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音乐的社会作用

2014-04-17 14:07
剧作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乐者乐记荀子

高 源

略谈音乐的社会作用

高 源

音乐创造性地反映社会生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生活。音乐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它不仅具有沁人心脾的审美作用,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音乐美育是美化生活与改善社会的重要文化实践。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音乐是医治人心浮躁的一剂良药,是构建精神家园与和谐社会的艺术天使。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也是最感人最美妙最普及的艺术。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音乐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孔子认为,音乐内容要善,形式要美,所谓尽善尽美,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和”,音乐的社会作用也是“和”,也就是使人心平和,社会和谐。“乐”和“礼”相辅相成,实现“礼乐相济”,建立仁爱安宁之邦,是孔子的社会理想,而他最痛心的,是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

荀子也积极肯定音乐的社会作用。孔孟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只有经过教化才能向善,而音乐是很好的教化手段。他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音乐“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汗之气无由得接焉。”

《乐记》对音乐的社会作用,认识的更全面更深刻。首先,认为“乐”不仅和“礼”相辅相成,所谓“礼乐相济”,而且同“刑”、“政”相反相成,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文化手段。《乐记》认为:“乐者,天地之和也。”“乐者敦和。”音乐的主要社会作用是“和”,和人心,和天下。后来,关于音乐“和”的社会作用备受重视,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音乐能“和人心,厚风俗”。其次,《乐记》认为,音乐具有考察社会、补察时政的重要认识作用:“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那么,音乐是如何发挥“和人心,厚风俗”的社会作用的呢?古人认为,是通过“以心治心”,即以情感人,以情化人。音乐通过深情感染,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美人格。《乐记》说:“致乐以治心者也。”古人深刻认识到,音乐直接抒情,直达心灵,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有特殊的社会作用。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荀子说:“夫声乐之入人深也,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由此不难明白,为什么儒家特别青睐于音乐,为什么封建统治者把音乐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一翼。他们特别看重风行天下的抒情音乐,对世道人心的重大影响。同时也不难明白,为什么在文艺竞争日益激烈,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唯独音乐是备受青睐的常青树。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音乐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为推动历史进步谱写出壮丽的篇章。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作品,都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民族抗战的激情和斗志。建国初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激情澎湃的歌曲,激发亿万人民投入新中国火热的建设事业中。改革开放以来,《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一大批创作歌曲,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以奋发向上催人奋进的高昂格调,激励着人们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我国正在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关键历史时期。我们的音乐艺术家们,要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构建团结温馨的和谐社会,为辉煌的中国梦而引吭高歌。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猜你喜欢
乐者乐记荀子
SOUNDS OF THE VILLAGE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论《乐记》的辩证思维
和谐
综述现当代学者对《乐记》中音乐美学的研究
知止者富 知乐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