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对新发现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2014-04-05 16:16李永霞陈跃芳
山东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错构瘤靶区结核

杨 帆,李永霞,田 丽,陈跃芳,梁 波

(南京上海梅山医院,南京210039)

正确判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良恶性,既可以对恶性结节尽快切除,以阻止其继续生长和转移;又可避免良性结节被施行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和手术。然而,新发现的SPN患者痰细胞学检查常为阴性,支气管镜检查也多无明确结果。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高分辨率CT(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对新发现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5月~2013年2月有完整影像学资料新近发现SPN患者110例,均由随访病理及临床结果证实。其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23~85岁,平均65岁;咳嗽、咳痰22例,胸痛9例,其余79例无明显症状因为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发现;均为近期首次发现SPN。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Hi-Speed NX螺旋CT进行常规扫描,扫描范围从C7~T12,包括两侧肾上腺,层厚、层间距均为7 mm,深吸气后屏气一次性扫描;然后对病灶行HRCT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1.5 mm,视野为20~30 cm;对平扫不能定性,直径>5 mm的73例实性结节患者行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碘海醇 100 mL,2.5 ~ 3 mL/s),30、70、120 s后对靶区重复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3 mm,视野为20~30 cm,再以1 cm层厚重建,取病灶最大直径层面测量平扫及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根据需要对73例结节行MPR、SSD、MIP、VR等后处理重建。

1.2.2 资料分析方法 将所有病例CT图像传入科室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由3位资深主治以上的影像诊断医师对每个SPN的CT图像共同阅读和分析。根据结节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征、周围征、强化程度等各种征象综合考虑良恶性发生几率,根据观片者的经验和主观印象,共同讨论后对SPN良恶性作出判断。结果分为4个类别:1为良性结节;2为倾向良性结节;3为倾向恶性结节;4为恶性结节。所有影像诊断结果储存于科室报告系统,取得病理及临床证实结果后再同影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经病理及临床确诊恶性结节51例(腺癌26例、鳞癌15、腺鳞癌8、孤立性转移瘤2例),其中影像学诊断为周围型肺癌25例、倾向恶性结节24例,二者占全部确诊恶性结节的96.1%(49/51)。倾向良性结节2例,1例2个月后随访复查,肺内结节增多,后证实为肝癌转移;另1例随访1 a后突然增大,手术证实为鳞癌。

经病理及临床确诊良性结节59例(结核25例、错构瘤14例、非特异性炎症15例、炎性假瘤2例、肺囊肿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其中影像学诊断为良性结节22例(结核球15例、错构瘤3例、肺囊肿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倾向良性结节34例,二者占全部确诊良性结节的94.9%(56/59)。倾向恶性结节2例,穿刺后1例诊断为错构瘤,1例诊断为慢性炎症。周围型肺癌1例,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炎性假瘤。

3 讨论

肺内新发现SPN良恶性的判定主要根据结节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征、周围征、强化程度等。以结节为中心的靶区HRCT扫描[1~3]系用较小扫描视野、薄层,并采用骨算法重建图像的扫描方法,可以明显提高CT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可反映病变的解剖细节,可更清晰、细微显示结节内有无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钙化、空洞、坏死灶,边缘有无分叶、毛刺,以及周围肺血管、支气管和胸膜的关系。本组病例均在常规螺旋CT扫描的基础上再以结节为中心行靶区HRCT扫描,层厚、螺距均为1.5 mm,扫描视野为20~30 cm,如果视野<20 cm,则噪声增加使分辨率不能进一步提高,甚至下降;视野>30 cm,分辨率下降,失去靶扫描的意义。对结节的显示,所有靶区HRCT扫描均优于常规螺旋扫描,可为定性分析提供更多的信息,故靶区HRCT扫描是SPN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靶区CT后处理技术MPR、SSD、MIP、VR等对结节的内部结构、边缘形态、灶周支气管血管及邻近胸膜改变的显示更加直观、立体,能补充横断面图像的不足,从不同方面显示病灶的特征,对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很大的帮助。

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定性诊断,是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影像学方法[4]。普遍观点认为[5],恶性结节强化程度多在20~60 HU,且多为均匀强化或中心性强化,呈“慢升慢降”型[6];炎性结节强化程度以>60 HU可能性大,以周围为主的不均匀强化,多呈“快升慢降”或“快升快降”型;良性结节强化程度多≤20 HU。但结节强化受结节的大小、注入对比剂的剂量、流速、扫描延迟时间等许多因素和变量的影响。毛玻璃结节、直径<5 mm结节及完全钙化结节CT值的测量由于容积效应影响明显,故意义不大。对直径>5 mm的实性结节,采用3 mm层厚扫描,1 mm层厚重建,可以减少测量时周围肺组织容积效应;延时30、70、120 s增强扫描,可以判断结节强化程度、强化方式,对直径>5 mm的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组73例增强扫描的结节中,49例恶性结节强化程度为20~60 HU,平均31.5 HU;3例肺囊肿无强化;9例结核球及错构瘤强化程度均<15 HU;另外15例强化程度>60 HU为炎症及硬化性血管瘤。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所有CT征象中,良恶性表现上尽管有一定交叉性,无特异性,但这些征象在良恶性结节中出现几率有很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文献显示,SPN的直径越大,恶性的可能性越大[7~9]。结节直径 < 7 mm 恶性可能性为 0.9%,8~20 mm之间为18%,20~30 mm为50%。本组直径<10 mm的9例结节均为良性,10~20 mm的23例结节中恶性5例(21.7%),20~30 mm的88例结节中恶性46例(52.3%)。

