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2014-04-17 08:14李函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韩礼德语言学语境

李函柯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1524)

浅析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李函柯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1524)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欧洲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强调了语言及语言使用者得社会性和语言的功能性。该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对语言系统的重视,使其在语言理论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耳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和所有语言理论一样,系统功能语法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语言体系。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继承了各学科的发展成果。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注重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以及语言的功能性。韩礼德对系统语言学的研究着眼于语言人本性和社会性,因此以语言的实际使用为探索对象,以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意义为主要内容,并把语言交际看成人的社会行为。

一、理论来源

作为伦敦学派的代表学者之一的韩礼德在创立系统功能语言学时借鉴了该学派其他代表者的大量观点。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一方面来源于马林诺夫斯基关于人类学方面的成果: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语言翻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来源于弗斯的语言理论:语言和语境不可分割,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语境中能发挥一种功能,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并用“系统”来描写其中的意义变化。韩礼德将语言“系统”进行重新定义,并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同时他采用并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语言环境说”,即语言研究应该从社会角度研究,并提出社会符号学理论。同时,韩礼德的观点也受到沃尔夫语言理论的影响:一种语言的内在结构与这种语言使用者的哲学观点及整个认知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可以说,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或者语言使用者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和具体的语境,更离不开具体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相应的文化。

二、理论观点

1.系统的观点

韩礼德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首先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一观点源自弗里斯。所谓的系统就是一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即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选择相应的一组语言形式。作为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功能语言学必然受到普通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影响。弗斯继承了索绪尔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观点,认为语言是由横的组合关系和纵的聚合关系构成的符号。组合关系由成分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构成,称为结构,聚合关系是句子中某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代的若干成分,这些可供选择的成分构成了系统。但弗斯和索绪尔的观点略有不同的是:索绪尔认为语言是有单一系统组成的超级结构,而弗斯认为语言是由语音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因此系统功能学派的对语言的研究涉及语音、语法、语义、语言发展历史等和语言相关的各个方面。在这一观点上,韩礼德采用了弗里斯的观点,认为语言本身就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而庞大的符号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可以为说话人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或特征进行选择。这里的符号并不仅是一种记号,是组合后可以表达一定意义的符号,可以称为意义潜势。

结构主义语法的代表人物萨丕尔等关注的是对“语言”的探讨,转换生成语法的代表乔姆斯基注重“语言能力”的研究,但他们对语言的研究都是在理想的状态之下对语言规则和形式进行描述的,并未涉及到语言的实际运用。而与之不同的是,韩礼徳结合社会学的观点,将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都进行研究。索绪尔的研究中,对“言语”和“语言”的区分是非常重要的,在乔姆斯基的研究中,着重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形式”,而在这两者研究的基础之上,系统功能语法区分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他们都认为“言语”是讲话人实际说出来的话。不同的是,韩礼德认为“语言”不是人的一种知识或能力,而是“语言和文化允许他选择的选择范围”,也就是“在语言行为上能够的事情的范围”。所以“语言”就是讲话人“能做”什么,而“言语”就是讲话人“实际做了”什么。韩礼德认为社会文化是一个社会行为系统,由一系列行为模式组成,语言行为是社会文化行为的一种。韩礼德认为构成语言的每一个层面都是一个系统,有音系层,语义层,语法层等。每个层次都由属于自己的系统来表示相应的语义潜势。

