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一个梦想的集合体
——略论中国梦的系统构成及其各部分间的关系

2014-04-09 07:28王洪春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集体个体梦想

王洪春

(中共上饶市委党校思想政治教研室,江西上饶334000)

中国梦:一个梦想的集合体
——略论中国梦的系统构成及其各部分间的关系

王洪春

(中共上饶市委党校思想政治教研室,江西上饶334000)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在现阶段的现实追求和理想目标,它不仅是一个全新概念,更是一个理论体系。中国梦囊括了全体、集体和个体三个层面的愿景,熔炼了三个层面的梦想,成为一个梦想的集合体。就三者的辩证关系来说,全体梦是目标导向,集体梦是组织保障,个体梦是行动力量。因此,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激发个体的创造热情和行动活力,在合法框架下尊重个体的需求并提供其实现个人愿景的公平机会;其次要顺应社会组织发展的多元化潮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的利益整合和保障功能;最后要坚持“和而不同”的中国精神,凝聚共识和力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之梦。

中国梦;全体梦;集体梦;个体梦

“中国梦是民族之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1],而且“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这是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解释,他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指出了中国梦的内涵,体现了中国梦的全体性,同时也包含了个体性。胡鞍钢认为“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3]他突出了中国梦的个体性,意指每个中国人的幸福之梦。而辛向阳则说:“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也是社会主义梦”[4],再次拓展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

对中国梦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与宽广外延赋予了人们极大的思考和研究空间。在诸多解释中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共同点,如中国梦的全体性,那些国家梦、民族梦就是在这一层面去理解的。另外还有它的个体性,如每个中国人的梦就是这层含义。如何对这些共同点作哲学和逻辑学的辨析,使之既有哲学理论作基石,又有逻辑思辨作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中国梦这一理想信念照进每个普通人的灵魂深处,成为他们“梦境”中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进而激发人们的持续行动以实现美好的梦想?解决这些问题是促使一个全新概念发展和成熟,然后转化和沉淀成为个体和集体乃至全体潜意识的必要前提。

一、中国梦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梦作为一个理想目标,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是历史的、具体的、客观的。它是一种理论的抽象,同时又有具体的内容。

1.中国梦首先是一个梦想,或者说理想。梦想不等于梦,梦是人在熟睡的情况下生理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产物,而梦想是心理愿景,是在大脑清醒时的有意识想象。“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丁尼生)这和理想的定义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梦想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每个人对未来的希望,是人不断奋进、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和理想目标。所以,冷溶说,“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5]

2.中国梦是专属于中国的、中国人的和中华民族的,不同于美国梦、欧洲梦等等。区域方面、种族方面的差别非常明显。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梦曾经主导了西方世界并大有弥散全球之势,但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认为,美国梦正在缓慢死亡[6]3。以集体价值取向为特征的中国梦正逐渐受人重视。这是对中国梦横向边界的确定。

3.中国梦具有历史性。中国梦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之后,“从此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7]因此,中国梦必然随着历史的车轮逐步发展变化,从追求民族独立解放到韬光养晦、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和为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复兴梦在近代以来的历史性变迁。从推翻“三座大山”、逃出水深火热的旧中国到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开始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和扬眉吐气了,这是中国人近170多年来个人幸福梦的历史变化。

4.中国梦必须是具体、客观、真实的。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现阶段中国梦的具体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即“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7]教育、医疗、就业、保障和住房等等,这些事关民生幸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都会产生真实可感的效果,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欺骗,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才能得到公众普遍的心理认同。

综上所述,所谓中国梦,就是一切中华儿女在现阶段对个体、集体和全体愿景的一种现实追求和理想目标。它本质上是一种理想目标,主体即外延包括一切中华儿女及其组成的集体、组织和国家等。

二、中国梦的系统构成

中国梦首先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复杂的有机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

1.中国梦的理论构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子概念,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石,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同时,中国梦也独立地包含自身的理论体系,具体可以从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和实践路径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理论基础。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或者说理论来源,除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外,还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精粹以及以孙中山思想为代表的民族救亡、复兴思想观点。此外,还吸收了来自西方民主、法治等思想精华。

第二,基本内容。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外延和范围、功能和意义等等,均属于其自身理论体系的内容,需要进行理论辨析和界定。内涵与外延以如前所述,功能和意义则论述众多。而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则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第三,实践路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我党一切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把握好继承与创新、将中国梦落实到实践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路径,这是该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支撑点,同时也是我党构建新理论的动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总的方向,但具体路径则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渐行渐进、逐步发展。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探索就是一个典型的具体路径。此外,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战略、完善制度安排与强化文化认同,在资源和条件方面扬长避短,通过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来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如何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力量,同心圆好中国梦;如何积极争取和平友善的国际环境,提高驾驭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有利的条件等等,都是在理论落实这个层面需要探讨的课题[8]。

