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探究1

2014-04-08 11:15褚宁琳南京艺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创意与设计 2014年3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信息化能力

文/褚宁琳(南京艺术学院 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校教育也步入了信息化教育时代,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风向标的《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也分析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强调了新技术将会对高等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影响。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成为当今国际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发展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高等院校特别是艺术院校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还亟待发展提升,本文将从解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着手,从艺术院校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立、获得及生成的过程,结合对能力发展有关联的各种因素,提出艺术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并对未来发展提出进一步的思考。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

1.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定义解读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综合各种阐述,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是一个单一的能力,而是一个综合的能力,它涉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素养、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因此,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也就不是一个单一的固定不变的线性研究。

世界各国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视,为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各种层面的与之相关的标准不断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美国的《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英国的《ICT 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等等。作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因素的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简称AECT)2005年的定义如下:“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其定义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育技术层面上的一个阐述。综合来说,从能力的构成来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相融合的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而其综合能力又由若干信息化教学子能力构成,即“信息化教学迁移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协作教学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从能力的作用范围来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作用于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顺利完成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并且通过不断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能力”。

2.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及作用范围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传统的教学能力相比已有了极大的改变和发展,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还是教学监控,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通过一个对比列表,对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简要的比较(表1),阐述信息化教学的新特点。

表1 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比较表

信息化教学所拥有的新特点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全方位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及自身能力发展的始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要素:转变

教学观念转变:信息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教学观念要转变,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必须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角色转变: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向多元化转变,不再仅仅是绝对的专业权威,也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已知知识,解答学生问题,他还必须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的学习伙伴等。

丰富

教学内容丰富:信息化教学要求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除了传统教学所有的课本知识或技能技法类(比如绘画、器乐等)老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还需要提供给学生各种学习资源:如素材库、网络知识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

教学手段丰富:融合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信息化教学最主要的特征,也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个基本技能。传统“三字两话(画)”(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的课堂教学被多感官刺激的多媒体教学所替代,甚至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化元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获得学习的能力。

教学能力丰富: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教师拥有多种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融合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信息化协作能力等。所有这些能力也都在不断的发展与更新之中。

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从以老师为主体的教的方法的设计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方法的设计转变。为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就需要不断创新。

教学目标创新:创新能力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已有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长成才。

开放

教学内容开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教学内容也得到更为广泛的开放。世界顶尖大学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公开在线课程)、视频公开课等,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态势,吸引了大学内外的无数学习者,为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广的平台。这些世界级课程以及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竞赛等等,都以开放和共享为前提,在这种新的价值观面前,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成为开放内容的积极提供者或使用者。

教学资源开放:信息社会网络教学资源正以几何级发展的速度,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特别是艺术院校,多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素材和途径,开放带来的见多识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艺术教学功不可没。

个性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讲究因材施教,而信息化教学为量身定做提供了绝佳的平台。独特和个性,是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性,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发展也是教师特别是艺术院校教师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使教师的个人独特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融合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不能使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游离于课程之外的纯工具,而是将之融入到课程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各专业的融合:现在的学科划界已经向模糊化和交叉融合性方向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专业知识范围扩大,表现手法多样。

交互

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单向线性过程,即教师只管发送,学生只能接受,而应是交互式的、多维的、迂回的、交叉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激励,有反馈,有否定,有创新。

与各种对象的交流:交互性还表现在各种交流之中: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专家的交流、与同事交流、与家长交流、与技术人员交流、与教学管理者交流等等。善于交流,也是能力的体现。

持续

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原因在于信息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必须要不断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持续的发展能力。

协作

团队协作:信息化教学通常需要团队协作能力:如精品课程的录制、微课的制作等,这就要发挥集体智慧。特别是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各人体会不一。所以,可以通过教研室活动、小组活动和互联网等进行协作学习,充分发挥集体才智。

师生协作:教师对知识的拥有不再方方面面都是权威,特别是有了互联网以后,了解学习的途径多了,学生可能在某一方面知道得更多。所以,在学习或创作中,要强调师生协作,教学相长。