肺结节的内部特征中,弥漫性钙化、中心性钙化和同心圆钙化为良性病变的可靠征象,其中以肉芽肿最常见;爆米花样钙化则是错构瘤的特征影像。根据钙化程度及形态,本组影像学明确诊断结核球5例,错构瘤3例;少数恶性结节中可见沙砾状或偏心性斑点状钙化。SPN中局部出现脂肪,主要见于错构瘤和类脂质肺炎。细支气管征及空泡征主要见于肺癌,良性结节约占5%。壁厚>15 mm的空洞结节中有84%为恶性,而且恶性空洞多为中心性厚壁空洞,内壁不规则,可有擘结节;壁厚<5 mm的空洞结节95%为良性。边缘或内部有磨玻璃样密度(GGO)的结节常提示恶性病变,特别是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Nakata等在43例GGO中发现肺癌34例,腺瘤样增生9例。

肺结节的边缘细短毛刺征、深分叶征及棘状突起多见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边缘大多清晰,光整锐利,浅分叶。文献显示,毛刺征对恶性结节的阳性预测范围为88%~94%,深分叶征对恶性结节的阳性预测范围为80%,边缘光滑结节对良性病变的阳性预测范围为79%。

肺结节的周围征包括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卫星病灶。沈敏等[10]将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分为5型,Ⅰ型:支气管被SPN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锥形中断(仅见于恶性);Ⅲ型:支气管开放状长段进入SPN内,并可进一步分叉;Ⅳ型:紧贴SPN边缘走行,管腔形态正常;Ⅴ型:紧贴SPN边缘走行,管腔受压变扁。恶性结节以Ⅰ型(56.9%)、Ⅳ型(26.4%)和Ⅱ型(15.7%)最常见,很少见Ⅴ型(3.9%);良性结节以Ⅴ型(37.5%)最常见,其次为Ⅲ型(20.8%)和Ⅰ型(16.7%)。血管集束征尽管文献报道良性病变亦可见[11],但良性病变的血管聚集检出率不高,一般见于炎性病变及结核瘤内纤维增生牵拉邻近血管形成此征象,而肺癌此征象因为恶性肿瘤血管代偿性增粗形成,显示率则高达94.8%。胸膜凹陷征在肺癌中占49%,以腺癌多见,结核球及炎性结节有时也见胸膜凹陷征,但临近胸膜往往肥厚、粘连。卫星病灶是结核球的特征表现,本组5例因卫星病灶诊断为结核球。

对倾向良性结节,可建议患者随访监测,随访原则与2005年Fleischner学会和2007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制定的肺小结节评价指南方案基本一致[12,13]。对倾向恶性的结节,应当进一步完善PECT或穿刺检查,应尽早确定结节的性质。本组影像学诊断倾向良性36例,通过随访有2例为恶性,均得到及时治疗;影像学诊断为倾向恶性的26例结节,通过穿刺、PECT等进一步检查得到明确诊断,其中24例为恶性、2例为良性。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能够对新发现的SPN良恶性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可辅助判断可能的损害与预后。

[1]Ko JP,Naidich DP.Lung nodul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with multislice CT[J].Radiol Clin North Am,2003,41(3):575-597.

[2]Salvlini L,Bichi Secchi E,Costarelli L,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2D and 3D CT imaging of the airways—a review[J].Eur J Radiol,2000,34(1):9-25.

[3] Wormanns D,Diederich S.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pulmonary nodules by CT[J].Eur Radiol,2004,14(8):1380-1391.

[4]郑琳,黎海亮,张建伟,等.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23(7):772-774.

[5]Sawabata N,Yokota S,Maeda H,et al.Diagnosis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optimal strategy based on nodal size[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06,5(2):105-108.

[6]臧建,肖勇,齐天伟,等.孤立性肺结节螺旋CT动态增强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08,6(2):47-48.

[7]Zerhouni EA,Stitik FP,Siegelman SS,et al.CT of the pulmonary nodule:a cooperative study[J].Radiology,1986,160(2):319-327.

[8]Wahidi MM,Covert JA,Coudar RK,et al.Evid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nodules:when is it lung cancer 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nd edition)[J].Chest,2007,132(Suppl 3):94-107.

[9]Jeong YJ,Yi CA,Lee KS.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detection,characterization,and guidance for further diagnostic workupand treatmen[J].AJR Am J Roentgenol,2007,188(1):57-68.

[10]沈敏,林江,陈宁林,等.多层螺旋CT对血管集束征显示及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2008,15(2):247-248.

[11]强金伟,周康荣,蒋亚平,等.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1):992-996.

[12]Sox HC.Better evidence abou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J].N Engl J Med,2011,365(5):455-457.

[13]刘士远,李琼.Fleischner学会肺非实性结节处理指南解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3):197-201.

猜你喜欢
错构瘤靶区结核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什么是肾错构瘤?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体检查出肾错构瘤勿惊慌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内型错构瘤2例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