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土油画艺术风格初探

2014-04-10 10:42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油画

吴 梅

宿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中国乡土油画艺术风格初探

吴 梅

宿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对中国乡土油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中国乡土油画艺术风格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背景下趋向于多样化,极大限度地呈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个性,分为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三大类型,并分析各类型代表画作,研究得出中国乡土油画的本土化与时代化已经超越了个人或画派的追求,真正成为了当代中国乡土艺术家的自觉意识和共同理想。

乡土油画; 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人文精神

乡土油画,旨在表达艺术家对“乡”的思念和“土”的痴迷,是艺术家对某些特定地区人文情怀的一种眷恋,也是艺术家对乡村中的村民、风景,或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人、景、物等进行描绘的一种艺术样式。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据多数的人口大国,很多人在内心深处都会对乡土有种莫名的眷恋,而乡土油画表达的是艺术家对乡土人文情愫的关注,它使艺术真正地回归到了现实之中,同时又给这些乡土人文情愫赋予了更情感化和生活化的内涵[1]。中国的乡土油画以一种真实、淳朴的艺术表现样式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艺术在特定时期碰撞出来的产物,它对中国的艺术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艺术家通过乡土油画向世人呈现了内心对乡土情结的精神追求,在艺术界产生了深刻且广泛的影响。

在当今科技信息急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们把焦点聚集在以农民为主题的社会现实和底层民众身上。而乡土油画正是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多方位的反映,艺术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加深自己对艺术规律的认识[2]。因此,在当代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中,和乡土有关的绘画题材是不会落伍、消失的。

中国的乡土油画本身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不同的艺术家关注的是不同的地域文化,而这些地区的本土特色又会给艺术家带来各式各样的创作灵感,这些都驱使乡土油画朝着多样化的创作思路发展。中国的乡土油画引领着中国油画迈向了以开启隐藏在乡土艺术身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为目标的道路。乡土油画丰富的、深层次隐喻的内涵在不断地深挖探究中逐渐显现出来,它的艺术表现手段及内在的精神诉求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当今艺术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乡土油画的艺术风格也受到了新观念和都市人文情愫的极大冲击。乡土油画不再是那些简单的再现乡土民风的小品题材,而是极大限度地呈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个性[3],使得它与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艺术风格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1 现实主义风格的乡土油画

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关注人们真实的生活现状为表现手段,是一种反映人们真实生活的艺术样式。乡土油画可以说是在现实主义美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是和现实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上世纪80年代,画家罗中立创作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幅作品《父亲》,在当时的美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正是这幅作品,使得乡土油画真正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罗中立采用超现实主义的细腻的写实手法,描绘了一位典型的农民形象。《父亲》不仅是一幅造型扎实、形象生动的人物画,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代农民的一种精神面貌,也体现了画家对乡村农民的一种尊重与敬仰。这样,现实主义风格的油画作品不仅震惊了艺术界,同时也成为了当时普通百姓心中的“父亲”。所以说,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所要传达的艺术内涵是一目了然的,更容易打动人心。孙为民的《腊月》《暖冬》等乡土油画作品充满了沁人的乡土气息。他的作品色调淡雅,人物刻画得朴实感人。从作品画面中悦目的光影,感受到的是画家对最普通、最平凡的村民所特有的温暖情怀。同时,画家以写实的方法表现中国的现实生活,完全符合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原则[4],这也是画家以毫不张扬的方式表达了他所坚守的人文立场。油画画家孙向阳长期关注乡土民风民俗和西北、西南农、牧区人们的生活,这些也是他创作的重要源泉。他描绘当代农牧民生活的《理塘一条街》《正月里》《迎亲》等作品,以异样的视角向人们真实地呈现出了乡村中人们的生活场景。孙向阳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瞬间捕捉,诠释了他作为现实主义画家的社会使命。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太多的诱惑在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画家忻东旺和徐唯辛的民工系列作品如《诚诚》《工棚》等,都是画家们以其特有的敏锐从另一个角度抓取到的农民的生活状态,体现了画家们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深切关注,从而表现了艺术家们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农民的人文情怀。

2 象征主义风格的乡土油画

象征主义在西方各个流派中没有具体的归属,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艺术思潮,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表达手段。在表达方式上仍是一种具象的绘画样式,但是,在视觉感受到的造型和冷暖色彩之后,却隐含着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乡土油画家选用象征性的表现方式,是为了追寻其映射的一种个性化、写意化的主观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乡土油画家对象外之意的一种精神向往。

乡土油画家宫立龙是象征主义绘画风格的领军人物。从《探戈》《村长》等一系列作品中,能够读出他对中国乡村人民生活及精神面貌的一种关注,同时也表达出艺术家对普通劳动大众的喜爱和尊重。宫立龙是一位极其敏感的艺术家,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当下农民的心理特征。在他的作品《村长》中,描绘了一位新时代的典型的农村干部形象,画中人物身着时尚的蓝色中山装、羊毛衫,系着一条和衣服极不相称的红色领带,头戴一顶解放帽,笑容可掬。这是宫立龙1990年代的一幅代表作,作品看似一幅简单的人物画,却向人们传递了时代的发展给农民生活带来的骚动。他画中的人物有秦汉泥塑般的雕塑效果,用笔简练生动,色彩也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另外,还有很多作品如《下大地》《打台球》《飞啦》等,都体现了艺术家对当下农民精神世界的一种高度关注。艺术家在作品中诠释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喜爱与另类的赞美[5]。这种对农民的关爱方式不是通过单纯的人物再现的,而是更多地通过象征性的个性化语言传递出来,这些荒诞、幽默的象征手法无不体现了艺术家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与褒扬。

