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新中式”空间设计中的视觉呈现

2014-04-08 11:15杨茂川邓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中式室内空间中式

文/杨茂川 邓珺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序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设计领域逐渐掀起了“中国风”。表现为紧扣时尚的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空间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等。世界投向中国的目光和国人对自身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提升,促进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式”风格的延续,并逐渐演绎出与时代发展节律同步的“新中式”风格。“新中式”在空间设计,尤其是在家居空间设计领域受到了业主与设计师的广泛青睐。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比其他任何传统元素更具典型性与特殊价值。汉字应用于“新中式”空间设计应当是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越是中国的,才是世界的。”

一、“新中式”空间设计

1.1 “新中式”的概念

其实早在20世纪,对“中式”、“新中式”风格的讨论就一直是连续不断的。笔者认为,“新中式”的概念是在“中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是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是不同于以往的、有创造力的、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表象,它既存在于“过去”之后,又将对“未来”产生影响。将“新中式”置于世界范围来看,则体现了具有历史积淀的、反映中华民族整体特征的地域性,是一种既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又富

有东方文化哲理的总体意象,是“古为今用”的体现。

1.2 “新中式”兴起的原因分析

曾几何时,“欧陆风”在我国强劲刮过。时至今日,欧式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还随处可见,甚至地名、街道名、小区名以欧式、美式命名的也不在少数。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自信在国人心中越发凸显,“新中式”的概念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当今这个泛设计时代,艺术与设计甚至各个设计门类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和公共艺术等学科之间合作与交流频繁,设计师、艺术工作者和学者专家们一直在苦苦探索一种既反映中国几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又符合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现代审美标准的范式,“新中式”的兴起蕴含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1.3 “新中式”与空间设计

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为密切的环境,关注度也相对较高。与其一味地追求外来文化,模仿建筑及其环境的外在表象,不如回头看看自己民族已有的,凝聚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脉络,将传统文化应用到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空间环境之中,则更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境。“新中式”应用到空间设计之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直观的视觉呈现,可称为“象”;二是隐含的空间意境,亦即蕴含于表象之下的“意”。本文侧重于论述汉字在“新中式”空间设计中的视觉呈现方式与手法,符合汉字象形文字的特征。文中的空间设计也以建筑室内的空间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 汉字与“中国元素”

2.1 汉字与创意设计

汉字从古自今承载着记录、传承、交流等功能,近年来,汉字身上独特的视觉文化特征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汉字是当今现存的唯一的表意文字,具有强烈的象形性,是一种浓缩了的图像化的文化。汉字的结构具有图形构造的美学意味,形体优美,结构巧妙,它给予了人们很多的灵感,由汉字引发的创意设计不在少数。2.2“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指代中国所有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可视化与符号化的要素。换言之,即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经过加工与转换的民风民俗,我们把这些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均视为“中国元素”。

2.3 汉字与“中国元素”

汉字是几千年来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是先人群体智慧的结晶。在众多“中国元素”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汉字的符号化呈现可谓是多元多层次的。不管从汉字的图形化、艺术化还是符号化等方面来看,巧妙的构图、生动的形象、丰富的理念、充分的理据和文明的积累无不涵盖其中。它毫无疑问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被各个领域的设计师所钟爱和追捧。我们完全值得从现代室内设计的角度,去深入研究这一流传久远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瑰宝,从汉字的含义、结构与形态中挖掘出更多适用于室内空间的设计灵感。

三、 汉字的特点与构成

3.1 汉字的特点

千字文中提到人类是由女娲拾黄土而塑,汉字则被传由“双瞳四目”的仓颉通过观察周围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生活用具等等创造而成,用于记事和传播。不管是神话传说还是正野史记载,汉字的产生和衍变都是经历了先人的智慧和漫长的岁月积淀,才形成了如今具有信息传递的实用性和审美意象的艺术性双重特质的汉字,规范而稳定,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汉字本身是一种代表思维意识产物的视觉符号,因此自然也就具有了形与意的两种属性。意需要以一种视觉图形的组合形式加以记载和传达,而形的由来则是代表意义的延续和事物的抽象,以及后人归纳总结的一系列的造字规律。

(1)汉字的内涵意义

汉字是一种思维意识的产物,囊括了客观世界的万物,每一种图形文字都指代了一种或多种事物所传达的意义。中国汉字很大部分都是依照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形取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方寸之间整齐有序而又变换无穷。每个汉字有其独立的释义,而字与字组合在一起又产生了新的含义。总的来说,中国汉字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的综合体。