当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一直处于动态与发展中,而动态与发展正是这种能力最本质的因素。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但也绝不是无规律可循,这正是值得我们探究之处。

3. 艺术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殊性(1)学科的特殊性

艺术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从思维角度来看,它注重形象思维,常借助于一些特殊的技能技法来进行艺术表达。2011年艺术学学科被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艺术学科的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较为特殊。而信息技术主要隶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更注重严密的逻辑思维。如何将这两类学科融合在一起,需要艺术院校的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甚至要颠覆自己的学习、创作和教学习惯。

(2)专业发展的跨界性

在信息时代,专业的发展已呈交叉性和多样性,现代艺术中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自然科学的元素:如电脑设计、图像处理、三维动画等,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已经深入渗透到专业之中。专业的跨界性发展要求艺术院校的教师必须迎接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

图1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素图

(3)教师个人拥有知识的局限性

艺术院校的很多教师,特别是技能技法型教师,如画家、书法家、表演家等,都拥有特别精湛的技艺和相对专一的技能或技法,隔行如隔山在艺术学科表现得尤为突出。而这种专业的专一性常常导致他们拥有知识的局限性,成为他们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障碍。

(4)特殊的专业优势

但艺术院校在信息化教学中不仅仅只占劣势,很多时候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新兴的艺术专业,如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在信息化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专业优势。信息化教学离不开的音频、视频等手段,正是他们研究和实践的对象。而艺术家独有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创造力,使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教学更具魅力,不拘一格而令人期待。

二、艺术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艺术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也已提到日程,一些艺术院校的教师勇于探索和实践,制作的课件、录制的微课等屡屡获奖,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得到重视。但较之其他高校,仍有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图2 目标的阶梯式

图3 能力发展过程呈螺旋式

图4 分项目(或分课程)的迭代式发展

1. 教师方面

(1)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方法亟待转变

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艺术院校教师经常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技能技法类老师,需要身体力行指导学生。现行教育与固有的教学理念,强调经验式教学与个性化现场指导的实践模式,使得一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想尝试新技术,一直套用沿袭多年的教学模式而不思改进。有些教师甚至排斥信息技术,认为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对艺术创造有负面影响。也有些教师拒绝使用电脑。这种观念的存在势必使教师无法开展信息化教学,不利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2)专业的局限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

艺术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文科生,对理科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够,而信息技术是新兴的、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这就更加深了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恐惧和忧虑,主观上产生了畏难情绪。

(3)工作学习的矛盾导致自我学习的时间不够

很多教师由于教学和创作任务繁重,疲于应付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接触新技术,有些教师可以夜以继日地创作或辅导学生,但没有意识去花时间学习,最终导致他们放弃了对信息化教学所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2. 学校和社会方面

(1)激励机制的缺失

现在,仍有一些高校及主管部门没有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没有合理的专业技术标准,缺乏相对应的激励制度,无论是职称评定和工作考评,都没有将之列入业绩考核要素,因此,一些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动力和压力,忽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2)培训开展的困难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自我学习外,还需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但一些高校对此缺乏认识,没有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培训。对艺术院校的老师来说,就失去了一个直接学习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知识的场所,更谈不上实践。

(3)软硬件环境的制约

信息化教学离不开硬件和软件,一些高校没有合理规划信息化建设,不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及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特别是与管理、服务等其他功能相比较,忽视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的开发和应用。

(4)未考虑技术发展的要求

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但一些高校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有的一次投资,再无后续投入,有的一次培训,再无下文,影响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艺术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的时期,发展有不同的侧重。因此需要分析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识技能的建立、获得及生成的过程,从而提高艺术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1. 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各阶段分析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发展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分成四个阶段:即从“初步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者;到逐渐学会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应用;再到能够利用教学平台综合展示和建构资源并与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互动;最后达到能结合学科特点,合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重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成为现代化大学的教学名师”。简单说即1.关注起步阶段、2.学习应用阶段、3.迁移融合阶段、4.提升发展阶段(图2至图4中的1,2,3,4即分别指这四个阶段)。