2.中国梦的内容构成。中国梦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这方面中央已有清晰的认识,学界也没有太多的争论,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三个方面:

一是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2]民族复兴是最伟大的梦想,统领中国梦,体现了每个中华儿女之梦想的共性。当然,复兴并非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份额尽量扩大。进一步具体化其内容,即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5]。

二是国家富强。如果说民族复兴是中国梦的抽象目标,则国家富强就是中国梦的现实目标。因为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受到普遍地尊重必须依赖于物质财富的充足和国力的强盛,而物质财富及综合国力则是具体可感的客观真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成就非凡,这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当然,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的制约,仍然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活市场活力等措施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人民幸福。“人民性是中国梦战略思想的本质属性”[9],因此人民幸福是中国梦最具体、最直接的一个内容层次,它真实地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愿望。习近平所指出的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包括: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环境以及孩子们的成长、工作和生活这八个方面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这是中国梦的基点,也是人民幸福的具体内容。

3.中国梦的主体构成。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中国梦的主体构成还存在第二个层次,即集体。所以,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将中国梦的外延囊括齐全。

第一,全体梦。全体梦也即是通常所说的民族梦、国家梦。植根于集体主义文化底蕴的中国梦首先强调了其全体性,无论说它是民族梦还是国家梦,都是从宏观层面界定梦想的主体。当然,以民族或国家这样一个抽象的实体作为主体,是基于所有中华儿女或中国人都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即民族利益或国家利益。而中国梦也正是将所有个人梦想的共性概括出来、综合而成的。

第二,集体梦。集体梦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出不同类型。按区域划分可以从省、市、县直至乡镇和村居构成一系列相隶属的集体;按单位组织性质可以分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种种组织。举凡由多人(至少2人及以上)组成的、拥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具备一定社会功能的团体或组织均可称之为集体。这些集体往往建立在共同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集体利益和目标之上,因此必然有其发展目标和理想愿景,因此形成了共同的集体梦。

第三,个体梦。个体梦就是每一社会个体自己的人生理想,因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3]。但是中国梦范畴下的个体梦与美国梦有本质的区别,也有共同点。区别在于美国梦是一个单纯从个体出发描述的理想,它宣称美国充满机遇并且机会平等,个人只要努力奋斗就可获得成功。而中国梦之下的个体梦是从全体乃至集体出发规划个人的理想目标,其最终目标并非单纯为了个人的幸福,而是与全体梦和集体梦保持一致,同时带有个体的独特性。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不论是从个体还是整体出发,任何国家的梦想最终都要落实和回归到个体的幸福和美好生活中”,都要从个体梦想起步。恰如2013年全国两会代表、台湾代表团成员孔令智所言:“每一个人的梦是不一样的,个体的梦是实的,汇聚到一起后,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之梦。”[10]

三、中国梦的三大主体及其梦想的辩证关系

中国梦的三大主体即全体、集体与个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外乎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而全体梦、集体梦与个体梦作为中国梦的三大组成部分,三者之间两两互为对立统一,共同构成了中国梦这一矛盾共同体。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发展进步,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中国梦”才够坚实、才够炫丽。而对立则表现在特定条件下存在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长的矛盾,并且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不断推动中国梦的实践进程。

1.“全体梦”是目标导向。“‘中国梦’并不能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但它可以为我们解决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现实问题提供目标、方向和动力。”[11]何中华教授一语中的,道出了中国梦的第一个功能,也就是其整体层面和抽象意义的导向功能。

从数以亿万计的个体成员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梦想中概括共性而成的全体梦,其实就是民族理想、国家目标的化身。从我党成立之初提出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到现阶段的小康社会,乃至未来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等等都是民族和国家的全体目标,它不仅是中国梦的具体化目标,也是中华民族和我们国家的阶段性目标。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完美的社会终极目标就是在这些阶段性目标的一步一步实现的基础上最终累积而成。

历史地看,过去百年,中国从受人任意宰割、国家四分五裂,到真正站立起来;从满身战争疮痍和一穷二白的前工业化国家,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从失去基本社会秩序,到重建社会秩序;从一盘散沙、民不聊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等等,正是在民族复兴之梦、国家富强之梦这样一个全体梦的指引下,中国社会才发生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提出“两个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这就是中国梦在21世纪新的阶段性目标,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2],因而体现了全体性和导向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才能“凝聚13亿人民的力量,使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建立一个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社会体制,形成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社会生态。”[4]

