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①

2014-05-08 06:35林波刘合建王学敏谢鸿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脑性脑瘫小儿

林波,刘合建,王学敏,谢鸿翔

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①

林波1,刘合建2,王学敏1,谢鸿翔1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按家长意愿,将98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引导式教育。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总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项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常规康复能更有效地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恢复。

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康复;粗大运动功能

[本文著录格式] 林波,刘合建,王学敏,等.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20(5):423-425.

脑瘫是指自受孕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是我国小儿残疾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1.8‰~4.0‰,痉挛型占60%~70%[1]。

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CE)又称Peto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匈牙利医生Peto教授创立,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应用,是一套为运动功能失调人士设置的教育与康复整合的系统[2]。它融汇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及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康复教育体系。由于引导式教育在发挥患儿主动参与和全面康复方面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小儿脑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3]。本院2009年参加长江新里程计划(第二期)脑瘫康复及预防引导式教育子项目,探索把常规综合康复与引导式教育结合治疗脑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住院康复脑瘫患儿98例,诊断及临床分型依据符合2006年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的脑瘫诊断标准[4]。

纳入标准:①年龄2~5岁;②能理解简单指令;③本次治疗期间未接受其他外科手术、缓解肌肉痉挛药物等治疗。排除标准:①伴遗传、代谢性疾病;②由于各种其他原因导致治疗未完成或资料收集不完整;③癫痫频繁发作,已存在关节固定,肌肉挛缩。

按家长是否愿意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并参加引导式教育,将98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两组在治疗前均获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脑瘫分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1.2 治疗方法

1.2.1 制定康复计划 由康复医生、治疗师、引导员、责任护士、患儿家长一起参加康复评定会议,就患儿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康复计划及长、短期康复目标,制定个体化康复处方,每治疗1~2个月后再评定并修改康复计划。

1.2.2 康复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康复,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推拿、水疗等,每天1次,每周6天,共6个月。①运动疗法每天1次,每次40 min,综合运用Bobath、Vojta等治疗方法抑制异常姿势、异常运动,引出和促进正常运动发育和平衡反应。②作业疗法每天1次,每次30 min,进行上肢、双手精细运动功能训练,如肘部伸曲、前臂旋前旋后、拣珠子等。③推拿每天1次,每次20 min,包括穴位点按、循经按摩,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缓解痉挛。④水疗每天1次,每次20 min,采用儿童水疗机。

观察组在常规综合康复基础上加入引导式教育,每天2次,每次30 min,共6个月。按患儿年龄、病情分组,每组4~6例,以小组形式由专业引导员进行训练。内容包括认知、运动、语言、自我照顾、心理、社交及沟通等方面,用儿歌或节律性语言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小步骤,让患儿边说边做,让语言促进行动,使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让患儿在自然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训练,同时指导家长参与患儿的训练活动。

1.3 评定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5]。所有评定由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的评定师进行。本量表分为5个能区,共88各项目评定结果包括能区分(dimension score,DS)和总分(total score, TS)。本研究纳入患儿年龄>2岁,GMFM-88评估采用总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88总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总分比较

3 讨论

脑瘫儿童的最主要障碍是运动功能障碍。通过改善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脑瘫目前缺乏十分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临床大多采用的是综合性康复[7-8],以Bobath疗法为主的运动功能训练是脑瘫康复的主要手段之一[9]。传统一对一运动训练、作业训练、言语训练、理疗、推拿等康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趣味性、成就感不足,患儿的依从性较差[10]。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应采取适合的训练方法[11]。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康复治疗和教育相结合的体系。它以儿童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使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得到包括运动、语言、智力、社交、情感及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克服身体运动功能障碍及由此而引发的其他问题,也是一种加强儿童日常生活功能和融入社会能力的整体方法。

引导式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自主运动的潜能,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激发患儿的兴趣和参与意识[12]。引导式教育的早期介入,尤其是通过其特有的节律性意向[13],可诱导患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康复疗效,最大限度地缩短与正常儿童的差距[14]。患儿通过节律性意向活动,对人体形象、空间、时间、目标等有认识,还可训练患儿的注意力、思考力、方位辨认、表达及理解能力[15]。

在引导式教育活动序列中,引导员通过患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让患儿重复某些活动,使他有更多练习机会,将手部活动、体位转移、认知、语言训练、社交技巧训练结合在一起[16]。

此外引导式教育注重引导和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每个活动都基于引发学习动机,诱导患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全部学习活动,使功能训练活动不成为一种机械、乏味的锻炼过程,促进患儿挖掘潜能,体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7]。

本研究显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引导式教育能更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值得康复机构大力推广。

引导式教育在本院应用不久,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进一步增加观察病例,以得到更可靠结果。

[1]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

[2]曹丽敏,余爱如.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教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2-7.

[3]程灏,罗华英,高丽芳,等.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2):139-141.

[4]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5]Lundkvist Josenby A,Jarnlo GB,Gummesson C,et al.Longitudinal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GMFM-88 total score and goal total score and the GMFM-66 score in a 5-year follow-up study[J].Physical Therapy,2009,89(4):342-350.

[6]唐木得,叶洪武,龚勇,等.学龄前脑瘫儿童医学康复并教育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5):439-442.

[7]黄真.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 263-265.

[8]王之庆,杨延平,任晓惠.Bobath技术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6):751-752.

[9]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5.

[10]董继革,张丽,纪树荣.水中运动时应用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1):1061-1063.

[11]汤明丽,吕复莉,唐久来.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安徽医学,2012,33(9):1255-1257.

[12]唐久来,吴德.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34.

[13]曾爱珍.引导式教育的早期介入对脑瘫儿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3):433-435.

[14]景玉珍,周青蕊.引导式教育对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27-529.

[15]张丽.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62-364.

[16]欧安娜,余雪萍.引导式教育——伴儿同行[M].香港:香港康复会世界卫生组织复康协作中心,2002:19-22.

[17]李林.小儿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的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2):1116-1119.

Effect of Conductive Education on Gross Motor Function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LIN Bo,LIU He-jian,WANG Xue-min,et al.Department of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Ningbo Rehabilitation Hospital,Ningbo 315040,Zhejiang,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nductive education on gross motor function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Methods98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48)and observation group(n=50)according to the wish of their parents. All the children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conductive education in addition.They were assessed with the total score of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total score of GMFM-88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but it was different after treatment(P<0.01).Conclusion Conductive education ma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gross motor function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erebral palsy;conductive education;rehabilitation;gross motor func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4.05.008

R742.3

A

1006-9771(2014)05-0423-03

2013-09-21

2014-04-10)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2BAI34B02)。

1.浙江省宁波市康复医院,浙江宁波市315040;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200080。作者简介:林波(1970-),男,汉族,浙江余姚市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童康复。通讯作者:谢鸿翔,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童康复。

猜你喜欢
脑性脑瘫小儿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