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新理念

2014-04-10 10:42彭鸿雁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理念生命

彭鸿雁

宿州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安徽宿州,234000

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新理念

彭鸿雁

宿州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安徽宿州,234000

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查找、经验总结等方式,对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背景与现状进行了考察,认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社会道德标准受到多方挑战,社会道德危机频现;再加上当代“90后”大学生“唯吾独尊”的态度与办事风格,这都要求高校生命道德教育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才能与时俱进,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同时指出高校生命道德教育应在人文理念、教育方法、心理干预、平台建设、资源整合五个方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全面提高高校生命道德教育水平。

高校;生命道德教育;教育教学理念;人文理念;心理干预

生命道德教育就是关于生命道德的教育。广义的生命道德教育,指的是一切关爱生命、感恩自然、追求生命意义的教育;狭义的生命道德教育主要指或专指促进个体生命成为“优质自己”的教育[1]。生命道德教育是一种教会人类生存的教育方式,使人类了解到,自身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需要和他人进行联系并且互相帮助才能够生存的;生命道德教育强调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从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的角度来实现自我的完善。同时,生命道德教育还倡导关爱生命的理念与能力的培养。在高校,生命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引起重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人们对生命道德内涵认知的加深,生命道德教育理念也必将发展和进步,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水平也应随之不断提高。

1 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之背景与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道德标准受到多方挑战,社会道德危机频频出现。缺乏同情心、冷漠无情、漠视生命的事例比比皆是。对于“扶老人”的质疑、对于金钱的过分崇拜、对于“卖肾买iphone”的默许与认同,为追求财富不惜牺牲环境……当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底线不断受到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三观”尚未完全建立的大学生大量地接触到这些信息,难免会陷入困惑,进而影响到自身的道德观念。大学校园里,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他人自私冷漠,甚至为了追求金钱漠视生命的情况屡见不鲜,可不少人对此见怪不怪。有的大学生对生活缺乏热情,沉迷网络,找不到读大学的意义,浑浑噩噩度日。有报道指出,“‘90后’一代的青年人并非冷漠无情,然而个人践行则受社会风气和现实案例影响普遍较少”[2]。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高校的生命道德教育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

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鲜明,思想独立。这些个性的产生与其成长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在宠爱中长大,很容易产生“唯吾独尊”的态度与办事风格。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教育的环境较为宽松,教师对于这一批学生的管束也并不像八九十年代那样严格,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因而他们性格中的优缺点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张扬。宽松的成长环境以及对于“个性”的放纵,导致其思想自由,道德标准宽泛,且不容易为他人的意见所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在进行生命道德教育时,教育内容与方式容易与学生自身的思想、性格呈现出激烈碰撞,这更要求生命道德教育理念的更新。

2 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新理念

当下,高校生命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情况与困难,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诸多高校已经摸索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引导生命道德教育。这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点。

2.1 引入人文教育理念:彰显生命道德教育中的“人性”

生命道德教育,体现的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群体的归属以及对于自我的认可,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尊重和崇尚。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教育理念在这一教育中本应体现得更为鲜明,然而,原先的“生命教育”在高校中却呈现为对于急救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生理卫生教育,这就失去了生命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如果引入人文教育理念,则可以凸显人性中的自省和进步。例如,有些教师布置学生给自己写墓志铭,用直面“死亡”的方式促使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未来进行全面的思考,使生命道德教育更加深入、深刻。有的学生采用诙谐、调侃的方式来写自己的墓志铭,在博得大家一笑的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充满了人情味。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对于临终关怀等新兴的生命道德教育理念进行阐释,充满感情、令人动容,使得人性教育色彩更为彰显。当代高校越来越强调要将人文思维和人文精神引入生命道德教育之中,这种引入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灵魂的塑造以及引导他们对于未来的追求都有较好的教育效果。

