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创造教育品牌

2014-05-23 10:15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4期

在区域教育中,房县实验小学早已经是示范校、领头雁,但学校仍不懈追求着更优质的教育,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老子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校结合校情,把“精”“细”二字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坚持“精耕细作成规范,精致管理出效益,全面优化促提高,科学定位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在学校日常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校园文化营造等领域不断探求,昂首向“特色名校”目标迈进。

精细,创造教育品牌

房县实验小学 张清志 陆晓月

“弹精百载育国梁,莘莘学生乐成长。满园硕果堪足慰,更待明日万花香。”走过百年诞辰的房县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用了短短的两年,完成了学校改造升级;用了近三年时间,初步实现了特色教育的创建。如今的实小不仅设施完备,环境优雅,师资精良,文化氛围浓厚,而且遵循着“以人为本,质量为根,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奔着“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快乐校园”的发展目标,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精品的教育,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续写百年实小的辉煌。

一、管理重心下移 工作阵地前移

2009年,实小的发展正处于“瓶颈期”——师资结构不合理,教职员工进取意识不强,学校找不到走出现状的突破口;校园面积狭小,学校暂时无法扩容。面对周边学校的挑战,这样一所学校该如何生存?又该如何在区域教育中发挥实小的示范性?校委会一班人陷入了沉思:学校不能“以己之短,攻人之长”,而是应该积极寻找自己的长处。既然学校无法做大,那就做精、做细、做好,实施精细管理!

2010年春,学校大胆尝试,确定了“管理重心下移,工作阵地前移”的“低重心管理”思路,要求全体校委会成员做到“六一线、六到位”,即:目光盯在一线,认识到位;脚步迈向一线,落实到位;精力投放一线,执行到位;情况掌握在一线,诊断到位;问题解决在一线,整改到位;经验总结在一线,研究到位。学校把所有校委会成员从办公室“请”到了年级,各年级有两名分管领导全面负责,对年级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评估,形成“层级管理”,即校长抓年级蹲点领导、蹲点领导抓年级组长、年级组长抓教师的管理模式,实行“岗位责任制与目标考核制”,做到定岗、定责、定目标、定考核,实行末位问责制。

就这样,精细化管理在实验小学“着陆”了。实行的目的,就是把教育中的每件事都做出精细的味道。

二、把小事做细 把细事做精

把每件看起来容易的小事认认真真抓好,把每个不起眼的细节扎扎实实抓严,把人人都可能想到的事情做实,把那些人们感到枯燥无味的东西做得有滋有味。这,就是精细。

早晨7:30是实小的晨读时间,学生在教室里晨读,教室里却没有老师。这样的晨读质量有保证吗?

原来,老师每天会把第二天晨读的内容、要求、任务写在黑板上。学校规定,教师不能只笼统规定读什么,早读要求必须细化为一个个句子、一个个单词,更重要的是要有落实,有检查。晨读下课前的五分钟或正课上课前五分钟,老师会予以检查,不合格的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在小组长处完成。要想在五分钟内检查全班的晨读效果确实有困难。经过研究,学校决定采取老师随机抽查、小组长检查、同位互查等方式进行。

精细这个关键词,在晨读“读什么”“如何检查”上得以体现。

占地面积仅15000余平方米的实小,却拥有师生近4000人,在狭小的空间里如何保障师生的安全,始终是悬挂在实小人头上的一把利剑。学校连续六年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就得益于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安全管理“无缝”对接,学校、家庭、社会一起联动。走在校园内,你会看到,每一棵树木有人照管,每一处地面有人打扫,每一块瓷砖有人保洁,每一个路口有人站岗;学校周周有主题教育,红领巾广播站天天有安全小知识,每个时节家家有安全告知书,全员参与、全时段覆盖、全过程监督,保障了整个校园安全有序。

精细这个关键词,在教育有针对性、监管无盲区上得以体现。

营养餐供应过程中的“撕、顶、抽、吸、插、抠、压”七步饮奶法;学生值日中的“一挪、二扫、三拖、四擦、五抹”教室卫生打扫程序;学困生转化“班主任帮思想、任课教师帮方法、优生帮知识、家长帮检查”的“四帮”策略;“年级组长——值日教师——任课教师——学生”的“四层四线”年级楼层自主管理;“日评个人星、周评小组星、月评班级星”的“五星联创”评价体系……学校各项工作都像上好了发条的时钟一样,井然有序。

精细这个关键词,在把常规工作做出经验、做出特色上得以体现。

“把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把平凡的工作做成伟大的事业。”这是每一个实小人最真实的感受。

三、靠制度落实精细 靠评价强化责任

“落实精细化管理,要靠制度来规范,要靠评价来引领。”实小人深知此中的“精髓”,并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淋漓尽致地加以诠释。

细心的人会发现,上课预备铃一响,所有的上课老师都已肃立在教室门口,铃声一响,便立刻走进教室,课前一支歌,和学生互相问好,然后与学生一起步入学习的情境。有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少了维持秩序的程序,课堂更有效率了,学习效果更好了。“候课”是全体实小教师落实《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的具体体现。

每年的6—7月份,是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时间,每次的职代会上,不仅老师们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学校还会在充分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后,制订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制度与办法制订的过程,成为制造舆论、提高认识和增强认同感的过程。近四年来,学校建立完善了支部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德育建设、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基础建设六大类制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考核评价细则。

“落实”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学校以“考核评价”为抓手,促进工作落实。上至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下至后勤工作人员,不仅建立了岗位责任,而且对照责任与目标也制订了与之相对应的量化考核细则。实行上级考核下级、下级评议上级的双向考核;实行处室负责制,部门联动制综合性考核;实行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强化过程考核,贯彻落实“岗位设到哪儿,责任明确到哪,评价延伸到哪儿,不留空挡,不留盲区”的要求。

实小人正是紧握“考核评价”这把利器,把教育工作“精雕细刻”,让学校熠熠生辉。

四、靠情感赢得信赖 靠激励激发热情

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因素,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话说:“我们要用领导的用心指数来成就教职工成长指数,要用干部的关爱指数来赢得教职工的信任指数。”对此,学校大力实施教师幸福工程,落实“两活动、三关爱”,即教职工兴趣小组活动,教职工节日庆祝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关爱离退体职工,关爱困难职工,关爱“有事”职工。学校实施激励工程,坚持开展了三届“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和“十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三八红旗手评选”“五星级班级评选”“优秀骨干教师评选”“优秀班主任评选”“安全卫生先进个人评选”等应运而生。

不是把精细喊在嘴上,而是落实在对人的关怀上,实小做到了。实小人深信——精细,会创造出教育更加优质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