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4-04-17 08:14李晓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区域性语料库英语专业

李晓滢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区域性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李晓滢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在区域性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前提下,本文分析了当前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针对如何提高英语专业中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翻译人才的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对策对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期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目前国内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二是翻译专业的教学培养。教育部2006年正式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进行试点;国务院学位办于2007年正式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这说明现阶段的翻译人才紧缺。而全国有900多所高校开设英语专业,现实指出当前的翻译人才仍极大地依赖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培养模式。根据广西教育厅网站统计数据,广西有26所高校开设英语本科专业,5所高校开设翻译本科专业,3所高校有翻译硕士学位授予权。区域社会发展急需大批合格的翻译人才,因此,要应对紧迫的翻译任务,广西区域性高校当前只能从英语专业培养的翻译人才模式着手改革,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先介绍翻译的理论,在讲解翻译技巧时给学生大量的练习进行翻译实践,尤其以练习单句为主。这种教学的缺点是,第一,学生对翻译理论认识不深;提及翻译理论或标准,学生言必称“信达雅”,其他则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第二,学生通过大量机械操练可以使掌握一些翻译技巧,但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第三,学生的整体篇章分析能力较差。许钧(2000:3)也指出,我国的翻译教学普遍存在有这样一些问题:第一,翻译教学的指导思想认识模糊。第二,翻译教学缺乏理论指导;第三,翻译教材不统一,内容比较陈旧;第四,翻译教学队伍建设缺乏长期规划,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而且,翻译课程的设置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也是在许多外语专业中培养翻译人才时出现的问题。

三、翻译人才教学培养目标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八级翻译技能的要求是:“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区域性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应以这个要求为目标进行模式构建。

2.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广西要“紧贴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实际,适时适势地大力引进和培养……外语……等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人才”。根据区域性高校“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基本特征(杨荣翰等,2010:66),广西作为沟通中国与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其高校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服务区域经济。

3.区域性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区域特色。广西高校生源以区内为主,其中少数民族生源占一定比例。应在客观情况下,根据少数民族生源的水平设计和适当调整教学方案。既然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还要考虑主要就业市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需求。东盟国家语言丰富,虽然英语为其工作语言,但语音、语用方面会因其母语影响产生变体。因此,在翻译教学中需适当加入东南亚英语变体研究。

四、翻译人才培养对策

1.翻译师资队伍建设。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由于翻译师资主要来源为外语教师,相当多的教师本身并没有翻译职场的经验,或者把翻译仅仅当成语言转换进行教学。因此,区域性高校应以加强翻译学科建设为核心,以翻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翻译教师队伍思想业务素质为基础,建设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翻译教师队伍。

2.翻译教材的改革。以培养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为目标的翻译教材应充分体现市场导向原则,目前我国的翻译教材编写缺乏市场意识,内容上仍以文学翻译为主,忽视其它如经济、科技方面的的翻译;体例上以翻译技巧和实践为主,以篇章分析为主的较少;而且书中例子相对较陈旧,没有与时俱进。翻译教材改革的目标是以当前社会需求以及地方性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体现了本地化、区域化和国际化特点,使其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3.翻译教学方法的改革。穆雷(2004:26)指出我国的翻译教学方法滞后,“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评方法”,这种翻译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对翻译理论的讲授觉得乏味无趣,而在翻译实践方面又因为没能形成自己的认识而无从下手,只能转向大量的机械式翻译练习。因此,“结果是翻译教学效率低下,一些原本应该提高翻译能力的课程被上成熟练语言能力的后续课程,教师疲惫不堪收效甚小,学生也觉得兴趣不大”。鲍川运(2009:45-46)对于大学本科翻译教学的课程设计提出两个理念:一是建立以过程为基础的翻译教学规范,二是建立操作性较强的翻译教学规范。基于该理念,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实现学生自主型的转化,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评法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教学法。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译文的对错,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听讲地位,而是强调翻译是一个非直线性的、探索的生成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熟悉现实翻译市场中的操作流程,学生通过译前分析,收集翻译任务的相关背景资料、术语对照、平行文本采集等,形成译文,最后再做译后分析,提高自身的翻译素养。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参与机会,解决翻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并熟知翻译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翻译技术手段改革。采用网络、语料库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中,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翻译教学和培训效率与质量。鼓励并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如翻译网站、翻译软件、在线词典等;建立多学科翻译语料库、学习者个人语料库。自2005年以来,国内语料库翻译学进入快速发展期,语料库的应用在翻译教学中逐渐普遍。黎土旺(2007:48)指出,与传统的翻译教学相比,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具有文本电子化、学习直观化、分析多元化、结论科学化和成果有机化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备课和使用者查阅资料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可消除传统翻译课堂教学中译例单一、缺乏真实性等弊端,有助于提升教学时效性。信息技术辅助翻译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活动的深入,使学生在翻译学习方面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翻译技术手段的革新对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起到支撑作用,能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高校翻译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加适合地方需要的翻译人才。

五、结论

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翻译人才的多方面需求,而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为区域社会经济服务,这也是区域性高校在社会发展的同时谋求自身的发展动力。适应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区域性高校必须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合理、科学地进行改革,构建合格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翻译技能以适应区域社会的需要。

[1]鲍川运.翻译师资培训: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J].中国翻译,2009(2).

[2]黎土旺.语料库与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7(8).

[3]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路径[J].中国翻译,2004(5).

[4]许钧.外语教育:新世纪展望——应该加强翻译教学改革[J].外语研究,2О00(5).

[5]杨荣翰,潘立文,林明.区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3、4期.

[6]章远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М].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7]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М].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广西教育厅.httр://www.gхеdu.gоv.сn/.

[9]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httр://www.gоv.сn/ zwgk/2012-09/07/соntеnt_2218778.htm.

On Regional Universities Transl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Li Xiao-y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4, China)

Regional universities should ser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transl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aims and cultivation targets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to meet the demands of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H315.9

A

1000-9795(2014)03-0337-01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12

李晓滢(1979-),女,广西南宁人,从事翻译研究与文化对比方向的研究。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语料库的区域性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批准号:2013C003)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区域性语料库英语专业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