化背景等缺少足够的了解和把握而把原文的内容译错,并非有意为之[1]。在英语和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语除了本身的概念义外,还可能会有其联想义、搭配义、社会义等。如果译者对于词汇的多个意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容易望文生义,从而导致无意误译的产生。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翻译的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转换必然会涉及到语言中蕴涵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译者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也非常容易造成无意误译的产生[2]。此外,译者对于词语的褒贬色彩未予区分、对于习语和惯用语的了解不足、对于句子结构分析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无意误译的产生。王琳娜[3]认为翻译中的大多数误译属于无意误译。

2 中医英译中无意误译产生的原因

中医英语翻译既不同于文学翻译,也不同于普通的科技翻译,中医内容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决定了中医英译的独特性和高难度。实际上,在中医英译的过程中误译现象并不鲜见,虽然其中大部分误译都是无意误译,但是医药为用,性命所系,误译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探讨无意误译产生的原因并把中医英译中的误译减到最少是非常必要的。

2.1 客观原因

在中医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遇到的难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医的独特内容在英语中缺乏对应语,译者往往逐字死译、逐字硬译,从而导致误译产生。如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等都是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英语中都缺乏现成的对应语。二是随处可见的对古代典籍的引用。对中医典籍内容的翻译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即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前者是指先把古代汉语转化成现代汉语加以理解,后者是指把现代汉语的释义译成英语。不能正确理解往往使译者望文生义,从而导致误译的产生,这在中医典籍英译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2.2 主观原因

从事中医英语翻译的人员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是英语专业人员,包括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中医对外交流机构的英语专业工作人员等。他们的语言功底扎实,但往往缺乏对中医内容的透彻理解,容易产生误解、误译现象;第二类是中医专业人员,包括中医院校的中医教师、中医院的医生、中医对外交流机构的中医专业工作人员、移居国外的中医人员等,他们有丰富的中医专业知识,但英语语言功底往往不扎实,容易出现翻译不到位、误译等现象;第三类是移居国外的略懂中医或对中医一无所知的人,为了谋生而进行翻译,往往造成隔靴搔痒、以讹传讹的翻译;第四类是了解中医或懂中医的外国人,他们能够摆脱汉语的影响,为国内的中医英译提供新鲜的视角,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的翻译往往淡化了中医的民族性,常常会因曲解中医内容而导致误译。

3 误译例析

翻译的过程一般分为理解、表达和校对三个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不能正确理解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中医英译过程中出现的很多无意误译都是由于译者对原文的错误理解所致。兹举数例。

3.1 《黄帝内经》

误译: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Medicine

分析:《黄帝内经》又名《内经》,是我国的医学之祖、医典之宗。据史料记载,黄帝常坐于明堂就医学问题与岐伯对答,故假托其名曰《黄帝内经》。中国素有尊古薄今的传统,在书的前面加上古人的名字,可以显示其重要性。因此,《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显然不是“黄色的皇帝”(Yellow Emperor),“内经”也不是内科医学(Internal Medicine),导致误译的原因是译者的望文生义[4]。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在2007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中给《黄帝内经》的英译提供了两种选择,一种是音译,即采用汉语拼音Huangdi Neijing,另一种是直译,译成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5]。

3.2 《备急千金要方》

误译:Prescriptions Worth One Thousand Gold

分析:笔者查阅了近10年来出版的多本中医英译标准和词典,发现《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千金”大都译成了One Thousand Gold(一千金),如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在2007年发布的《传统医学国际术语标准》中的英语译文是Essential Prescriptions Worth a Thousand Gold for Emergencies[5];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制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的英语译文是Important Prescriptions Worth a Thousand Gold for Emergency[6]。李照国[7]曾指出这种译法大有商榷之处,因为衡量黄金的多少应有一个计量单位,古代有两,现代有克、盎司。One Thousand Gold究竟有多少呢?再者,《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千金”真的指的是“一千金”吗?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的自序中说:“人命至贵,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以“千金”命名其书,意在强调该书旨在扶困救危,所录方剂至关重要。所以,谢竹藩[8]采用意译法把《备急千金要方》译为Invaluable Prescriptions for Emergencies是比较恰当的译法。