2.“集体梦”是组织保障。远大的理想目标必须分解才能转变成可以完成的任务,然而乌合之众的一拥而上也绝对造不出伟大的工程,更不要说建设一个幸福的、理想的人类社会了。因而,必须在全体与个体之间建立一个桥梁,组建无数个小组、单位、团体乃至集团、政党等才能聚拢一盘散沙式 的人群,使之成组织、成系统、成体系,分工协作、齐心协力,造就宏伟工程。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针对军队而开展的“三湾改编”,开创性地将“支部建在连上”、确保“党指挥枪”,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建立了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这是在党的最低纲领指导下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是革命时期“全体梦”指引下,革命集体即军队的成功实践——“集体梦”的成功实践。

改革开放时代,深圳特区的辉煌成绩证明了另一种“集体梦”的成功。此后,前赴后继的工业化浪潮点燃了全国各地区的“追梦”与“圆梦”之旅,进而使得13亿中国人渐次甩掉贫困,走向小康、追求幸福之梦。

所以,必须在全体梦的指引下,尊重每个公民的自由结社权利,允许和鼓励他们在集体中、社团中、企事业单位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保障,满足各种合理需求。

3.“个体梦”是行动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2]1031同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动力。”[3]中国梦作为一种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愿景及远景,要落到实处并得以实现,就“应该把‘中国梦’这个理想目标化作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以便使人们真正感到可以上手、可以诉诸自己的具体行动,可以落实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真实就是力量’,‘中国梦’只有落实到当下,才能变成真正的力量。”[11]这个“具体任务”、这个“真实力量”和这个“当下”,其实就是具体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体梦。

所以,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确保个体梦想有实现的空间和可能,乃是中国梦逐步实现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曾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而且,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此时,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

习近平的一席话勾勒出实现中国梦的逻辑起点、依靠力量与逻辑终点。起点是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个体梦。在这个“追梦”的时代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每一个人的奋斗热情与活力激发出来了,由此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终点仍然是人民的幸福,是个体合理需要的满足与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个体梦想。在此基础上,展示出一幅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整体画卷,就是集体梦和全体梦的呈现。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所有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是国家的梦想,就是中国梦。

四、实现中国梦的逻辑思路

“中国梦”概括了全体、集体和个体三个层面的诉求,熔炼了三个层面的梦想,成为一个梦想的集合体。在民族国家层面,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在地区、团体层面,是组织目标的实现、团体成员福利的保障。在个体层面,是个人奋斗及幸福。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已如前所述,接下来就是实践路径、形式与方法。具体的路径、形式与方法当然无法统一拟定并做具体描述,然而逻辑思路却是清晰可辨。一言以蔽之,“中国梦就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汇流而成的,每个人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汇聚起来的就是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4]

1.激发个体的创造热情和行动活力,在合法框架下尊重个体的需求并提供其实现个人愿景的公平机会。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全体梦、集体梦与个体梦之间矛盾对立相对突出,有时甚至难以调和。新中国前30年,在集体主义的片面发挥下,个人的主体性要求被忽视,个体梦实现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为国家为集体牺牲一切的口号标语随处可见,抹杀了个体的合理正当需求,也造成了沉重的历史悲剧。改革开放以来,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保护,个体价值实现的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善,社会活力被释放,个人、集体和国家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然而,发展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市场和资本的负面效应未能得到有效应对,催生出个体梦、集体梦和全体梦之间的种种新矛盾。特别是当个人身份认同感正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不断加深时,官员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带来了对个体尊严和未来期待的不断伤害。所以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说,政府“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13]

当前,要实现对个体梦的尊重和保护,有以下基本思路:一是构建长效、合理的、市场化的民生保障机制,为人民群众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提供平等的就业创业竞争机会和平台,营造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氛围;三是全力推行法治,打造公平公正的矛盾调解机制,消除个体的不安全感,为他们的创富行动和成果保驾护航。

2.顺应社会组织发展的多元化潮流,在市场体制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的利益整合和保障功能。社会个体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即种种“社交圈”。民族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或全体总是要借助各种形式的集体才能与个体发生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全体与个体之间的桥梁——集体必须受到重视。一方面全体共同的民族与国家利益必须体现在集体的理想目标之中,另一方面个体独特的利益需求必须在集体中得到保障、实现和整合。

