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①

2014-05-08 06:35张天燕刘荣祯安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屈服癌症问卷

张天燕,刘荣祯,安波

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①

张天燕,刘荣祯,安波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住院癌症患者完成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调查。结果符合条件的234例患者中,54.27%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MCMQ面对因子(r=-0.378,P=0.006)和回避因子(r=-0.374,P=0.008)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屈服因子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684,P=0.000)。MCMQ面对因子(r=0.232,P=0.043)和回避因子(r=0.317,P=0.000)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屈服因子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79,P=0.007)。分别以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Y(抑郁程度)=-0.631+0.161X3(屈服),Y(生活质量)=3.317-0.085X3(屈服)+0.257X2(回避)。结论应对方式是影响癌症患者心理和生活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癌症;应对方式;抑郁;生活质量

[本文著录格式] 张天燕,刘荣祯,安波.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 (5):477-480.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成为人类首位死亡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证实,癌症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很高,其中以抑郁障碍最常见[1]。癌症带给患者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是影响应激事件结果的重要中间因素,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肿瘤心理学界的重视,评估个体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了解其与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来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住院的癌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或细胞学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②年龄18~80岁;③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无酒精和药物依赖史,无脑器质性疾病史;④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上;⑤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脑转移;②精神病性障碍,正在服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③明显心、肝、肾功能不全;④不能合作。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入组筛选和签署知情同意书,随后由临床医师填写一般资料问卷。所有患者均按统一指导语自行完成下列各项心理评定问卷的测试,要求患者独立完成,对自行填写有困难的患者,由亲属协助完成。患者完成问卷后,检查问卷回答有无遗漏,以确保问卷有效。所有量表的评定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主治医师实施。

1.2.1 一般资料问卷及病史问卷 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社会人口学资料;病史问卷收集患者的癌症种类、病程、治疗方式等。

1.2.2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由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反映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严重程度和变化。SDS在国外已广泛应用,1985年译成中文开始在我国使用。量表包括20个条目,采用由轻至重4级评分。分界值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2.3 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 由Feifel等编制,经3位医学心理工作者分别翻译,最终修订成正式的MCMQ中文版。问卷包含20个条目,包括面对(8条)、回避(7条)和屈服(5条)3个因素。3个因素的α系数分别为0.69、0.60和0.76,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85、0.69。

1.2.4 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Chinese Cancer Patients,QLQ) 由孙燕于1990年制定(试行草案)。该量表含有12个条目,包括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解与配合(包括领导)、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治疗的副作用和面部表情,每个条目有5个备选答案,1分表示最差的功能及状态,5分表示最好的功能及状态,总分60分。51~60分为生活质量良好,41~50分为较好,31~40分为一般,21~30分为差,小于20分为极差。该量表条目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0.862;各条目重测相关系数0.392~0.712,75%条目重测相关系数>0.7。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50份。符合标准纳入患者234例,其中男性119例(50.85%),女性115例(49.15%)。平均年龄(60.92±12.13)岁,年龄分布:18~39岁14例(5.98%),40~49岁27例(11.54%),50~59岁58例(24.79%),60~69岁75例(32.05%),70~79岁60例(25.64%)。调查涉及20余种癌症,整理后分为头颈部癌17例(7.26%),消化道癌113例(48.29%),肺癌58例(24.79%),乳腺癌15例(6.41%),生殖泌尿系统癌31例(13.25%)。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医学特征见表1。

表1 癌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医学特征

2.1 应对方式与抑郁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抑郁程度患者,MCMQ面对、回避、屈服3个因子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CMQ面对因子(r=-0.378,P=0.006)和回避因子(r=-0.374,P=0.008)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屈服因子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684,P=0.000)。以抑郁程度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下,屈服因 子 (X3)入 选 (F=114.034,R=0.574,R2=0.330,P<0.001)。见表4。

2.2 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生活质量状态患者,MCMQ面对、回避、屈服3个因子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CMQ面对因子(r=0.232,P=0.043)和回避因子(r=0.317,P=0.000)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屈服因子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79,P=0.007)。以生活质量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下,回避因子(X2)和屈服因子(X3)入选(F=36.328,R=0.489,R2=0.239,P<0.001)。见表4。

表2 不同抑郁程度患者应对方式评分

表3 不同生活质量状态患者应对方式评分

表4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应对是个体在处理超出其适应能力的破坏性事件时做出的认知和行为努力,是人们持续地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以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之间一系列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目的在于调整人的内部状态或改变人与环境的关系。由于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面对应激时所做出的评估和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各不相同。

癌症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事件,常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及症状,其中以抑郁最常见,而抑郁是影响癌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常见症状[2]。有研究显示,不同应对方式可降低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从而影响应激和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3]。

本研究中,面对、回避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屈服与抑郁呈正相关。说明抑郁情绪的发生与癌症患者较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关,这与以往报道一致[4-6]。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使其面对现实,减少心理障碍。

回避应对方式对患者是否有利,目前尚有争议。回避在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有研究显示,回避应对可以预期负性心理过程,导致更多的抑郁症状和更差的生活质量[7-8]。但在本研究中,采用回避应对方式的癌症患者抑郁程度较轻。回避不同于逃避,是注意力转移的一种方式,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或许可以缓和情绪应激,为当事人赢得必要的调整时间,从而可以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有益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回避癌症相关的压力和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9-10]。

