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为主治疗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

2014-04-15 11:23杜嘉诸晓英
江苏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额纹鼓腮颊车

杜嘉 诸晓英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2)

针灸为主治疗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

杜嘉 诸晓英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2)

面瘫 针灸疗法 病案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数为一侧发病或一侧痊愈后另一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极少见。笔者在2012年10月运用针灸为主治愈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刘某,女,56岁。2012年10月16日初诊。

主诉:右侧口角歪斜1天。患者有近期劳累史。刻诊右侧额纹消失,右眼闭合不全,口角向左侧歪斜,无发热,无外耳道疱疹,无味觉减退。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瘫。遂予常规针灸治疗。3天后患者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双侧额纹消失,双侧眼睑闭合不全,以右侧为甚,双侧鼻唇沟变浅,鼓腮不能,伸舌居中,四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深浅感觉对称,脑膜刺激征阴性,共济运动协调。辅助检查:血化验示高胆固醇血症,余血常规、生化、血黏度、肿瘤标志物等均正常。肌电图示双侧面神经受累,左侧正中神经SCV减慢,左侧腓神经F波出现率降低55%,双侧胫神经H反射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示两侧额顶叶、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多发腔隙性缺血灶,头颅MRA未见明显异常。发病后12天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请神经内科予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无色清亮,测初压120mmHg,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未见“蛋白—细胞分离”现象。鉴别诊断:因双侧周围性面瘫较为少见,患者肌电图示多处神经受累,需考虑格林巴利综合征,但患者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进一步腰椎穿刺检查结果提示基本排除;患者多于一处颅神经受累,需考虑多颅神经炎,但患者相邻的颅神经并未受累,依据不足,不首先考虑;患者血化验肿瘤标志物正常,暂不考虑肿瘤原因。诊断:双侧周围性面瘫。治疗:(1)针灸。取印堂、百会、阳白、四白、下关、地仓、颊车、翳风、鱼腰(前3天单侧面瘫时面部穴位取患侧)、合谷、三阴交、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患病早期(1周内)面部穴位予浅刺轻刺,留针30min,足三里温针灸,隔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2)口服药物。如意珍宝丸,1次5粒,1日3次;甲钴胺0.5mg,1日3次。疗效:针刺5次后左侧面瘫先出现好转,可见左侧抬眉动作,左侧额纹可见,左侧眼睑可基本闭合。针灸8次后双侧额纹可见,双眼均可闭合,右侧鼻唇沟浅,仍有右侧鼓腮漏气。针灸14次后双侧眼睑闭合完全,睫毛征阴性,示齿双侧鼻唇沟对称,鼓腮无明显漏气,基本痊愈。

2 讨论

中医学对面瘫的最早记述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对面瘫的病名、病位、病因、病机及治疗有众多论述。《灵枢·经筋》记载:“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指出本病的病因有风寒与风热之分。后世医家承袭其说,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口候》记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说明风寒是诱发本病的外在因素。本例患者因右侧面瘫首诊,继而出现左侧面瘫,经过详细的临床查体及实验室检查,仅提示面神经损伤,而未见其他颅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故考虑为双侧周围性面瘫。本例患者治疗原则与单侧面瘫基本相似,取穴以阳明经穴地仓、颊车、下关、四白、合谷、足三里为主,局部与远端取穴相结合,艾灸足三里提升正气,共奏扶正祛邪、疏经通络之效。

编辑:华由王沁凯

R277.751.205

A

1672-397X(2014)04-0061-01

杜嘉(1987-),女,医学硕士,中医师,针灸推拿学专业。dj.dujia@163.com

2013-11-19

猜你喜欢
额纹鼓腮颊车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深夜的病房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小穴位 大健康
白色的海
白色的海
老人消化不好多鼓腮
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额纹除皱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额部皮肤油脂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