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和心理康复对网络成瘾者脑α波竞争图的影响①

2014-05-08 06:35杜宇鹏朱天民金荣疆徐守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脑电电针显著性

杜宇鹏,朱天民,金荣疆,徐守宇

电针和心理康复对网络成瘾者脑α波竞争图的影响①

杜宇鹏1,朱天民2,金荣疆2,徐守宇1

目的观察电针和心理康复对网络成瘾的效果。方法 111例网络成瘾患者分为电针组、心理组和综合组(电针+心理)。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脑a波竞争图主频及熵值。结果治疗后综合组主频升高,熵值减小(P<0.05);组间比较,综合组与其他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与心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和心理康复相结合可以改善网络成瘾患者α波主频,降低α竞争图熵值。

网络成瘾;a波竞争图;电针;心理康复

[本文著录格式] 杜宇鹏,朱天民,金荣疆,等.电针和心理康复对网络成瘾者脑α波竞争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20(5):464-466.

网络成瘾,或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1],是指网络使用者对互联网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并达到成瘾的程度。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人格障碍和神经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2]。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捷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2013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物质依赖门诊就诊的网络成瘾患者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11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39例。知情同意后分为电针组(n=39)、心理组(n=36)和综合组(电针+心理,n=36)。

诊断标准采用1997年美国心理学年会形成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3],即患者在1年内表现出下列7种情况的3种以上即可确诊为网络成瘾。

(1)耐受性。指符合下面任意一条。

①需要明显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

②上网时间不变,满足感明显下降。

(2)停止上网后,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症状。

①显著的脱瘾综合征。

A.停止或减少严重的长时间上网行为;

B.在A之后的几天到1个月内出现下述两项或更多症状:

a.抑郁;

b.精神运动性烦躁;

c.强迫性思考网上发生的事情;

d.幻想或梦想有关互联网的事情;

e.随意或不随意地做手指敲击键盘地动作。

C.由于B的症状导致忧郁或社交、工作以及其他重要领域功能的损害。

②急于使用网络或相似的网上服务来减轻或避免脱瘾症状。

(3)上网的次数比计划的多,时间比计划的长。

(4)一直希望能努力减少或控制网络的使用,但却没有成功。

(5)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与使用网络有关的事情上,如购买网络书籍、尝试新的浏览器、整理下载的资料。

(6)因为使用互联网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工作或娱乐活动。

(7)尽管知道上网可能已经导致了持续或复发性的身体、社交、工作或心理问题,但仍不管这些情况而继续使用互联网。

排除标准:①以往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②已往经过心理和药物治疗;③有药物成瘾病史;④网络自评量表在80分以下;⑤左利手;或听力、视力异常。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产生随机数字表,随机数字1为电针组,2为心理组,3为综合组。采用不透光牛皮信封编号密封。确定患者为纳入病例后,按顺序打开信封,按信封内编号入组。各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电针组 根据前期临床实践并参考李世珍《针灸临床辨证论治》选合谷、内关、太冲、三阴交4穴。患者仰卧位,穴位局部皮肤75%酒精常规消毒,合谷用40 mm(1.5寸)30号毫针直刺0.5~0.8寸,内关、太冲、三阴交用40 mm 30号毫针直刺0.5~1寸,得气后在针柄连接G6805-2电针治疗仪电极。刺激参数:疏波4 Hz、密波20 Hz疏密波,波宽0.3 ms,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隔日下午3~4点治疗,每次30 min,共治疗20次。

1.2.2 心理组 主要运用心理康复中的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包括:①了解患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②与患者一起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上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网瘾者的过去与现状;③与患者共同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④与患者家属沟通,家属参与家庭治疗,由患者与其家属共同商定签署戒断网瘾行为契约,根据每天情况给与一定奖励或惩罚。

每5天治疗1次,于下午4~5时进行,每次30 min。共8次。

1.2.3 综合组 在接受电针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康复。电针方法与电针组相同,心理康复方法与心理组相同。

1.3 检查方法

采用ML2001型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北京同仁光电技术公司)。被试者舒适坐位,安静闭眼。按国际10-20系统,选用F3、F4、C3、C4、P3、P4、O1、02、F7、F8、T5、T6共12个导联电极进行描记,以双耳垂为参考电极。记录脑电信号18 min,经A/D数据转换后,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程序,得到α竞争图,计算α波6个频段(8、9、10、11、12、13 Hz)的优势几率。根据熵值公式Q=H/Hmax计算熵值。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进行双盲处理后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治疗前后对比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后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主频

治疗后,综合组主频较治疗前升高(P<0.05),电针组有降低的趋势,心理组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组与另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与心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α竞争图主频比较(Hz)

2.2 熵值

治疗后,综合组熵值降低(P<0.05),电针组、心理组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组与另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与心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α竞争图熵值比较

3 讨论

网络成瘾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行为障碍,以烦躁、精力不集中、焦虑、抑郁,情感不稳及计算力、定向、注意力、执行能力等大脑工作能力下降为主要表现[4-5]。网络成瘾不仅导致心理障碍,自我评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还表现为认知功能损伤[6]。因此,网络成瘾是一组包括情感、情绪功能失调,认知功能下降的病态行为症候群。

脑电超慢涨落技术(encephalofluctuograph technology,ET)是由梅磊教授创立的应用于航天领域的脑功能检测技术。其特点是在无创条件下,通过长时间扫描脑电变化,提取隐藏脑电中的α波,分析α波与人类心理变化的关系[7]。