(2)汉字的造型规律和方法

任何一种文字都具有字形、字音、字意三个要素,它们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代表着语言的声音或者意义。在这其中,汉字的表意功能最为突出。汉字形体的特点是横平竖直、撇捺对称、重心平稳、结构端正。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法则。象形这一方法最为直观和质朴。《辞海》中将“象”释为相似、像似,即为“像”。《易·系辞下》中提到:“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象”有描写万物形象之意,体现了古人以“象”为美的质朴情感。

3.2 汉字的构成

汉字的雏形是以图案化呈现的,当发展到小篆的时候开始规范化,后人根据字形逐渐总结出了笔画这一概念,最终归纳成为八种基本笔画。这一基本的笔画系统构成了今天我们广泛运用的汉字。既然承认汉字除了具有一定的意义指代外,本身也具有一种内在的图形组织与结构,这种图形组织与结构主要来源于文字构成要件——偏旁的构图法则。单看每个汉字都蕴含着独特的视图与空间构成方式。

(1)汉字的基本笔画

笔画是汉字的符素,又称字素,是汉字中不可分解的最小单位。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挑、折、勾。笔画的有序排列组成了汉字,汉字结构疏密有致,有着“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独特视觉体现。汉字与书法艺术紧密相连,自古就有各代书法家对汉字笔画进行深入地研究,把汉字笔画与组合排列方式称为笔阵图。笔画是既定的,但每一笔画都饱含了历史的痕迹,以及书写者的情感、性格与经历,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符号体现了汉字的个性之美。

(2)汉字的平面布局

汉字又叫方块字。根据资料,方块字可以囊括所有的汉字。方块即具有空间的概念,这说明汉字本身具有一种平面布局法,这种方法也可理解为结构。当今有很多资料都对方块字形以及字的间架排布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简而言之,汉字的基本视图构成方式分为单一式、上下式、左右式和内外式,基本关系如图1所示。

(3)汉字的空间视图

汉字在产生之初是通过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而绘制得来,取决于创造者当时对事物观察的视角,一般来说得到的结果为象形字。在制图过程中人们采用三视图对所画之物进行解释,即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由这三个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出来的视图被称为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这种方法在汉字的空间视图中也能找到,比如“疆”字(图2)是人从上方向下观察田地与道路等事物所得,是一种俯视图;“臣”字(图3)描绘了一个臣子谦卑地进言,从侧面低头的面部表情中提取了眼睛的形态得到字形;“门”字(图3)则是由人在事物正前方且平视而得。

通过对造字人的视角分析,可以产生对汉字的新认识,进一步理解汉字的空间视图构成,加以现代技术的辅助能够形成新的设计亮点。

图1 汉字的基本视图构成方式

图2 正视图“门”字

图3 侧视图“臣”字

图4 俯视图“疆”字

四、汉字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及其视觉呈现手法

4.1 汉字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方向

汉字承载着不同的涵义和情思,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引入汉字这一典型中国元素,将给予空间更多的文化支撑,让空间感知者观其“形”,会其“意”,结合空间与汉字产生意蕴绵长的联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现代技术、材料工艺推动着室内设计的前进,也给更多看似难以实现的设计理念提供更多的技术可能性。

(1)汉字与室内空间设计结合的可能性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其独特地位。因而在“新中式”空间设计中汉字比其他任何传统元素更具典型性与特殊价值。汉字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特殊的形式美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空间是通过平面、立面等形态向使用者传达功能、美感,而且与汉字实质一样,室内空间也是一个充满对比的矛盾体:整体构形有繁简、集散、虚实之分。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还需将消防、分区、人流等实际功能问题考虑进去,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将汉字与室内空间相结合,为空间增色添意。

(2)汉字与室内空间设计结合的应用方向

汉字在空间环境中的传统视觉呈现方式,大多表现为以手写体为主的平面书法艺术,而汉字本身的构成即具有空间性,例如汉字的笔画、视图以及汉字间的组合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视觉呈现更多地表现为材质与加工工艺的转变,为汉字在空间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使得汉字可在空间设计中以布局、界面、立体等方式呈现。

4.2 汉字结构在室内空间中的布局呈现

汉字有成千上万个,通过筛选分析,我们可以挑取出汉字中与意相结合的形作为我们空间平面布局的依据。因为是水平界面上的处理,所以选取的字形不宜过于复杂,简单的字形经过在平面的布局处理容易使空间感知者识别和产生共鸣,即汉字与空间平面和天花结合的处理。在汉字的构成法中,注重均衡对称,讲究“平正安稳”、“四满方正”、“长短合度”,

