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有效平台 实现多元对话

2014-05-23 10:17唐自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灵想象母亲

唐自力

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纷呈、个性张扬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多元对话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学生个性阅读中的对话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搭建一个舞台,感悟激情对话

语文教材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富有生命的载体。打开课本,就是激活一个生命。《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感受,让课堂成为学生感悟语言的舞台。

例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一篇语言生动、节奏紧凑的文章,其中运用了大量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读来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心潮澎湃。其中第二自然段最能体现这一语言特色,也极能展现作者对祖国、对土地的强烈的热爱。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来细细感悟。学生们兴致高昂,都想一吐为快。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神圣这个词用得很好,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西雅图在这篇文章中宣泄的极强的情感,好像有一种爆发力和逼人的气势。”另一个学生说:“‘每一处‘大地‘青草、绿叶、花朵这样的词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壮观的场面、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这一对话过程中,处处充满着灵性,处处涌动着激情,处处闪现着智慧。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对话中个性化的理解,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二、激发双重情感,体验心灵对话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起情感共鸣。

例如,《怀念母亲》一文中母亲对儿子的爱深切感人,作者因为无法赡养母亲这一矛盾的情感贯穿故事始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的: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就会如刀绞。在这悲痛的日子里,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生1: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

生2: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教师相机出示资料并深情朗诵: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不时露出慈祥的笑容。

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陪伴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巨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

生1:我知道了作者因为无法赡养母亲而更加感到遗憾。

生2:我明白了文中提到的“我的愿望没能实现”这句话,我想这个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

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能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

这样,课堂上,学生与作者一起经历了“爱”与“痛”的心路历程,整个教学成了学生心灵中难以遏止的“情感之旅”。师生动心动情,师生间的对话更是为体验文中的情感推波助澜。这样的心灵对话,对学生来说,绝对是深刻的。

三、启发多种想象,多元解读对话

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多彩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多维的,有着惊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语文课堂也应是丰富的。教师应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引领学生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

例如,《天净沙·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秋天幽美的田园风光图。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平面的、抽象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的画面。孩子们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世界里:“快瞧!一只只不知疲倦的寒鸦在小河上忽高忽低地盘旋着,时而扭动着自己纤细的身躯,好像在展示自己;时而悠悠低飞,似乎有什么心事;时而扇动着矫健的翅膀,调皮地与水面来个‘擦肩而过。”每一种景物在学生的眼里都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对话,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得以沟通。文本在孩子的内心成为鲜活的画面,生成的内容更为精彩,空间更为广阔,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四、再现真实情境,角色扮演对话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想象、体验、理解、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地、自由地直接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地创设情境,引生入“瓮”,让学生自然融入文本中的角色,体验人物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特点。

例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我结合课后习题要求,在学生理解作者与闰土分别的原因后,不动声色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的角色,通过对话模拟作者与闰土依依惜别的情景。

师:闰土啊,你能不走吗?

生1:迅哥儿,这怎么行?家里还有许多事等着我去做呢!

师:闰土啊,你还刺猹吗?

生2:是啊。我还要到海边去捡拾五彩的贝壳,卖了去买米呢!迅哥儿,你多保重吧……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师生一起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学生站在故事中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表达自己的理解。由于进入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所以,他们不仅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搭设好平等、和谐的舞台,引领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进行个性阅读,多元对话,真正做到教者、作者、读者的思维共舞,让每一个舞者在“对话”中理解文本、体验情感、积累语言,舞出更加扎实高效、精彩纷呈的课堂。

猜你喜欢
心灵想象母亲
快乐的想象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