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探析
——以安徽阜阳地区为例

2014-04-10 10:42翟羽佳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儿童家长农村

翟羽佳,孙 超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探析
——以安徽阜阳地区为例

翟羽佳,孙 超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在简述安徽省阜阳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父母关爱、隔代教育的畸形关爱、社会不良行为影响,导致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对策:加强学校寄宿管理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强化家庭教育建设。提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建议与构想: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网络;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法》,保障留守未成年人权益;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模式。

安徽阜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在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成为当前社会备受关注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1]这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工程,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

1 安徽省阜阳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位于安徽西北部的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多达200万,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万。以太和县胡总乡为例,该乡现有中心学校、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各1所,教学点6个,村级幼儿园2所。中心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31人,其中留守儿童613人,占在校学生数的65.84%;中心小学有19个教学班,教学点有14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有1 320人,其中留守儿童651人,占学生数的49.32%;幼儿园在园幼儿510人,留守幼儿220人,约占学生总数的43.14%。

2011年以来,胡总中学连续进行了3年的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监测,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中,父母的陪伴是留守儿童可望而不可及的;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代理监护人能体现的义务少之又少;留守儿童人生观塑造过程中愈发自卑和孤僻的状态越来越明显等方面。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全部外出的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由25%上升到38%,父母中有一人外出务工的占学生总数的32%左右,在一所农村学校中,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这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短板”;有10%的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因务工离异是导致这种家庭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父母迫于生活把他们留在家乡交给亲人或者老师照看。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开,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关心和爱护,他们的身心发展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2]。

2.1 心中无爱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特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给予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和爱护,都体现着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程度[3]。留守儿童自小就脱离父母的怀抱,大量的留守未成年人因为本该得到的父爱、母爱成了空白,变得极度冷漠、叛逆、仇视。他们往往会以放纵自己、堕落自己的方式报复家庭。例如,学生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不能自拔,早恋引发校园伤害,个别学生不思进取、拉帮结派、自封老大、索要保护费而引发冲突等。

2.2 畸形疼爱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远离父母,跟随祖辈生活。“隔代”教育过程中,孩子在家里占据核心地位。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关爱,祖辈们更倾向于过分疼爱[4]。当前,大多数家长惯于用金钱来弥补自己养育责任的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极大地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成果,尤其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更为突出。

2.3 缺失关爱

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是天真、没有防人之心、缺乏自律。许多留守未成年人自私自利、自由放荡、自暴自弃、性格孤僻、感情脆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脱节,使许多儿童的成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调查发现,在具有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群体中,留守未成年人比例高达70%以上。“问题儿童”“游荡少年”“网瘾学生”以及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大量增加,新时期的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对策

3.1 加强学校寄宿管理建设

寄宿学校是当前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必须承担起教育义务,同时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5]。阜阳市教育局意识到寄宿教育的重要性,自2009年开始,先后筹集资金150余万元,为胡总中学完善食宿配套设施,建起男女生公寓楼各一栋,配套学生床位600个,生活用具360件,学生食堂基本满足600人的就餐需求,保障了70%以上的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学校积极提高服务质量,从留守儿童生活的小处着眼,免费为留守儿童提供开水,在厕所放置卫生纸,建立了留守儿童生活服务中心,提供拆被洗衣服务。加强图书室、实验室、运动场地及网络教室建设。2011年,胡总中学又获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批准的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资助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工程,给每个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大空间。

3.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是教师的内在职业道德素质,是儿童教育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为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的问题,近年来,阜阳市教育局鼓励学校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积极发挥每位教师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示范性功能,抓好“三支队伍”——志愿者队伍、离退休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实施“三大工程”——关心关爱工程、帮教转化工程、代理家长工程;开展“六项活动”——每学期为留守儿童做一件实事、给留守儿童家长写一封信、进行一次家访活动、每月和留守儿童家长通一次电话、和留守儿童谈一次心、指导一次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胡总中学还开展“给留守儿童家长邮寄贺年卡”“温暖冬天”等活动,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问题儿童帮教转化档案”“困难留守儿童登记表”“教师家访联系卡”,明确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责任制,并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联系到人、责任到人,采取“一帮一”“一带多”方式,针对其心理、生活、学习等状况,定期开展工作。