α波与人类的认知、记忆能力,大脑工作能力等密切相关。正常成人α波频率以8~13 Hz为主[8]。既往研究表明,儿童随着年龄增加,α波优势频率增高[9]。王黎等发现,脑电α波对疲劳和非疲劳状态的评估准确率接近100%[10]。因此在一定程度上,α波的变化反映了人脑的成熟程度和兴奋与疲劳程度。本研究采用ET检测技术对网络成瘾患者的α波进行检测,以α波的变化规律,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黄明廷等研究发现,正常成人α波以10 Hz为优势频率,而神经衰弱患者的α波出现潜在的慢化趋势[11]。朱天民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患者大脑工作指数明显下降[12]。网络成瘾患者由于长期沉浸于网络世界,精神高度集中或长时间高强度用脑,致大脑过度疲劳,使脑波中的α波处于警觉的快α波频段或意识模糊临睡前慢α波。表现在症状上出现网络成瘾后精神焦虑、亢奋、烦躁易激惹等亢奋状态,或精神低迷,失眠,健忘,注意力、计算力、执行能力减弱等大脑工作能力低迷状态。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患者α波为以9 Hz为主频的慢波。较多的低频α波出现与较差的认知密切相关[13],说明治疗前网络成瘾患者大脑疲劳,工作能力低下,功能处于混沌状态。曹枫林等运用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患者的额叶、边缘叶系统明显激活[14]。脑内存在多区域激活,而对于同一任务,参与的脑皮质区域越多,说明该区的脑功能效率低[15]。既往研究也表明,人脑某一区域的功能降低,会代偿性激活其他区域更多的脑细胞代偿,以弥补该区域的不足。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综合康复治疗后主频升高,提示治疗有效。

熵值为系统中能量集中趋势程度的指标,熵值增高,能量分散,系统内各部分状态混乱,整体接受和处理信息能力下降。治疗前患者大脑熵值高,表明α波各频率能量分散,稳定性差,优势频率随时可被其他成分所竞争,达不到优势控制的趋势。尤其长时间上网后,大脑过度疲劳,缺血缺氧,优势频率更不稳定。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熵值有所减小,表明有序性提高,自组织能力增强,脑波优势频率趋于集中。

周传岱等研究发现,缺氧时脑α波竞争图主频慢化,优势频率不明显,能量不能集中分布于优势频率,脑自组织能力差[16]。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患者存在广泛的脑区激活显现。这也从影像学上证实网络成瘾患者脑功能优势不集中,能量较分散。表现在电生理上则为α波熵值增大。这也可能是网络成瘾患者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生物性反应。

综上所述,用ET技术检测网络成瘾患者脑α波竞争图,可在无创的条件下研究网络成瘾患者脑功能的变化。由于本研究涉及的样本量较小,不同康复措施对其影响不一,且未对网络成瘾患者不同脑区α波竞争值加以区分。后期有待进一步研究。

[1]GriffithsMD.Compulsivebehavior,obsession,massive on-line gaming[J].Addiction,2002,10:164-16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三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www.cnnic.net.cn.[2013-06-31].

[3]师建国.网络成瘾的防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6(4): 232-233.

[4]阳杨,朱天民,黄冰洁,等.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干预疗法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7):1497-1500.

[5]陶然.网络成瘾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17-26.

[6]芈静,张玉媛,韩慧,等.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医学生认知状况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2):2215-2216.

[7]梅磊.ET—脑功能研究新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5:75-80.

[8]李凌,张金香.闭眼与开眼静息状态下脑电α波的差异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39(3):450-453.

[9]沃建中,曹河圻,林崇德,等.6-12岁儿童脑电A波频率分布特点与信息加工速度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0,20(4): 32-37.

[10]王黎,于涛,闻邦椿.基于脑电A波的非线性参数人体疲劳状态判定[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2): 1174-1177.

[11]黄明廷,周传岱,白延强,等.神经衰弱的大脑涨落图分型[J].中级医刊,1991,26(9):17-19.

[12]朱天民,李辉,杜宇鹏,等.电针结合心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大脑工作能力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19):1647-1650.

[13]王光平,陈桂芳.脑电α波及α/θ波反馈训练在临床和心理保健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5): 626-630.

[14]曹枫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脑功能影像学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15]Durston S,Tottenham NT,Thomas KM,et al.Differential patterns of striatal activation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ADHD[J].Biol Psychiatry,2003,53(10):871-878.

[16]周传岱,徐国林,朱治平,等.急性缺氧状态人脑波自组织特征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2,5(4):245-249.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n Alpha Competitive Structure in Pati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DU Yu-peng,ZHU Tian-min,JIN Rong-jiang,et al.The Thir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ngzhou 310000,Zhejiang,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n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Methods111 IA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psychology group and comprehension group(both electroacupuncture and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They were measured with frequency and entropy of alpha competitive struct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frequency increased and the entropy decreased in the comprehens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an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group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ther 2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may be effective on IA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alpha competitive structure;electroacupuncture;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4.05.017

R395

A

1006-9771(2014)05-0464-03

2013-11-03

2013-12-16)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07285);2.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针灸推拿学)建设经费资助项目(浙高教科[2008]225号)。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浙江杭州市3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市610075。作者简介:杜宇鹏(1983-),男,汉族,河北唐山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精神疾病的康复。通讯作者:徐守宇。

猜你喜欢
脑电电针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基于脑电的意识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评估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脑电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
Bagging RCSP脑电特征提取算法
脑电逆问题在运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