目前,中国梦的实现面临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不同阶层群体之间利益矛盾如何平衡?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如何应对[14]?其中第一个问题就需要借助各种集体的力量予以平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出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必将日益凸显。如何应对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追梦”“圆梦”行动并对各种利益纠葛加以调节,权力无法担当且要被“关进笼子里”,只有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和满足。而个体总要加入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以实现和保障自身的利益诉求,因此可以遵循以下几点思路实现不同阶层群体利益矛盾的平衡:

一是确保《宪法》赋予的公民自由结社的权利得以落实,鼓励个体通过各种方式加入各种组织或团体,让这些组织和团体成为个体利益的代言人;二是理清政府单位与民间团体的身份、边界和功能,约束权力的扩张,以市场力量对民间组织和利益团体进行新陈代谢,尊重和维护社会组织及民间团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三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借助媒体、舆论的监督,以独立、公正的司法惩恶扬善,使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四是以自愿为原则,倡导“社会主义大家庭”理念,引导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消解阶层与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

3.坚持“和而不同”的中国精神,凝聚共识和力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此外,还包括“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精神。千差万别的个性之梦存在着种种矛盾对立,“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则能充当“润滑剂”,协调和统一各种“追梦”力量,构筑起个体梦与集体梦的共性表达——全体梦。因为“文化凝结历史,连接未来,其核心价值和整体实力,决定着国家梦想的基本功能和前行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内驱力和支撑力。文化的引领教育、聚合融通功能可以形成强大的文化引导力和文化影响力,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源源不断地提供理论支撑、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15]所以,弘扬“和而不同”的儒家精神不仅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文化自信。

此外,围绕社会主义形成的一系列理论体系和价值理念更体现了道路自觉和道路自信。正如习近平所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历经170多年的近现代改革历程、60多年的建国经验和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而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基本成型并结出丰硕成果,未来的“圆梦”之旅应当沿着既定道路继续前行。

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要使这种目标和信心转化成千百万群众的理想信念,必须做到二点:一是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对之进行扬弃,推陈出新并加以弘扬,实现文化自觉、获得文化自信;二是借鉴中华文明之外的先进内容以充实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者构成了中国梦的内核,凝聚全体成员的共识和力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01). [2]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01).

[3]胡鞍钢.人民社会是“中国梦”最大动力[J].人民论坛,2013(9).

[4]辛向阳.中国梦一刻也没有脱离过马克思主义[J].党建,2013(9).

[5]冷溶.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4-26.

[6]杰里米·里夫金.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M].杨治宜,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7]习近平.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记者见面习近平讲话[EB/OL].新华网,2012-11-15. http://news.sohu.com/20121115/n357690804.shtml.

[8]郝永平.从三个维度上深化中国梦的研究[J].学习时报,2014(1).

[9]肖明江.人民性、中国梦战略思想的本质属性[N].光明日报,2013-10-30.

[10]中新社记者索有为等,两会特写:习近平九提“中国梦”[EB/OL].中国新闻网,2013-3-17. http://news.timedg.com/2013-03/17/content_13669728.htm.

[11]吉祥.山大教授谈"中国梦":民族梦与个人梦彼此兼容[N].齐鲁晚报,2013-05-27.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实录[EB/OL].新华网,2013-3-17. http://news.sina.com.cn/c/2013-03-17/103526556635.shtml.

[14]吴波.个人梦与民族梦如何统一[N].环球时报,2013-04-08.

[15]冯刚.中国梦的文化底蕴[N].中国教育报,2013-10-11(05).

The Chinese Dream:An Aggregate of Dreams——Discussions on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s

WANG Hongchu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Party School of Shangrao Committee of CPC,Shangrao 334000,China)

The Chinese dream is a realistic pursuit and ideal goal of all Chinese people at the present stage.As an entirely new concept and a theoretical system,"the Chinese dream"includes all,the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visions of three levels and smelts dreams of three levels,than it become an aggregate of dream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 is dialectical unity,all people's dream is goal,collective dream is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individual dream is action force.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the government should,first,stimulate individual wealth enthusiasm and vigor for action,respect for the individual demand and provide the fair chance of achieving personal vision under the legal framework;the second,adapt to the diversification trend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give full play to social organizations o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for their interest integration and security functions in the market system.At last,we must adhere to the Chinese spirit of"harmony but difference",with condensing consensus and strength,to pursue people's happiness,country's prosperity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Chinese Dream;all people's dream;collective dream;individual dream

D61

A

1009-4326(2014)03-0024-06

(责任编辑 王先霞)

2014-04-09

王洪春(1975-),男,江西上饶人,中共上饶市委党校思想政治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领导干部心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集体个体梦想
我为集体献一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警犬集体过生日
梦想
梦想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