3.3 失笑散

误译:Powder for Lost Smiles

分析:把失笑散译为Powder for Lost Smiles,从字面上看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译者了解失笑散的由来便不会出现这种误译。中医类专业用教材《方剂学》中关于失笑散有这样的解释:“本方主治诸痛由瘀血内停、脉络阻滞、血行不畅所致……古人谓本方用后,病者每于不知不觉中诸病悉除,不觉欣然失笑,故名失笑散[9]。”由此可见,“失笑”实为“得笑”。所以,Powder for Lost Smiles的错误是由译者的望文生义造成的。谢竹藩[8]采用拼音加英语的方法把失笑散译为Shixiao Powder,虽未译出该方剂名称的真正内涵,但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孙衡山[10]则采用意译法把失笑散译为Wonderful Powder for Relieving Blood Stagnation,无疑是一种更为妥切的译法。

3.4 带下医

误译:doctor underneath the skirt

分析:“doctor underneath the skirt”的意思是“裙子下面的医生”,让人颇为费解。可见,这种误译是由于译者并不知道“带下医”指的就是妇科医生即gynecologist而导致的。中医药类专业用教材《医古文》中给出的注释是“带下医:妇科医生。妇女所患诸病(经带胎产),多属带脉以下,故名”[11]。由此可见,译者由于缺少专业知识而不明其义,穿凿附会必然导致误译的产生。

通过以上对误译现象的具体分析,不仅能够发现导致误译的具体原因,而且还可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译者不严谨的态度,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不去向专业人士请教,也不查资料,而是不懂装懂,于是只好进行逐字死译、逐字硬译。译者应对自己的译作负责,应尽量减少、避免误译。

4 减少误译现象的建议

译者是中医英语翻译活动的主体,需要面对正反两面,正面是中文,反面是英文,两者关系的紧与密、真与伪全都在于译者。因此,译者首先要有科学的、严谨的态度,应有谦虚好学的胸襟,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译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中提到的各类翻译人员,尤其是前两类中医英译人员,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中医英语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遵循规定性、民族性、简洁性、同一性等原则,应熟练掌握和运用中医英语翻译的主要方法,如词层仿造法、直译法、意译法、移译法、释译法、形意结合法、音译结合法等,并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翻译方法,以减少由死译和硬译引起的误译现象。

中医英语翻译权威部门或核心刊物上可通过定期公布中医英语翻译中统一或趋于统一的英译方式来加速中医英语翻译规范化的实现。中医英译虽然不同于普通的科技翻译,但我们也不应忽视中医作为自然科学的共性,可以借鉴《中国翻译》或其他刊物定期公布时事词语、商贸词语、法律词语等术语或概念的统一译法的方式,以减少误译现象。

中医英语翻译作为中医走向世界的桥梁,其水平的提高有待于广大译者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在解决中医英译多样化问题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减少、避免中医英语翻译中的无意误译现象,以期早日实现中医英译的规范化,从而推进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进程。

[1]吴家荣.比较文学新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49.

[2]张凯航.英汉互译中词语误译现象分析[J].科技信息,2009(23):202-203.

[3]王琳娜.翻译中的有意误译与无意误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0):111-113.

[4]李照国,朱忠宝.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S].Manila,Philippines,2007:271,274.

[6]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9.

[7]李照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97.

[8]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6.

[9]谢竹藩.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23,290.

[10]孙衡山.实用汉英中医词典[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5.

[11]段逸山.医古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9.

猜你喜欢
译法千金英语翻译
虎家“四千金”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千金醉琴
“第一千金”切尔西 等
“快”字的不同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