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挝某机场设计文件看中日机场设计理念差异

2014-04-07 10:36朱占峰
四川建筑 2014年6期
关键词:道面日方业主

朱占峰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0)

老挝万象瓦岱机场扩建项目是老挝政府为迎接2012年11月份在万象召开的第九届亚欧首脑峰会的重要配套建设项目之一,按照总体规划要求:万象瓦岱机场在不影响日常运行的条件下停机位应满足50架各国领导人专机停放需求,本次扩建内容为新建1号停机坪、2号停机坪、3号停机坪及其配套站坪泛光照明、给排水、消防和安全围界等。 本项目分两个标段,每个标段25个机位,在业主老挝民航局管理下两个标段同时实施。在2011年竞标中分别由中国和日本两家单位中标,中标方式EPC总承包。笔者有幸参与本项目全过程实施,就中日双方在机场项目设计过程中一些异同点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由于老挝在民航机场设计方面没有自己的国家标准,因此所有的设计文件满足国际民航组织(ICAO)关于机场运行和安全要求为最低标准。对此要求,中日两国在民航机场建设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经验和成熟的国家标准,因此设计文件都能满足瓦岱机场4E类飞机的运行要求,在停机坪结构选择方面都是采用传统水泥混凝土道面结构面层,以便于日常机务维护并保持更久设计使用年限。

1 设计理念

在设计过程中,中方更多看重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日方更多注重符合当地习惯和做法。例如我们在做沟塘地基处理方案时,中方根据国内机场通用做法和相关规范要求,采用土工格室加卵石回填的方案,日方最早的方案是全部清淤换填,最终在征求业主和当地技术人员的意见并考察当地实际情况后,日方改成抛石挤於的方案,而中方最终的设计还是坚持最初的土工格室设计方案,原因是觉得抛石挤於是很早的施工方法,规范无详细相关规定,执行起来比较困难,而采用土工格室则是规范推荐方案和通用做法,实施起来比较有把握。在设计过程中,日方设计人员经常和当地工程师结合,并对场地周边调查走访后才出具方案,强调咨询和反馈,属地化方面做得比较好,中方的设计文件强调符合规范要求。类似的事情还有,比如在钢筋和水泥替代方面,在国外很多建筑材料不太可能从其他国家进口,除了价格原因之外,运输条件、运输周期、构配件工器具等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日方采用由当地工程师先出设计方案再由日方设计人员进行评估和修改的方法,中方则采用先按中国标准出具方案再由业主审批调整的方法。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日方的方案更容易被业主接受,除了日方事先沟通较多之外(日方更多习惯和业主召开各种类型技术交流会),更多的是采用了当地的通用做法,业主看起来比较熟悉,容易理解。这个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法是都采用当地水泥和钢筋,日方采用当地工程队施工加日方派技术人员指导办法施工,中方采用当地材料按中国标准检测后套用中国规范进行施工。

2 设计文件

在设计文件说明方面,由于业主方技术能力和资金有限,招标文件中对设计基础资料的提供和设计技术要求方面的信息非常少。因此可研和勘察都需由各自分包商分别实施,总体规划业主委托中方负责编制。在初始设计文件说明方面(Inception Report)日方设计文件比较详细,比如引用规范方面,中方设计文件往往只给出引用的规范名称编号等信息,就引用规范的具体条款内容没有解释说明,参考标准图集比较多。日方的设计文件则对设计图解释的比较详细:比如关于抗折强度5.0MPa的道面水泥混凝土的设计,日方除了给出水泥混凝土道面的抗折强度指标外,还给出了抗折强度指标的检验方法,同时还对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过程中采用的配合比给出了参考建议,同时对砂、石、水泥和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以及检验方法等都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往往一个设计文件的文字说明书页数远大于图纸的页数。

3 混凝土道面设计

虽然在大的选型方面两国设计区别不大,但在细节方面区别比较大:中方设计的道面结构为38 cm水泥混凝土面层(28 d抗折强度5.0 MPa)+20 cm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7 d无侧限抗压强度4.0 MPa)+20 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7 d无侧限抗压强度2.5 MPa),道面板块尺寸以5 m×5 m为主,道面纵缝为企口缝,除站坪两端三条纵缝外,均不设道面拉杆及传力杆,水泥混凝土和水稳基层之间的接触面设石屑隔离找平层。日方设计道面结构为38 cm水泥混凝土面层(28 d抗折强度5.0 MPa)+5 cm厚AC-13沥青混凝土+15 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 d无侧限抗压强度4.0 MPa)+30 cm厚砂砾石垫层,道面板块尺寸以8 m×8 m为主,道面纵缝为平缝,所有道面纵横缝都加设500 mmφ32@500的传力杆。中方采用的新型小板块设计理论,日方采用的传统道面设计大板块理论。两者都能满足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中方的设计易于施工操作,日方的设计偏向抗震设防,两种设计都能抵抗日常温度应力应变效应,日方设计抗地震应变方面有优势,可能与日本国内经常发生地震普遍抗震设防标准比较高,而中国地域辽阔往往是不同城市按各自所处的不同地震断裂带和建筑重要性来选择设防标准。

4 设计成果文件

最后就是设计成果文件,日方设计图纸全部采用A3图幅,中方图纸多采用A2图幅(大于A2图幅的折叠成A2图幅装订)。中方的设计说明比较少,往往和图纸装订在一起,日方的设计说明则非常多,装订得厚厚的几大本,除了设计文件的解释说明外,所有设计意图、调查过程、往来文件、咨询记录、影像资料等也一并提交业主了,给业主的感觉是日方的设计文件应该比较详细具体。这方面笔者认为这是普遍中国技术人员的习惯:往往注重设计的功能、质量和安全,不太注重设计成果文件的格式和样式。

5 施工技术资料

在技术资料准备方面,我们曾经在一起工作时日方提交给业主的测量放线文件达几百页,我们参阅后发现他们把测量的控制桩放线记录过程资料、原始记录数据、转点数据等全部放在附件里面,甚至连测量仪器的出厂检测报告、历次校验记录、测量当天温度、湿度等天气记录、测量人员的操作上岗证书等都放在每次提交业主的测量放线文件里面,连测量工作期间的施工日志也包含在成果文件里面。我们中方提交的设计文件往往只在勘查和测量报告里面才提及上述内容,日常的测量和试验报告只提供最终成果,一般都很少提供原始记录资料和计算过程。这可能与各国的国家建筑法规和管理方式有关,中国建筑市场法规和项目管理体系已经很成熟,参建各方各司其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划分都很明确。日本的建筑强调企业自律和行业协会的管理,像老挝这类欠发达国家往往由于经验、技术和资金的缺乏,国家法规和技术标准等都非常少,很难对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意见。这一点从中日两方提交的设计文件审批过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中方提交的设计文件把企业设计资质章和注册人员执业章盖的比较明显;日方的设计文件只是各设计人员签字,并无相关执业章,但日方强调行业协会认可的咨询工程师的意见,咨询公司往往给出一个详细的综合评估报告,里面包括各专业咨询工程师的签字意见;而业主的审批内容则很简单,往往只是简单的同意,很少有第三方咨询公司或其他技术工程师的书面意见。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中国公司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的工程承包的过程中,在国家鼓励中国资本和标准规范国际化的环境下,希望参与国际工程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能知彼知己,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最终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道面日方业主
浅谈机场跑道道面性能变化规律
通航机场跑道道面承载能力分析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湿滑跑道飞机着陆轮胎-水膜-道面相互作用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汉方、韩方、日方,自然酝酿完美养肤力
基于累计损伤的刚性道面结构性能评价方法
业主社区的兴起及其自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