画家段建伟的作品用低调、内敛的象征意识来解读乡村人们的平淡无奇的生活。段建伟的《抱玉米》《换面》《雪原》和《亲爱的叔叔》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给人一种“雅拙”的特点,他作品中的人物不论是大人、小孩一律是木讷的呆滞表情,也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这些质朴的农民形象没有都市人的繁华与骄奢,这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艺术家对乡村村民的朴实无华的诠释。在他的作品中,儿童或手持木刀、木剑,或拿着小号和书本等有象征意味的物体,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布置却隐含着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独特梦想。同时也是画家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了画家只有在其作品与梦境中才能实现的象征。在《少年》《读书少年》等作品中,运用象征手段,人物被刻意简化,人与景的比例也做了夸张的缩放。在画面中,这些真实的场景已经不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平面化的背景,使得画面更加纯粹、简练,更加强化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段[6]。从作品《两青年》《瞄准》《说话》《指引》再到《门头》,段建伟始终坚守在乡村的土地上,从剪纸、年画等民间美术样式上获取灵感,同时也从西方绘画大师勃鲁盖尔、乔托的绘画风格上汲取营养。人物造型纯粹却不失生动,那些僵硬的轮廓线反而把人物映衬得更加实在,给观赏者呈现出了别样的当代美感。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某种隐喻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另外,郑艺的《北方》《凡心己炽》《炽心己飞》等作品,丁方的《抗旱》和《收获》等作品均是象征主义风格的乡土油画中的典范。

3 表现主义风格的乡土油画

表现主义风格的油画是立足于具象基础之上的,它不同于真实再现,而是通过主观表现的方式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真情实感。在改革开放后,西方表现主义技法的涌入,满足了当时中国社会艺术形式多元化表现的需要,受到了许多油画家的追捧。艺术家采用这种艺术样式,不受写实主义的束缚,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对乡土文化的主观感受,更真切地释放了自己内心的乡愁。

画家罗中立早期有过留学经历,对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文化有着更深的理解,这些都促使他重新思考自己的创作表现手法,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挣脱了写实主义的枷锁。罗中立从《故乡组画》的诗意风格到《过河系列》的表现风格的转变,向人们呈现了他创作手法的转变。在表现语言上,没有以往超现实主义细腻、严谨的画风,取而代之的是粗犷、拙朴的造型方式。罗中立在色彩上偏好使用深黑与深蓝、紫与红这样的艳丽色调,同时辅以白、黄和粉绿等短促、写意的线性笔触对画面进行书写与点缀,画面还采用主观平面化和强烈的装饰效果,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罗中立的表现主义风格的乡土油画把本土的乡土人文元素和西方的表现主义手法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呈现出了独特的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乡土油画[7]。画家段正渠的乡土油画也是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段正渠对陕北的乡土民情情有独钟,创作了《红崖圪岔山曲曲》《东方红》《黄河船夫》等一系列表现主义风格的乡土油画。对画中人物进行了夸张、变形,并用颜料进行反复堆砌,产生了凝重、沉稳的视觉效果,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陕北厚重、苍凉的景象。他的绘画风格汲取了法国表现主义画家鲁奥的艺术精髓,用笔奔放、强烈,色彩浓郁、深沉。画家这些极具个人特色的绘画风格,成功地表现出了陕北黄土高原的厚重苦涩与中华民族的坚韧顽强。

中国乡土油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本土化这个概念,它逐渐成为了当代中国乡土艺术家的自觉意识和共同理想[8]。中国的油画艺术发展至今,借鉴了西方许多有益的经验。当代的乡土画家正是在其中汲取了西方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艺术精髓,并与本民族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才创作出了优秀的乡土油画。中国的乡土油画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在当今的美术界虽然不是绘画中的主流,但仍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当下的艺术环境中,画家们只要对乡土油画热情不减,并继续从多方面去拓展探究,乡土油画将必定成为人类精神文化回归的一支恒久动力。

[1]郭小川.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上卷. [M]. 北京: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45

[2]李香琼.风格与艺术精神:油画本土化的两大要素[J].美术大观,2014(1):42-43

[3]雷婧.中国油画风格变化与社会环境演变的关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2-53

[4]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

[5]余丁.世纪末的回声[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36-38

[6]庞茂琨,常磊.彷徨架上[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56

[7]崔庆忠.表现主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41

[8]芦甲川.中国当代油画家的群体意识与油画创作风格演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1):98-102

(责任编辑:李力)

2014-05-10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中国乡土油画的传承与绘画风格的演变”。

吴梅(1980-),女,安徽淮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油画。

10.3969/j.issn.1673-2006.2014.07.022

J223

A

1673-2006(2014)07-0073-03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油画
一张油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油画《塬下》
油画
关于表现主义
新法律现实主义
《岁月长又长》(油画)
张春旸和她的表现主义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