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的改良*

2014-04-05 17:18马晓燕刘欣欣赵文飞
关键词:软管进针右手

马晓燕 刘欣欣 赵文飞 于 青 张 玲 张 燕

(1.青岛市肿瘤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2.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之所以选取老年患者为实验对象,首先老年患者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范围之一,其次静脉留置针置管要求选择柔软而富有弹性且较直的静脉,但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加等原因使得静脉穿难度增加。2012年6-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改进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局部渗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老年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66~80岁。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及穿刺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置管材料 两组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2G和24G的“Y”形静脉留置针,6cm×7cm透明敷贴,均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次性静脉输液器。

1.3静脉选择 两组均由作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选择前臂浅静脉或手背静脉进行穿刺,避开皮炎、瘢痕和关节处。

1.4方法

1.4.1对照组 左手持留置针“Y”形软管,右手持针翼左右转动一下,以避免针芯拔出困难,将“Y”形软管置于左侧,针翼置于右侧,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捏住针翼和软管以30度角直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继续进针2~3 mm,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观察液体点滴通畅,退出针芯,透明敷贴固定。

1.4.2试验组 左手持留置针“Y”形软管,右手持针翼左右转动一下,以避免针芯拔出困难,将“Y”形软管反转至针翼侧,置于针翼上面,右手的拇指和中指同时捏住软管和针翼的两头,食指置于软管和针翼之上,三指成三角支架状,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35~40度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继续进针2~3 mm,将“Y”形软管反转至左侧,左手固定软管,右手退针芯2 mm,右手绷紧皮肤的同时左手连同针芯一起推入血管,保留2~3 mm套管在血管外,观察液体通畅,退出针芯,透明敷贴固定。

1.5观察指标 一针穿刺成功或在皮内退针一次再次进行穿刺成功为成功,否则为失败。

1.6结果 对照组穿刺成功40例(8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48例(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

2 讨 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便、管腔柔软、能较长时间地留置血管内,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加、反复穿刺等因素,加大了穿刺难度,延长了穿刺时间,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改良后的穿刺置管方法,与普通钢针的持针手法类似,操作简单,进针稳固,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角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提高病人满意度。

[1] 胡春艳.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改进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12,30:108-109.

[2] 李志敏,刘金凤.两种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0):4173.

[3] 周道娟.浅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方法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21:166-167.

猜你喜欢
软管进针右手
软管式液压隔膜泵的研发与应用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软管传声筒
左手和右手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举左手还是举右手
左手和右手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膜下软管微喷应用技术
辐照橡胶软管实现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