2.2 重视体验式教育理念:把生命道德教育放在“场景”之中

以往的生命道德教育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而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则重视体验式教育。2014年4月17日,湖北经济学院学生组织了一场“模拟人生”活动,通过模拟童年、成年、婚庆、怀孕及临终五部分人生场景,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人生各个阶段的悲喜,从而进行生命道德教育。江苏科技大学则让学生提前写好自己的“遗书”,在大学时代体验濒死时的心理状态。组织医学专业的学生参观医院的病房、产房、婴儿护理中心、太平间等,这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必备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生命道德教育教学的手段。目前,高校的生命道德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 “体验”,让学生参与到“人生”当中去,在拟态的环境中加深对生命道德的认识[3-4]。

2.3 加强心理干预:使生命道德教育更具“实效性”

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尽量化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直面生活中已经出现或者将要出现的问题、压力,降低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不适应感和对于未来的恐惧感,消除他们内心脆弱、草率轻生的心理障碍。要想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加强心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现在,高校已普遍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加强了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合理干预。然而,还有一些高校将生命道德教育分解在新生入校教育、就业规划指导、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具体课程之中,在部分章节进行零星的说教,具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则由辅导员来进行。还有不少高校没有把加强心理干预这一教育理念贯彻到生命道德教育中去。

2.4 打造互联网交流平台:占领生命道德教育“重要阵地”

运用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生命道德教育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利用互联网实现一对一的私密性交流,可以保护“90后”大学生强烈的自尊心。二是互联网这一媒介凭借着强大的信息承载力和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能够承载当代生命道德教育的各种教育内容。目前,已有高校将生命道德教育网络化,将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搬到网络上,学生能够在私密的环境下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教师还能在网络平台上上传一些与教育有关的影视作品、书籍材料,学生通过选择性的阅读、收看,在逼真的影像世界中感悟和思考。这种柔性的教学方式对于自主性较强的“90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较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运用QQ、微信、微博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答疑解惑,而学生则能充分及时地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看法与态度,解决自身的问题与疑惑。

2.5 巧妙整合多方资源:完善生命道德教育多方联动机制

诸多生命道德教育中涉及的问题不可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全面解决,社会、家庭、亲友等多种教育环境和相互影响关系,可以构成并完善教育的多方联动机制[4]。

教育资源到处都有,问题是发现和利用。例如,2013年清明节期间,梧州学院一批学生到当地殡仪馆做起了志愿者。虽然只是进行简单的服务,并不接触到具体的殡仪工作流程,然而在这一环境下,大学生从馆舍的肃穆气氛、家属祭扫中的庄严态度中都能够体会到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与珍视。短短的服务时间比起长时间的学校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深入。在与家庭教育资源的整合上,可让大学生下厨给父母做饭、陪父母旅行、给家中老年人洗头洗脚等,让学生体悟亲情的美好、生命的珍贵。

3 结束语

我国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不平衡。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学生对学校生命教育现状感到“一点都不满意”和“25%满意”的比例之和近三成[3]。这说明,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重视教育环境的营造和教育方式的革新,对于生命道德教育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水平?领导和有关人员需要关注教学环境的变化和学生思想认识的变化,更新自己的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多观察、多思考、多调研、多研究、多践行,最终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

[1]朱小蔓.生命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3-24

[2]调查显示大学生“学雷锋”呼唤新形式[EB/OL].[2014-04-10].http://gongyi.sina.com.cn/gyzx/2014-03-05/131348127.html

[3]黄瑞英,王立平.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缺失的伦理反思[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0-85

[4]唐彰新.新生物范式下的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2(8):43-45

(责任编辑:刘小阳)

2014-04-18

宿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研究”(szxyjyxm201148);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省级思政课教学能手建设项目”(20122013SZKJSGC9-17)。

彭鸿雁(1971-),女,江西乐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0.3969/j.issn.1673-2006.2014.07.032

G641

A

1673-2006(2014)07-0102-03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理念生命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