图5 2009法兰克福书展中国馆的汉字装饰

图6 “素文锦食”餐厅设计之一

空间的布局呈现也要“审量其轻重,使相负荷”。在空间平面的布局中,墙体、家具、装饰构件的划分都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构成长短、粗细、方圆、浓淡、急缓之分的空间平面,形成有松紧主次的分布。运用汉字中与意结合的形进行布局,例如在乡土主题的空间中运用“土”、“田”、“米”等汉字,这些字结构简单,易于辨认,而且符合乡土的主题。

另外,还可在空间中某一区域的地面上以汉字的各类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装饰,以形成空间的视觉中心。例如2009法兰克福书展中国馆内水平界面的汉字装饰(图5),将活字印刷术的字模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组合于地面,在吸引了大量人群眼球的同时,也体现出现代中国的精神与气质。

4.3 汉字字形在室内空间中的界面呈现

汉字字形布置于界面之中,是一种情节的编排,是一种较为含蓄的处理手法,可以烘托空间或浓重或淡雅的文化气氛,使空间直观的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得以融合。在这里要探讨的是空间中的垂直界面,即立面与汉字字形的结合方式,空间立面是空间感知者视线最易停留的地方,因此更容易突出和强化空间的主题氛围。(1)字体风格在空间界面中的运用

汉字字体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主要可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这些风格各不相同的字体或简单或复杂,或图案化或规整化。字体风格在空间界面中的运用可大体分为以下四种方式:用不同风格字体表达同一个字;不同风格的汉字组进行对比;一组风格的汉字形成一种风格的序列。

例如在笔者设计的餐饮空间中,将徐冰的作品《会飞的鸟》这一图案化了的汉字运用于餐饮空间的包厢(图6)立面中,从当今人们熟识的简体宋体字“鸟”到繁体到甲骨文等变化,选取的是第一种方式:用不同风格字体表达同一个汉字。曲线流动,字体变化飞舞,淡雅简单的界面表达,加上流水形图案地毯的铺设,共同营造了以词牌名“鸟鸣涧”为名的空间氛围,强调了该餐饮空间有关文字的主题。

这样丰富的表现有别于传统的单一方式,别于传统地将书写体置入,即使空间界面单一,字体风格的各种组合方式也可让空间增色不少。

(2)不同尺度字形在界面中的对比运用

汉字尺度的不同将给空间感知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其蕴含的文化意味也会通过这一形式传递出来,成为一种积极的表现和创造。在大尺度的空间中界面也相应变大,适宜采用大尺度的字形,比如传统室内空间的处理方式中的匾额的字形都比较大,这也可以为现代的“新中式”空间设计手法提供借鉴:大堂空间是一种大尺度的空间,在此便需要用大尺度的字形来呈现而不会显得突兀,并可以达到指示强调的作用。相应地来看,中型空间适宜用中尺度的字形,小空间对应小尺度的字形。不同尺度大小的字形也可以经过设计,将大小尺度的字形组合起来形成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比如在2009法兰克福书展的中国馆门厅,将汉字以不同尺度比例加以组合运用,成为视觉中心。该空间尺度较大,选用的大多为大尺度的汉字辅以中小尺度的汉字进行搭配,体现了一种有活力的层次感。

(3)字体的正负图形与空间界面的结合

汉字在结构笔画上有一定内在的联系,形成一定的体系。根据设计的需要,保持这种视觉传达的特征并融入空间中,可以利用汉字字体的正负图形与空间界面进行结合。正形是汉字本身的结构形态,负形则是汉字形成的图形除外空白留出的图形,即指一般意义来说的背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正负图形手法可以通过镂空雕刻、玻璃磨砂等技术手段来表现,空间的界面可以是由充满现代气息的材料构成。例如在墙面上覆盖一部分金属材质抑或透明材质,将汉字的正形镂空雕刻于其上,加上光影的投射,墙面与现代材质相互作用,凸显“新中式”空间的内涵。又比如室内空间中的隔墙选用半透明的玻璃磨砂材质,在上面利用电子手段“挥洒”了一段文字(图7),整个空间既有中国元素的隐喻,又有现代意味的彰显。当然,在采用正负图形手法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正负形反转使用,让正形变为背景,负形由正形来衬托表现,可以给空间带来非常规的视觉效果和层次感。

(4)字形的打散与重构在界面中的运用

在笔者的餐饮空间设计中,在餐饮空间的卡座区(图8)的立面上选用打散的字形进行处理。因为卡座区主要是供少数客人就餐,人数较少,用散落的笔画勾勒出空间轻松的氛围。或结合纱帘选取分散一些的笔画装饰,或结合柱子的特点选取相应竖直的笔画饰于其上。这几组笔画主要是由该餐饮空间的名称“素文锦食”几个字中分解而来,低调含蓄地呼应着餐厅主题。