3.3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坚持环境育人,让学生置身校园,时刻接受良好环境的熏陶,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胡总中学把班级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环境文化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校坚持把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阜阳市小学处处都能看到启迪心智的标语,时时受到德育文化的熏陶。胡总中学以“德育园”“怡心园”“读书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景观,感染和熏陶每位学生,培育他们成人成才的信心。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留守儿童俱乐部”,开通“留守儿童热线亲情电话”,设立“留守儿童爱心助学基金”,建设“爱心书屋”,多形式地增加学校的办学吸引力,营造了留守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3.4 强化家庭教育建设

留守儿童受家庭经济的制约和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7]。安徽省阜阳市多达80%以上的留守儿童家长文化知识贫乏,初中以下学历者居多。为此,胡总中学定期举办“家长知识报告会”“优秀留守儿童家长表彰会”“留守儿童教育家长座谈会”“隔代教育家长知识报告会”,开展致“留守儿童家长一封信”活动,既可以使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方式与子女有效沟通,又能帮助家长开阔视野,更新认识。每年春节期间,抓住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举办家长培训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5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在推进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中,动员相关部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关爱,让留守儿童时时处处感受到有人关怀,重建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例如,太和县妇联的爱心书屋建设之春蕾行动工程、移动公司图书室援建工程以及教育局的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联合乡政府举办优秀留守儿童家长表彰活动,政法委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活动;宣传部文明办乡村少年宫建设工程,县政府每年给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等,多方合力关爱留守儿童,关心、支持留守儿童教育。

4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建议

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下,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道德成长、学习状况及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诸多原因,探索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构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针对安徽省阜阳市近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4.1 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高度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尽可能多的留守学生寄宿在校,并尽快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均拨款标准。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支出占据了现有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40%左右,寄宿制将会成为农村学校新的包袱,若不及时加大投入,广大农村学校将陷入新的困境。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增加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编制,确保因留守学生寄宿在校所增加的老师数量。据测算,因留守学生寄宿在校所需的生活辅导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安全监护人员等与学生的比例约为60∶1,与健全合格的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软件已经无法追赶,更别提硬件配套设施,师资力量的不足会使本就脆弱的农村教育再受冲击。

4.3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网络

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以农村学校为基地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功能,切实提高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同时,政府应建立一种有利于留守未成年人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留守未成年人的家长长期在发达城市务工,为许多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务工子女教育经费的保障理应由务工所在城市承担。特别是当前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定的农村中小学校生均拨款标准低于城市中小学校的现象应予以修改。

4.4 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法》,保障留守未成年人权益

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8]。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其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9]。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促使《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效实施,使其中的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相关职责落到实处,从而依法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4.5 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模式

留守儿童教育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10],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政府应抓住农村中小学校新一轮布局调整规划,依托学校原有的资源,基于人力保证和场地保证的前提下,建设足够的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中心和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使该项工作能向学前延伸、向基层延伸,从而有效解决当前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开创留守未成年人教育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2-28)[2013-12-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693/201008/xxgk_93785.html

[2]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5

[3]谷传华,周宗奎.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34-38

[4]王月莲.儿童家庭教育中溺爱的危害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29):178-179

[5]卢俊求.让寄宿留守学生快乐成长:北流市北流镇环城小学寄宿制管理工作成效显著[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1(3):19

[6]邵焕荣.高校师范生师德意识调查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5):162-165

[7]程英.福州市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J].闽江学院学报,2008,29(4):54-58

[8]乔希玲,段丽霞.创新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制的有关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3):77-79

[9]韩弘峰,刘尚洪.《“留守儿童”保护法》的立法探索[J].全国商情,2008(8):123-125

[10]王丽君.创新育人模式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学生”教育策略及应对体系探索[J].四川教育,2011(7):14-15

(责任编辑:周博)

2014-03-15

翟羽佳(1987-),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10.3969/j.issn.1673-2006.2014.07.004

G521

A

1673-2006(2014)07-0011-03

猜你喜欢
儿童家长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