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014-04-07 01:24张佳孔令法王启猛
山东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径流水土保持水资源

张佳,孔令法,王启猛

(1.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2.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安徽 蚌埠 233001)

水土保持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张佳1,孔令法1,王启猛2

(1.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2.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安徽 蚌埠 233001)

根据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探讨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利工程维护、水环境保护等各项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水生态文明;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1 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土保持关系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水土保持是水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原则一致。水土保持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水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保护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规范各类涉水生产建设活动,这些原则与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相一致。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协调性。水土保持法规定:国家加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国家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坡耕地改梯田、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水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另一方面还要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步伐,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因此水土保持工作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的任务目标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 水土保持的作用

2.1 调节地表径流,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入渗量,据测定林地比裸露地地表径流要少78.4%,在建立沟道治理体系的小流域内,梯级布设的谷坊工程可消减洪峰流量60%~80%。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通过塑造微地形,改变地表径流的运动形态从而拦蓄径流,使地表淡水向土体深层转化,并保持在地下。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在保护生态前提下,水土保持工程有助于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增加地下水含量,优化水资源配置。

2.2 减少水土流失量,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通过植树种草、淤地坝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林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保持水土等综合生态功能,修复水资源贮水空间,使水资源环境向高生态效益的方向发展。例如,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10年来(2000—2010年),各项措施年保水量5 170.25万m3,年减少土壤流失量68.9l万t,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坡耕地综合整治、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水土保持措施,能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2.3 拦截泥沙,延长水利设施寿命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设施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泥沙淤积,从而延长水利设施使用寿命。

2.4 筑堤建坝,改善水环境质量

水土流失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土壤养分通过径流泥沙进入水体,造成水源污染。水土保持通过坡面、沟道治理体系,能有效地拦蓄雨水,减少径流泥沙流失。通过植树种草、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能有效地拦截降雨,固结土壤,增强抗蚀、蓄水、保土功能,从而达到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目的。

3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3.1 提高水土保持生态意识,崇尚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是通过科学的规划、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水土保持生态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水土保持、重视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保护资源环境的自觉性,崇尚生态文明。

3.2 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

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并实现合理高效利用,是改善资源环境条件、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一是要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提高项目实施和资金整体效益。二是要充分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实行中央投人与地方投入、政府投入和业主投入以及群众投入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3.3 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完善监测网络

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国家有关部门要出台和完善水土保持相关规章规范和标准,健全现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规定,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和竣工验收制度等,让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预防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加快站点建设进度,研究制定水土保持监测评价体系标准,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监测数据及评价标准参考。

3.4 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加强土壤侵蚀、风蚀侵蚀、人为侵蚀过程及其机制、土壤侵蚀模型、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机理、流域生态过程与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大尺度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格局与规律等方面水土保持理论研究,促进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将水土保持及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纳入一体,形成直接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科技体系,在保障规划及实施科学性的同时也使科研教学单位多年的科技成果在项目区中得到应用推广。

4 结语

水土保持工作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过程中,应该将水土保持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规范各类涉水生产建设活动,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着力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保持工作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崔春梅)

S157

B

1009-6159(2014)-02-0020-02

2013-12-13

张佳(1984—),男,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径流水土保持水资源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土保持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水土保持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