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认识执政风险的必然途径

2014-04-09 07:28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肖 杰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马克思主义是为解决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者获得真正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能够提供给无产阶级政党最直接的理论指导。作为实践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必然要求与本土的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对着与不同寻常的风险考验,党的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1]风险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包括自然中的风险、社会的风险等,而执政风险是指执政主体在执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影响执政安全和执政地位的危险。执政风险是执政者在执政过程中所面对的可能对执政安全产生破坏性影响的问题。因此,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是认识执政风险、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对执政风险的认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实践层面,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必须对中国历史有深刻的理解,对中国的国情有正确的认识。这种实践是在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具体情况进行探索中形成的;二是理论层面,即如何在中国解读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强调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是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开始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后长时间都只是为夺取政权而不断斗争的革命党,无论是工农武装割据掌握的区域性政权还是夺取全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都面临着如何领导的问题,面对着领导能力不足的风险和外部势力试图颠覆领导权的风险。中国共产党能正确认识执政过程中的风险,积极应对并化解风险,从而使得在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共产党是一个能够自我纠正错误,不断取得进步的政党,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最先进理论作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地化解风险、抵御执政风险过程中取得进步的。执政风险是客观的、必然的,但同时又是不确定的、可控的。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首次实现了在特定区域建立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地方政权,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但当时的根据地面对内忧外患,面对如何将中国革命推向前进,要不要和能不能建立农村根据地及根据地怎样向前发展的问题,在思想认识上和行动指挥上都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很大的执政风险。为此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井冈山的斗争》三篇论著,提出了完整的“工农武装割据”概念,论述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回答了创造割据局面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说明了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对推进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割据局面”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上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是在面对思想认识和行动指挥不一致情况下运用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化解执政风险的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从经验中总结升华,进行理论创新,从而逐步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文革”后,面对“两个凡是”和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是走“文革”的老路还是开创一条新的道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生活富裕、人民幸福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当时面临的执政风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在思想上,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转变为思想上的解放,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在社会发展上,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决议,实现了发展目标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发展经济、改革开放转变。在文化建设上,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实践,深刻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走上共同富裕,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在思想领域和实践领域的探索与拓展,没有中国共产党在抵御执政风险的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就不会有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累累硕果。

二、对执政风险的认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

执政风险是任何一个时代的执政者都会遇到的问题。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的政权兴替“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问题,实际上反映出执政风险转化的问题。毛泽东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找出了防范执政风险的方法,就是实行民主制度。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形成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解决现时代的突出问题,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和结果。解答包括执政风险在内的现实问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智慧的结晶。

1.认识执政风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就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结合过程中实现发展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就在于它能够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够根据各国的国情,不断地进行“本土化”“时代化”“民族化”,并在作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不断地发展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成立的政党是以无产阶级革命为目标,以争取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政党。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285中国共产党所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基础上的正确选择,是能团结绝大多数民众,争取最广泛民主的革命道路。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形成了防范执政风险、转化执政风险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开展党风建设,开展土地革命,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多种方式,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形式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认识执政风险,积极应对由此而产生的挑战,从而形成体现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色的理论品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转化执政风险是在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的深化、细化和具体化,形成了中国革命要实行两步走的具体目标,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的革命道路,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经过了长期的执政风险考验,才能将革命目标具体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国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运用场所,提供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判断场所,提供理论创新的升华场所。

2.认识执政风险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基础。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和方向。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体系,本身是实践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来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是经过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所吸取的经验和教训而得来的,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坚持走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而得来的。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执政风险是能否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较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政党,但是如果不能解决这一矛盾,就无法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先进性。当代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顺应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从领导革命向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转变的必然要求。时代的发展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克服教条主义,反对照搬照抄。改革开放前我国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当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计划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执政的根基就会动摇。苏东剧变给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敲响了警钟。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打开了局面,之后江泽民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避免了走苏东老路的执政风险,为我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现状,正确面对包括执政风险在内的众多风险,结合实践经验特点和理论创造,产生新经验、新思想、新观点,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在全面认识执政风险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空中楼阁”式的理论研究,它产生于实践,同时又用于指导实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一方面面临着领导中国继续发展的任务,一方面面临着自身发展的问题,对执政风险有着预见式的正确判断。毛泽东的“不做李自成”,以“秀才赶考”的心态建设新中国,邓小平的“不走回头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搞改革开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危机意识。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在西柏坡参观时对“两个务必”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解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坚持原则与本色。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始终能积极应对,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者,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执政过程中全面认识执政风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推动力量。

1.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深化对执政风险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其中的消极腐败是执政风险中最大的危险,“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1]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就指出,要消除腐败,一是要实行民主选举,二是要实施等效工资,三是要强化社会公仆意识,四是要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的政治体制。这是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总结。在如何反对腐败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警惕“糖衣炮弹”的侵袭。邓小平提出,“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惩治腐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3]。胡锦涛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4]习近平指出,“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5]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方面包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发展实践,另一方面还包括将实践经验概括和总结,进行理论的创新。面对四大风险,我们在解决方式和方法上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又要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观点创新。不能简单地照搬过去的经验和做法,要在丰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认识和防范执政风险,既重视实践创造又要善于总结经验,要把前人的经验通过科学总结,上升为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关于化解执政风险的创新理论。

2.把推进执政风险认识科学化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相结合。执政风险具有普遍性,只要是处于执政地位,则必然会存在执政风险。保持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是执政的必然要求,而实现这一要求需要执政者制定出适合本国发展的目标,反映绝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与期望,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一贯注重实事求是,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这一理想的实现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来逐渐达成。中国共产党运用科学发展观,注重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和阶段性,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使中国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为人民生活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也有力地规避了执政风险。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正如“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而中国共产党则通过建成“小康社会”理想和马克思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普遍认知的发展形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执政能力是人民群众所认可的,使群众满意和得到群众拥护是防范和化解执政风险的最可靠力量和最有效途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彻的重要理论观点,在新时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将马克思主义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以喜闻乐见、贴近群众需求的方式,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吸引力,使群众易于接受,形成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路线观,把执政风险认识科学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相结合,进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更高目标前进。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J].求是,2012(2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J].求是,1997(18).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01).

[5]习近平.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J].理论学习,2013(6).

猜你喜欢
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