2.功能的观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最关心的问题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些社会功能。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韩礼德开始讨论语言的功能问题,直到其著作《功能语法导论》问世,标志着韩礼德对语言社会功能的研究进入成熟阶段。他主张语言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功能的组成部分,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语言的形式即词汇语法来体现,而语言的意义又是社会层面人的行为的实现。布拉格学派曾经把语言看作是完成社团赋予基本职责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受布拉格学派的影响,韩礼德把人看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并认为语言是人在社会环境中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与他人交际而习得的。韩礼德继承马林斯诺夫的观点,认为语言系统最初来源于儿童语言的功能,儿童语言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对语言功能的逐渐掌握。他总结出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的七种功能:工具的,控制的,交往的,个人的,启发的,想像的和信息的。韩礼德并不否认儿童具有天出的学习语言的能力,但他认为这种能力只有通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而到了成人阶段,功能减少到三种: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是更为抽象的三种功能,被称为纯理论功能。在弗斯的“典型语言环境”这一观点的启发下,韩礼德研究了语境因素怎样影响语言系统的选择,提出三个语境变量:范围、谈话方式、谈话人关系。他认为这三个语境变量决定着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大纯理论功能又由语义系统的选择来体现,并强调语言不能同社会和文化相脱离,语言功能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语言功能决定语言形式。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功能解释形式、语言与语境互动为根本原则,重视实际使用中的语言而非经过筛选、编辑的语言来丰富语言研究的内容,扩大语言研究的范围,揭示语言的创造性本质。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贡献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欧洲功能主义学派中发展而来,吸收了很多前人的成果。在弗斯和马林斯诺夫的影响下,韩礼德走出语言学的束缚,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并且建立了语义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本质的研究、对语言系统、语言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及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就,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重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和价值。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广泛,研究者可以根据其理论研究多种语言现象。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性质和功能,并且运用于语言对比分析、语言规划、教学、翻译、人工智能等。此外,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其他学科,如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认知科学等可以相互借鉴补充。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系统功能语言学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但从实际运用这些理论的过程中来看,韩礼德的研究并不是穷尽的,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因为语言是活的,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不同情况是千变万化的。

韩礼德的研究是仅限于对英语的子系统的描写,但语言系统本身是复杂而庞大的。这样的描写是不可能穷尽的。每一个系统都存在变数,这些变数可多可少,系统也就可大可小。韩礼德在描写英语动词词组时,提出五个变数:限定性、次要时态、对照、极性、语态。但这个五个变数分别出现的条件却没有考虑。对语言系统的描写还是不能充分反映语言的实际操作过程。韩礼德认为分析过程中使用的范畴有两种:理论性的(theoretical)和描写性的(descriptive)。理论范畴应该是语言共有的。随着对语言研究的加深,理论范畴的看法更加精确,但并不能用语言事实证明。如何确定这些理论是否正确,必须以语言事实作为客观衡量标准。韩礼德的纯理功能说,缺乏了客观衡量的标准。纯理论功能是究竟只是假说还是事实,我们还无从评判。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是基于大量语言事实的研究,并且承认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事实上,他们的研究忽略了一种情况,就是话语的表面意思和实际意义相反,即:会话的表面意义与会话含义彼此脱节的语言现象,也即是日常中说的“反话”。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并不与语用学结合,不考虑会话含义,极力避免出现“言外之意”的概念。他们认为言语功能论述话语的功能在于:(1)讲话者通过讲话向听话者给予或索取信息,给予信息的功能称为陈述,索取信息的功能称为提问;(2)给予或索取物品或服务,给予物品或服务的功能称为提供,索取物品或服务的功能称为命令。这四种言语功能都可以通过某种语气结构体现。韩礼德对言语功能的划分只说明了语句的基本功能,并不能解决实际中会话含义的问题,因为日常中的人们对话并不只是用陈述或者用疑问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或者进行索取。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语用学家们,他们建立了和分析了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等语用原则,结合语言事实中出现的破坏这些原则的现象,对会话含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言内意外”或“反话”现像进行了合理解释。

五 、结语

韩礼德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不仅注重对语言形式的研究,还注重对意义的探讨,把意义与形式结合起来从社会学角度加以研究,解释了语言运用的实质,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虽然其理论中还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明的地方,但对语言学发展的贡献是最重要的,值得每一个语言学研究者的学习和借鉴。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М].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4.

[2]黄国文.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3]刘艳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观[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1.

[4]刘润清.封宗信语言学理论与流派[М].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An analysis of Hallidy'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Li Han-ke

(Chongqing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524, China)

Hallidy'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uropean linguistics, emphasized the social and language function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rs. The school's views of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the attention on language system,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value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But like all linguistic theory,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has the ne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pace.

Hallidy;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H0-0

A

1000-9795(2014)03-0134-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10

李函柯(1985-),女,四川阆中人,讲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韩礼德语言学语境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语料库建设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来研究《伊芙琳》和《死者》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