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境和有效路径选择

2014-04-09 01:49邢彩霞
社科纵横 2014年5期
关键词:能源科技经济

邢彩霞

(包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一、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看法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国各地区把这一任务提上日程。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或困境在哪里?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秋阳(2010)认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只有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化,才有可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1]。蒲晓晔、赵守国(2010)强调,进行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调整,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各种动力结构的协调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2]。刘培明(2008)认为,欠发达地区应该以发展理念转变为先导,从政府政绩评价体系的改革和职能结构的调整入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上述研究不仅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所在,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变的对策。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地区面临的困境也各不相同,包头作为一个地处西部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只有结合现实,选择切实可行的路径,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包头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境分析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国家重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和产业升级,包头市已由过去传统的单一的“草原钢城”模式,转变为钢铁精深冶炼、稀土冶炼加工、重型机械装备制造、铝制品生产、煤碳化工、电力能源等复合型、科技型的新型工业城市。其中无缝钢管、铝锭、大型矿用机械车辆生产、薄板、不锈钢、稀土冶炼加工等均在全国乃至世界名列前茅。从GDP总量上看,2012年包头市GDP达3409.54亿元,GDP年均增速高达20%左右,但是GDP含金量并不高,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不匹配。

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能脱离包头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目前包头处于工业化初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必然会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所以,在包头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中,分析包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有效转变策略。

(一)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煤炭,高能耗产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包头市工业能源消耗量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2012年,包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总量为609.0万吨标准煤,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煤炭。能源消费一直是包头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已经证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存在依赖性,经济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会引起能源消费的增长[4]。包头能源消耗量一直高于西部主要城市。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包头作为能源基地的作用更加明显,对电力、煤炭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增加,因此能源消耗量呈现上升趋势。“十一五”以来,国家把GDP能耗作为一项经济增长约束性的考核指标,包头的能源消耗量随之逐年下降,但与地级城市同期相比,无论是单位GDP能耗还是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依然较高。

从能源消费结构上看,二产以煤炭为主导,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偏高。包头长期以煤炭消费为主,对其他能源,如天然气、水电和原油的消费量非常小。2001-2009年原煤在包头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平均都在90%以上,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70%。2012年原煤消耗561万吨,同比小幅增长0.7%,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能耗总量的66.4%。2009年与煤炭关联建立起来的电力、钢铁、铝业、稀土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38亿元,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9.5%。

这种煤炭生产和煤电产业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居全国前列,人均达11.95吨,每万元GDP排放二氧化碳4.9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特别是大气中的颗粒物已经成为影响包头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二)科技研发能力不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缺乏技术支撑力

包头的科技发展起步较晚,总体而言,包头的科技发展与地级城市水平相比,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薄弱,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2009年,包头市应用技术与研究开发专项经费R&D为6310万元。随着包头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09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R&D)达到18.5亿元,R&D支出占GDP比重为0.89%,低于地级城市的平均水平。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包头的生产总值比重为0.2,研究人员人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都远远低于国内地级主要城市的平均值[5]。这也造成包头各企业科技研发研发能力不强。

(三)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资,不合理的投资结构使产业升级难度加大

2012年包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比重分别为74%,远高于国内地级城市平均水平。而且2008-2011年包头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以第二产业为主,对第一、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国内地级城市的平均值,而对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低于地级城市的平均值。这种投资结构一方面与包头目前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位次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这种投资结构又进一步固化了这种产业结构,加大了产业结构升级难度。

(四)居民收入偏低造成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薄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包头的工资收入在逐年增加,2009到2010年人均收入11508元,但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包头工资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2%,此后一直下降,2009年已经降为8.3%,低于全国水平,而同期全国地级城市的收入占比则呈上升趋势。包头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全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从东到西逐步增大的趋势,经济越是落后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与地级城市平均数据相比,包头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收入差距也相应影响了城乡消费水平。2009-2012年包头最终消费支出仅占GDP比重为40%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5]。其中居民消费占比与政府消费占比的差额为8%,同期全国及地级城市这两个比例的差额都高于20%。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

(一)充分发挥能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能源丰裕是包头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年来促进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充分发挥能源的长期优势,保证国民经济中各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开采过程中要避免浪费,对化工、冶金、电力等高耗能行业提出明确的能源降耗标准和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费,同时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重视和激励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创新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首先,政府应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对科技创新的引导、激励和规范作用,完善保障科技创新的法律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在创新的支持上,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以财政投放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全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R&D经费占GDP的比重。其次,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鼓励重点企业和优势企业增加创新价值。

(三)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形成。包头长期以来偏重第二产业的投资结构,客观上造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因此在控制投资总量的同时应优化投资存量。首先,加强第三产业中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提供充足的农业基础设施。其次,引导资金流向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再次,在第二产业内部,加大投入,加快传统工业的升级,以及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和转化。第三,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从制度上严格限制产能过剩,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后,要加大新兴产业特别是环保产业的资金投入。

(四)依靠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客观上要求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首先,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大力推动城镇化发展,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其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保障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充分就业,通过这些措施保障收入来源,从而促进消费。最后,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增加居民消费。政府应增加医疗保险、社会养老、失业保障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减少生产性支出,,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来相应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扩大内需。

(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推进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首先,改造提升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努力推进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稀土、新型煤化工等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其次,改变产业组织形态,发展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模式,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最后,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形成新兴产业发展优势。

(六)要把包头放在呼包鄂经济圈来推进包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推进“呼包鄂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包头与经济圈内产业的竞争与合作,使包头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优化产业结构,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和人才交流,充分发挥包头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的区位优势。

[1]李秋阳.努力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题——以广东东莞市为例[J].学术论坛,2010(4):39—45.

[2]蒲晓晔,赵守国.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结构分析[J].经济问题,20lO(4):39—45.

[3]刘培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与路径——以河源市为例[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52—55.

[4]何秀萍,柯俊.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4).

[5]刘淑芬.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科技发展的策略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76.

猜你喜欢
能源科技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