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肌强化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①

2014-05-08 06:35徐文玉刘新李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面肌强化训练特发性

徐文玉,刘新,李阔

表情肌强化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①

徐文玉,刘新,李阔

目的探讨表情肌强化训练对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05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52),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刺治疗和心理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表情肌强化训练,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痊愈率65.38%,明显优于对照组39.62%(P<0.01);总有效率96.15%,优于对照组83.02%(P<0.05)。结论强化训练表情肌能进一步提高面神经麻痹的康复疗效。

面神经麻痹;表情肌强化训练;康复

[本文著录格式] 徐文玉,刘新,李阔.表情肌强化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5): 474-47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冬春多发,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表情肌强化训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面神经麻痹患者105例,均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①脑血管病、脑肿瘤及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吉兰-巴雷综合征、耳原性疾病等导致的面神经麻痹;②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③伴心肺功能不全、出血倾向、恶性肿瘤、局部金属异物、局部皮肤破损、孕妇等理疗禁忌症。

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 52)。两组发病时间均小于1周。患者均于神经内科明确诊断,并给予激素及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常规治疗,同时到本科进行康复、理疗。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每次10 mg,每天1次,共1周;②维生素B1口服,每次10 mg,每天3次,共1个月;弥可保口服,每次500 μg,每天3次,共1个月;③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注射,每次20 ml,每天1次,共15 d;④对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的角膜暴露患者,白天佩戴眼镜(必要时佩戴眼罩),患眼滴眼药水;夜间睡眠时在患眼球结膜及睑结膜上涂匀红霉素眼膏,并用湿纱布覆盖。

理疗科给予物理治疗、针刺和心理支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情肌强化训练。

1.2.1 物理治疗 ①超短波:采用SW-101型五官超短波仪(日本伊藤超短波株式会社),功率80 W,频率27.12 MHz。鼓圆形探头,直径8 cm,置于患侧茎突及耳门处,无热量(L-1)或低热量(L-2)处方,每次15 min,每天1次,共10次。②中频脉冲电刺激:YKL-B型多功能电脑中频治疗仪(北京益康来科技有限公司),选用交流输出正弦调制中频电流5号处方。导电橡胶板状电极2对,外罩湿棉布衬垫,置于患侧面神经支配区域,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20 min,每天1次,共10次。③离子导入:YKL-B型多功能电脑中频治疗仪(北京益康来科技有限公司),选用直流电输出,将加兰他敏注射液5 mg加适量蒸馏水浸湿棉布垫,置于患者后枕部,放置橡胶电极板,连接正极;碘化钾注射液10 ml加适量蒸馏水浸湿布垫置于患侧面部,电极板连负极。电流强度0~5 mA,每次20 min,每天1次,共10次。

1.2.2 针刺治疗 发病10 d后开始针刺治疗。主穴取患侧太阳、四白、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穴(同时取健侧),随证配穴:人中沟歪斜配地仓透水沟,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体弱者配足三里。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 min,每天1次,共10次。

注意事项:初起时针刺量不宜过强,循序渐进;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

1.2.3 心理支持 因对疾病本身不了解或对疾病预后缺乏深入了解,患者担心遗留后遗症,容貌改变,影响工作及家庭,多数人产生焦虑、恐惧、失望、怕别人嘲笑、不敢见人、自暴自弃、生活没乐趣甚至轻生等负面情绪及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及疏导,目的是解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使其持之以恒地进行治疗及功能锻炼,完成康复。

1.2.4 表情肌强化训练 治疗组接受表情肌强化训练。治疗师为患者行手法康复治疗,每次30 min,每天3次,共1个月。当患者面肌完全瘫痪、没有主动运动时,治疗师进行助力运动,手法以按摩为主,被动活动面部肌肉;随着面肌肌力的恢复,治疗师逐渐减少辅助量,进行部分抗阻到完全抗阻练习。训练时应遵循使肌肉感到疲劳但不过度为原则。强化训练前用石蜡油或润肤霜均匀涂于患者面部及治疗师双手。