4.4 汉字的立体呈现

要实现汉字在空间中的立体化呈现,一是可以使汉字结合空间形体进行变化组合,二是可以通过微观的方式呈现,以汉字为立意出发点,意象的渗透、景点的呈现,可以构建出独立景点、家具、用品、隔断等。根据汉字的构造特点,在室内空间中的立体呈现方式可以概括为:拉伸、解构、变异及排列。

(1)拉伸

图7 新中式住宅设计

图8 “素文锦食”餐厅设计之二

图9 2013年CIID年会主会场入口

图10 “见”字形书架、“土”字形书架

汉字通常以二维形态出现,如果将二维的汉字在原有平面基础上施加一个厚度,进行适当比例的拉伸,便可以转换得到一个新型的三维形态,这种三维形态保持了字形的完整,易于人们识别,加以功能的辅助便能很好地服务于室内空间,达到功能与美观并存。2013年12月在哈尔滨举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年会,利用特有的冰雪对学会简称CIID进行拉伸雕刻,并立体呈现于主会场门口(图9),起到了很好的标识引导与视觉效果。

由法国设计师Sammy Engramer从汉字中汲取灵感而设计的 “中国”式书架(图10),其中他选取了“见”字、“土”字,并选用的是规整的印刷宋体,不仅从外观上体现了汉字的稳定均衡的美态,而且功能上供人们承放物品,体现了一种四平八稳的状态。这是一种从平面视角看的“见”字通常的状态,将其竖立起来放大,达到适合的高度并加以厚度,形成方便人们使用的书架融入空间中。

(2)解构

将汉字分解,接着抽象提取其中的构件——笔画,在原汉字的平面构成上的比例进行新的组合搭配,可以适当进行旋转缩放,得到母题的延续。原汉字已被解构重组成为新的视觉呈现方式,暗示了新与旧的呼应。

在笔者的餐饮空间设计作品中,大堂入口的墙面运用了视觉上具有方向感的笔画(图11),例如横、竖、点等指向入口,不同比例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刻画在深色的镜面墙体上并用暖色的光透过磨砂板进行强调。这样一种新的序列不仅有新的视觉效果,而且具有指示作用。

(3)变异

通过选取结构特殊的字形,根据不同的坐标系加以扭曲变形,得到有别于常规的形态并赋予其使用功能。例如图12中的座椅,在中间部分、下半部分字形的中段

图11 “素文锦食”餐厅设计之三

图12 文字家具

图13 文字的排列

分别加入不同方向的坐标系将原本属于同一平面的笔画进行翻折,形成三段水平的字形和垂直的字形,并加入现代材质的椅面、椅背,经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处理便形成了带功能性的座椅平面及靠背,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一种非常规的形态,人们熟识的竖、撇等笔画变成了椅腿、椅背、扶手等家具部件,让人觉得熟悉而又陌生,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觉形式呈现于室内空间之中。

(4)排列

以单个字为基本单位,将其简化处理变形,以一定顺序进行排列,形成新的图案化的序列。这里选取的字形以简单为宜,例如选取“人”、“田”、“目”、“凸”等字可做出以下排列变形,得到类似图案化的效果(图13)。以某个字为基本单位,形成序列,加以现代材料的处理,施以厚度和长度等限定,可以运用到室内空间的隔断中,即有古味的窗棂之感,又有别于传统方式。

五、结语

如今悄然兴起的“汉服热”、“读经热”、“龙文化热”等“中国风”现象,都暗示了全球化时代中的身份认同危机。国人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寻根,回归本民族的精神。室内空间设计同为文化的一员,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与思想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关注热点有着内在的联系。

汉字在“新中式”空间设计中的探索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唤与追求,通过现代人的审美眼光,立足于现代社会对传统元素的延续与重新演绎,而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元素的堆砌和复制。在时代的推动下,技术的发展、工艺的改变、新材料的出现等等都为汉字与室内空间设计的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并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才能使传统文化在多元化时代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1]陈宗明.汉字符号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孪琤.汉字符号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江南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3]李恩江.汉字结构解析[M].黄山书社.2006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5]玄璇.汉字视觉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探索[J].武汉理工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新中式室内空间中式
《室内空间设计》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独立设计家居品牌的中式情怀
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的共融性探索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
浅析植物在北方室内空间的作用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美籍华人修辞的形成——解读中式签语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