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特征是:目标呈阶梯式(图2),能力发展过程呈螺旋式(图3),分项目(或分课程)的迭代式发展(图4)。

图中所示各种模式发展形态不同。其中目标的阶梯式发展,发展方向及层次是直线向上的。能力发展呈螺旋式发展,即各阶段可以有交叉或回返,但总趋势仍是向上。而迭代式发展是指可按每个项目自成一个由下至上的发展体系。

2. 艺术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具体措施

(1)激发学习意识与制定激励政策

主管部门及学校重视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前提。为激发教师的学习意识,要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或将相应功能落实到具体部门,制定技术标准和激励政策,使教师感受到相应的压力,产生动力,使他们自觉地关注信息化教学,并尽早进入学习起步阶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测评需要结合各种评比与竞赛:如多媒体课件竞赛、微课比赛、精品课程建设等等,在评比与竞赛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实践和提高,评优也是激励政策的一个具体体现。

(2)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以学校为主的校本培训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也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学习应用阶段的主要学习平台。在校本培训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提供教师相对应的培训条件,并尽快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

培训内容的制订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艺术院校教师的特点和专业特色,开展分级分类的培训。比如,可以按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分级,按照专业分类。

青年教师的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纳入到高校的青年教师入职培训或专题培训之中,使培训落到实处。

在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的优势,如课件制作的美观、声音的录制、视频的编辑和播放等等,都是艺术院校一些专业强项。有了这些强项,可以使信息化教学培训如虎添翼,效果更佳。

(3)在实践中学习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它离不开实践应用。因此,只有通过对理论性知识的思考内化于教师自身,再通过不断地教育教学实践,形成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学科资源建设,使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融合,进入能力发展的迁移融合阶段。

(4)协作学习

信息化教学能力强调团队协作,共同进步。因此,要加强教研活动,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场所。结合学校的导师制,成立共同学习体,发挥集体智慧。特别是在一些项目中,更应该多方合作,完成信息化教学任务。

(5)结合专业拓展的学习

信息化教学是以专业教学为依托的,不可能游离于专业之外。因此,要结合专业采用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外,将专业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对专业发展及创新有不容小视的作用。如现在的美术设计、表演等专业与信息技术结合后,产生了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借助于计算机算法和科学计算,使艺术更具独特性,科学和艺术相得益彰。(6)自我学习

培训的目的是发展,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自我学习自主发展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竭的动力。自我的学习需要不断关注新思想和新技术,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学习,持续发展。

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1. 教育政策的导向作用

现在网络课程的大批出现,精品课程的共享性要求,非正式学习的流行等都是一个个风向标。相应的教育政策和教改项目要有意识地发挥其导向作用,打破以往封闭、行政、政绩三种固化的思维,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2. 能力标准的可操作性

现在国外有关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标准很多,但我们国家针对高校的相关标准还在酝酿之中,标准的建立要具有可操作性,如何针对艺术院校的教师制定相应标准,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 适合未来发展的需要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一定要适合未来发展的需要,要考虑教师成长的动力以及动态发展过程,使能力发展成为可持续性的发展。

五、结语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终身的发展过程,且由于与之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专业知识等都处于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中,教学能力的发展就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程。由于种种原因,艺术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相对比较滞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的制约,对艺术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就更值得进行长久而细致的探索与实践。本文结合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比对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教师拥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具体要求,从而剖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提出了阶梯式、螺旋式、迭代式的能力发展特征。针对制约艺术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种种因素,探索教师培训的具体措施,并从教育政策、能力标准、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

[1] 王文君,王卫军. 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趋向[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6)

[2] 王文君,王卫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2, (3):67-74

[3] 李天龙.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2009年

[4] 周红春,王亚希.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01)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信息化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