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驱提高辽河油田原油采收率研究

2014-05-14 11:01郭斐于涛肖传敏刘家林张艳娟
应用化工 2014年5期
关键词:弱碱驱油采收率

郭斐,于涛,肖传敏,刘家林,张艳娟

(中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 124010)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辽河油田主力产油区块综合含水不断上升,产量递减速度逐年增大,大部分的油藏都已经进入了“双高”开采阶段。寻找适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成为当前辽河油田急需解决的问题。化学驱被认为是继聚合物驱之后又一种有潜力的三次采油新方法,国内外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矿场和室内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常规的化学复合驱主要有强碱三元复合驱、弱碱三元复合驱和无碱二元驱,但是由于强碱的注入带来了地层伤害;井筒结垢严重;降低聚合物粘度从而影响了驱油效果;碱导致的采出液处理困难[1-2]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其进一步的使用。所以,目前弱碱三元复合物和无碱二元复合驱是下步攻关的重点方向。本文以下边的试验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无碱二元和弱碱三元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

试验区块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兴隆台构造带中部,是该油田主力的断块,油层面积3.95 km2,油层有效厚度18.4 m,原油地质储量 798×104t,可采储量42×104t。该区块储层物性较好,属于高孔高渗油层。平均孔隙度22.2%,空气渗透率4 161 mD。该区块1972年6月投入开发,1975年2月开始注水,自1983年开始产量进入递减阶段,1997年进入“双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深度开发阶段[3-4]。该区块继续依靠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的余地较小,因此需要采用三次采油的方法转换油藏开发的方式。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该区块的脱水原油;现场注入水;人造岩心;表面活性剂BH、SL-YD、HL-1均为辽河油田现场用;聚丙烯酰胺(PAM,分子量为2 500万);Na2CO3,分析纯。

TX500C型旋转滴全量程界面张力仪;驱替装置,自制;DV-Ⅱ++Pro布氏粘度计。

1.2 实验方法

1.2.1 表面活性剂筛选 3种表面活性剂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在地层温度66.0℃下,用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定其能否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和到达的时间。

1.2.2 二元体系配方的筛选 0.32%的聚合物PAM母液稀释成0.16%的聚合物溶液,加入一系列不同表面活性剂,搅拌120 min,至均匀。用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定其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时间和最低值,筛选出最佳的二元体系A。

1.2.3 弱碱三元复合驱配方的筛选 三元复合物的筛选方法和二元驱筛选方法一致,以上面筛选出的二元驱配方为基础,添加碱,组成弱碱三元体系B。

1.2.4 驱油实验 岩心选用人造非均质模型,当含水为94%时进行转注配方:无碱二元驱配方A和弱碱三元驱配方B,注入倍数为0.38 PV。

2 结果与讨论

2.1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3种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见表1。

表1 不同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Table 1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urfactants

由表1可知,表面活性剂BH不能降低界面张力到超低,表面活性剂SL-YD、HL-1都可以在较低的浓度下、较宽的范围内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到超低,故选用表面活性剂SL-YD和HL-1进行二元和三元体系的筛选。

2.2 二元体系配方的筛选

2.2.1 HL-1/PAM二元体系配方的筛选 表面活性剂HL-1浓度为0.10% ~0.40%组成的二元体系进行筛选,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表面活性剂HL-1和聚合物组成的二元体系,即使随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不断加大,也不能使油水的界面张力达到超低,故表面活性剂HL-1也不适合用于该区块。

图1 HL-1/PAM二元体系界面性能的评价Fig.1 Evalu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HL-1/PAM

2.2.2 SL-YD/PAM二元体系配方的筛选 对不同SL-YD/PAM组成的二元体系进行筛选,结果见图2。

图2 SL-YD/PAM二元体系界面性能的评价Fig.2 Evalu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SL-YD/PAM

由图2可知,SL-YD/PAM组成的二元体系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到超低,界面张力降到超低的表面活性剂SL-YD的范围为0.15% ~0.20%。当继续增加表面活性剂SL-YD的浓度时,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反而变差。考虑到地下的稀释作用,无碱二元体系的配方A为0.16%PAM+0.20%SL-YD。

2.3 弱碱三元复合驱配方的筛选

2.3.1 碱剂的选择 三元驱中的碱与原油中的酸发生反应,生成一部分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另一方面,碱与表面活性剂之间还可以发生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Na2CO3作为一种弱碱,具有耗碱量小,过程易控制;碱性低,造成的腐蚀和结垢少;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所以,选用Na2CO3作为该区块的碱剂,Na2CO3浓度与原油界面张力关系曲线见图3。

由图3可知,由于该实验区块的原油酸值较高,随着Na2CO3浓度的不断增加,界面张力是一个先下降后逐渐平稳的趋势,能够使原油界面张力保持在0.10 mN/m以下的碱浓度很宽。

图3 Na2CO3浓度与原油界面张力关系曲线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 of Na2CO3and interfacial tension of oil

2.3.2 碱浓度对界面张力和体系粘度的影响 为了考察碱的加入对界面张力和粘度的影响,固定聚合物浓度为1 600 mg/L,改变表面活性剂和碱的浓度,测定平衡界面张力值[5-6],结果见表2,测定了同一体系和不同碱浓度的粘度值,结果见图4。

表2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配方及其界面张力Table 2 The formulation of weak alkali/surfactant/polymer and its interfacial tension

由表2可知,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一定时,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随碱浓度增加而降低,碱的加入可以有效的扩宽表面活性的范围,当碱的浓度 >0.60%的时候,表面活性剂在0.10% ~0.30%均可以达到超低。

图4 碱对体系粘度的影响Fig.4 Effect of alkali on the viscosity of the system

由图4可知,当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一定时,三元复合体系粘度随着碱浓度的不断增加而不断降低,当碱含量为0.60%的时候,粘度下降率超过了20%,对提高采收率是不利的。

根据界面张力和粘度两方面综合来考虑,结合现场的应用成本,选定三元体系B为0.16%PAM+0.15%SL-YD+0.30%Na2CO3。

2.4 室内驱油效果评价

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采用无碱二元化学驱后采收率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提高驱油效率达12.69%;三元弱碱化学驱提高驱油效率达16.61%,而根据成本来计算,弱碱三元复合驱要好于无碱二元驱。

表3 不同配方驱油效果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3 结论

(1)通过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之后的界面性能、粘度等,筛选出最佳的二元体系和弱碱三元体系配方为 0.16%PAM+0.20%SL-YD 和 0.16%PAM+0.15%SL-YD+0.30%Na2CO3。

(2)室内驱油实验表明,无碱二元驱和弱碱三元驱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幅可以达到10%以上。

[1]程杰成,王德民,李群,等.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动态特征[J].石油学报,2002,23(6):37-40.

[2]伍晓林,刘庆梅,张国印,等.新型弱碱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6,29(10):31-33.

[3]高芒来,陈素青,孟秀霞,等.辽河油田兴42块兴53井组 MD 膜驱油研究[J].油田化学,2003,20(1):65-69.

[4]张学汝,朱新喜.辽河油田兴28块碱/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6,4(3):12-17.

[5]周雅萍,刘家林,于涛,等.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9,10(9):20-23.

[6]周雅萍,刘其成.碱/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锦90块稠油采收率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7,11(8):1-4.

猜你喜欢
弱碱驱油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一元弱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计算
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成垢特征对比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CO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
耐盐耐高温驱油用泡沫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