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发展过程中防御功能的演变

2014-04-08 11:54
山西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防城墙分化

潘 岳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1 从封闭到开放

欧洲中世纪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城市的防御功能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的展现。城墙作为古代城市防御功能的最重要承载物,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城墙一方面作为重要的军事设施,为城市提供有力防卫;另一方面,也作为统治工具,对城市居民进行有效的管辖。城墙区分出城里人与城外人,前者居住在封闭的城市,后者生活在开阔的田野。开阔的田野会受到野兽、流寇和入侵军队的侵扰,而居住在封闭城市的人们,即使在战祸时期也可以安全地工作和休息[1]。城墙的防御功能吸引人们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当城市的发展被局限到城墙之内,拥挤和向高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这就造成了城镇环境质量下降,居民的卫生条件恶化,一旦产生疫情,传播将难以被阻挡。当城市发展到某个临界点,城墙会被外扩,以协调城市发展,然而这种被动的外扩,一方面总是滞后于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受到城市供水、粮食生产和交通通信的制约,城市的规模扩张受到限制。封闭带来拥挤的建设和恶劣的卫生环境,使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中世纪后期,伴随大批新的城镇的建立、贸易的发展、军事威胁降低、军事技术的进步,城墙的价值被大大削弱。城市逐步走向开放,城市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

2 从功能性到人性化

古代注重防御功能的城市,不论是在欧洲还是中国,城市中心到城门之间的交通都有严格的路幅要求,以求在外敌来犯时,驻守的军队可以迅速到达各个城门。这种以军事需求为目的修建的道路,路宽通常远大于市民生活的实际需要。一方面,造成城内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大尺度的路幅割裂了城市的肌理,给日常生活和交流带来不便。这是城墙和干道体系对城市内部生活交流的破坏,同时城墙及相对应的宵禁制度,在维护治安的同时,也客观上破坏了城内外、城与城之间的交流。随着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现代城市的发展,恰依赖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联合,路的修建服务于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城市从功能主义过渡到对人性化生活的尊重,郊区的绕城公路、城市中心区的步行区域,都体现了对日常生活、交流的考量。人防设施取代城墙和护城河,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战时防御手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在人防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史告诉我们,避免战争的最佳手段就是做好战争的准备,然而和平依然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和平时期,人防设施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实现人防设施经营与人防设施维护的相互促进,从而无需国家安排专职人员对人防设施进行养护。人防设施的开放还在客观上增加了居民对人防设施的熟悉度,在遭遇突发灾害时,能迅速到达和进入人防设施。

3 城市的隐形壁垒:社会分化

城墙在保护古代城市的同时,也区分出了城里人与乡下人。现代城市没有了城墙的阻隔,却根据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区分出了富人区和贫民窟。中国没有像巴西、印度那种特大城市中的“贫民窟”现象,因为我国制度限制农村人进入城市,然而,贫富差距形成的社会分化现象依然存在,“蜗居”廉价地下室“集装箱小屋”“蚁穴”构成了贫民窟式的底层分化,与城市中高昂地价的富人区形成对比,无形中,一道壁垒被筑起,从城市内部将城市割裂,不同阶层的人在各自的轨道上行走,鲜有交集。社会分化带来社会治安问题,迫使富人聚集以避害,穷人扎堆以求存,进而加剧了社会分化。城墙阻隔了城里与城外的交流,社会分化形成的壁垒则妨碍了不同阶层的交流。城墙的修建曾极大地保障了城市的发展,但发展到达某一阶段,它对城市发展限制远大于促进时,又被遗弃在历史中,而它所承载的正是城市的防御功能。我们不该忘记这种防御功能曾给人类心理带来的极大安慰,同时也要警惕社会分化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危机。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人防城墙分化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