操作方法如下[2]。首先治疗师沿面部肌肉的解剖学走向,用拇指指腹呈螺旋状向外上方轻柔按摩,使面部肌肉放松。然后运用Rood技术进行表情训练,治疗师一只手置于指定位置给予助力,用另一只手抑制健侧肌肉的过度活动,当患侧动作幅度达到健侧标准时保持10 s后迅速放松辅助手,休息6 s。每个表情动作练习10次,全部瘫痪面肌做完为1遍,治疗师辅助下每天做3遍,治疗师指导下患者对镜练习3遍。①抬眉:治疗师先沿枕额肌额腹的走向从眉弓向头顶方向呈螺旋状向外上方按摩,然后治疗师将拇指指腹置于患侧眉峰上,向上助力,与健侧达到同样高度时保持10 s后突然放松辅助手。②皱眉:治疗师先螺旋状自额头中部向眉间按摩,然后将拇指指腹置于患侧眉毛内端,向内下方助力,使患侧与健侧同步进行皱眉动作。③闭眼:治疗师螺旋状按摩眼周后,将拇指指腹置于下眼睑下方中部,自颧部向内眦处助力帮助眼睑闭合。④耸鼻:治疗师先螺旋状自上嘴角向内眦处按摩,然后将拇指指腹置于患侧鼻翼上方加以助力,使患侧与健侧同步进行耸鼻动作。⑤提上唇:治疗师先螺旋状自口角向颧骨方向按摩,然后将食指、中指指腹置于患侧上唇缘处向上助力,患侧与健侧同步使口角向外上方牵拉。⑥示齿:治疗师食指、中指指腹置于患侧口角旁,放射状助力,患侧与健侧同步进行示齿动作。⑦努嘴:治疗师食指、中指指腹置于患侧下唇部向内助力,使患侧下唇与健侧同步做努嘴动作。⑧鼓腮:治疗师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在患侧口角处助力,另一只手手背自下而上快速擦刷患侧面部皮肤,或用手指快速叩击患侧面颊部皮肤。⑨发音练习:练习元音及辅音的发音,增强口唇及面颊肌的控制能力。⑩吹气球、吹口琴、嚼口香糖可提高练习的趣味性,避免患者因强化训练枯燥乏味产生厌烦心理。当表情肌肌力恢复到3级以上时,上述训练改为主动运动,运动负荷量同前。

1.3 评定方法

1.3.1 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3]0级(相当于正常肌力的0%):使面部表情肌收缩,手触表情肌无紧张感。1级(相当于正常肌力的10%):主动运动时表现皱眉等仅达到健侧的1/3以下或肌肉微动。2级(相当于正常肌力的25%):面部表情肌做各种表情时虽有困难,但手触表情肌有少许动作,如皱眉时达健侧的1/2以上。3级(相当于正常肌力的50%):面部表情肌能自主运动,但和健侧相比有差异,如皱眉时比健侧眉纹少或额纹也少。4级(相当于正常肌力的75%):面部表情肌能自主运动,皱眉、抬额、闭眼等与健侧一致。5级(相当于正常肌力的100%):面部表情肌做抬额、闭眼、皱眉、示齿动作时鼻唇沟深浅和健侧比较完全一致。

1.3.2 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定[4]痊愈:面部外观、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仔细观察才能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上额运动中等,眼轻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用力可移动口角,口明显不对称。无效:上额不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面肌肌力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面肌肌力均有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面肌肌力比较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感受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激发因素均可引起面神经麻痹。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1]。患侧面部松弛下垂、缺乏运动控制及健侧面部过度活动,导致患者面部运动不平衡[5]。面神经麻痹治疗效果的好坏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密切相关[6]。

面肌功能训练能最大限度恢复面神经功能[7],减少后遗症的发生[8];通过反复强化训练表情肌能改善受损面神经的兴奋性和反应性,有效促进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疗效。正确及时地解释病情及预后,增强和维护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对提高康复疗效有重要作用[9]。表情肌强化训练配合心理支持能促进面神经麻痹患者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的恢复[10]。

本研究显示,在药物、理疗、针刺及心理支持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表情肌强化训练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83.

[2]许梦雅.面肌按摩并协调性训练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9):665-666.

[3]董华丽.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90-91.

[4]House JW,Brackmann DE.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1985,93:146.

[5]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243-244.

[6]王斌,王建文,李红.串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1):47-50.

[7]梁柯,李登星,李绍发,等.面肌锻炼为主治疗面神经炎面肌瘫痪[J].中国康复,2012,27(1):21-23.

[8]章程,叶世武.运动再学习法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4):26-27,29.

[9]韩肖华,叶飞,柯志刚,等.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J].中国康复,2010,25(3):202-204.

[10]李筱雯,付桂敏,陈文霞.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早期康复及强度-时间曲线测定[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 65-66.

Effects of Intensive Training for Mimetic Muscle on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

XU Wen-yu,LIU Xin,LI Kuo.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The First Hospital of Qinhuangdao,Qinhuangdao 066000,Hebei,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nsive training for mimetic muscle on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Methods105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53)and treatment group(n=52).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the routine treatment,including drugs,physical therapy,acupuncture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nsive training for mimetic muscle in addition.Results1 month after treatment,the muscle strength improved m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incidence of cure was 65.38%in the treatment group,more than 39.62%in the control group(P<0.01),as well the the total improvement of 96.15%and 83.02%respectively(P<0.05).ConclusionThe intensive training for mimetic muscle can improve recovery of facial paralysis.

facial paralysis;intensive training for mimetic muscle;rehabilita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4.05.020

R745.1

A

1006-9771(2014)05-0474-03

2013-12-11

2014-02-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271142)。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康复科,河北秦皇岛市066000。作者简介:徐文玉(1974-),女,汉族,吉林桦甸市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疾病治疗与康复。

猜你喜欢
面肌强化训练特发性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特发性腹痛一例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