综上,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存在相关性,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从而起到平衡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和改善情绪状态的作用。而且,应对方式一直维持对情感反应的影响[11]。

生活质量评价是一种新的医学评价技术,其理念不仅关心患者能存活多久,更重视患者的社会性和心理状态,强调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功能状况,能够从多维度反映个体或人群的健康状态[12]。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很多,如知情状况、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疼痛强度以及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等,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rice等发现,应对方式作为一个能够预测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可能减少生活质量的恶化[13]。

本研究显示,应对方式也会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屈服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表明使用屈服应对方式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郑连雪等[14]、左燕[15]的研究结果一致。Castellano等在一项针对402名青少年(12~19岁)癌症幸存者的研究中发现,有效的应对方式与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16]。本研究也发现,采用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较多者,感知的整体生活质量较好。以往被认为是消极应对的回避因子显示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说明当癌症患者采取回避的方式面对癌症时,有可能降低对癌症的关注程度,减少应激事件对其自身的影响,从而感受到较好的生活质量,故认为回避可能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

积极应对可减缓应激,有利于健康;消极应对则可加重应激,影响健康。当遇到威胁生命的疾病时,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平衡使用,有利于患者维持心理和生活质量的最佳状态。在治疗、护理癌症患者时,应鼓励和引导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癌症和治疗带来的压力,教育并帮助患者减少或消除消极的应对方式,以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1]张萍华,张桂青,鲁谨.癌症病人抑郁的心理干预研究[J].全科护理,2009,7(1下旬版):204-206.

[2]Johns SA,Kroenke K,Theobald DE,et al.Telecare management of pain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redictors of use[J].J Ambul Care Manage, 2011,34(2):126-139.

[3]Means-Christensen AJ,Roy-Byrne PP,Sherbourne CD,et al. Relationships among pain,anxiety,and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J].DepressAnxiety,2008,25(7):593-600.

[4]Homey DJ,Smith HE,McGurk M,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quality of life,coping styles,optimism,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etreatment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J]. Head Neck,2011,33(1):65-71.

[5]陈小红,吴美华,刘爱琴.87例肺癌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障碍关系分析[J].天津护理,2009,17(5):250-252.

[6]Alcalar N,Ozkan S,Kucucuk S,et al.Association of coping style,cognitive errors and cancer-related variables with depression in women 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J].Jpn J Clin Oncol, 2012,42(10):940-947.

[7]Marsac ML,Funk JB,Nelson L.Coping styles,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asthma[J]. Child Care Health Dev,2007,33(4):360-367.

[8]Wang X,Wang SS,Peng RJ,et al.Interaction of coping styles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on anxiou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ese breast cancer patients[J].Asian Pac J Cancer,2012, 13(4):1645-1649.

[9]Hoyt MA,Thomas KS,Epstein DR,et al.Coping style and sleep quality in men with cancer[J].Ann Behav Med,2009,37 (1):88-93.

[10]孙文生.癌症病人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2-24.

[11]Shiloh S,Koehly L,Jenkins J,et al.Monitoring coping style moderates emotional reactions to genetic testing for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a longitudinal study[J].Psychooncology,2008,17(8):746-755.

[12]彭鹏,郑莹,王杰军,等.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肿瘤,2009,18(4):276-277.

[13]Price MA,Bell ML,Sommeijer DM,et al.Physical symptoms,coping style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over the last year of life[J].Gynecol Oncol,2013,130(1):162-168.

[14]郑连雪,韩俊林,王消馨.不同应对方式对晚期胃肠道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9,18(1): 52-54.

[15]左燕.胃肠癌患者化疗期间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2):154.

[16]Castellano C,Pérez-Campdepadrós M,Capdevil L,et al.Surviving childhood cancer: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and coping on quality of life[J].Span J Psychol,2013,16:E1.

Effects of Coping Styles on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ZHANG Tian-yan,LIU Rong-zhen,AN Bo.The Fourth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11,Hebei,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ping styles on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MethodsHospitalized cancer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general condition questionnaire,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an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Chinese Cancer Patients(QLQ).Results234 cases were selected,and 54.27%of them accompanied with depression.The factors of confrontation(r=-0.378,P=0.006),avoidance(r=-0.374,P=0.008)and acceptance-resignation(r=0.684,P=0.000)of MCMQ were related with the depression,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life with confrontation(r=0.232,P= 0.043),avoidance(r=0.317,P=0.000)and acceptance-resignation(r=-0.479,P=0.007).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Y(depression)=-0.631+0.161X3(acceptance-resignation),Y(quality of life)=3.317-0.085X3(acceptance-resignation)+0.257X2(avoidance).Conclusion Coping styles are related with the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cancer;coping styles;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

10.3969/j.issn.1006-9771.2014.05.021

R730.5

A

1006-9771(2014)05-0477-04

2013-09-22

2014-01-17)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石家庄市050011。作者简介:张天燕(1977-),女,汉族,河北望都县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肿瘤相关心理问题及治疗。

猜你喜欢
屈服癌症问卷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牙被拔光也不屈服的史良大律师秘书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The Classic Lines of A Love so Beautiful
癌症“偏爱”那些人?
问卷网
百折不挠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