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浅议

2014-05-30 17:59蒲艳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爬山虎习作生活化

蒲艳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再现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与学生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作为教师,应该尽量还原生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对接生活实际,有效导入语文学习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教材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和载体。根据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教材分为三种:贴近生活、再现生活和远离生活。对不同的教材,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领悟,并积累有效的生活经验。对于贴近生活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事物原型,或者收集身边的材料,对照课文进行学习;对于再现生活的课文,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在学习之后到生活中去验证相关的知识;对于远离生活的课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以增加学生对文本的差异化印象,或者可以通过一些影像视频资料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生活化在教学中的回顾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与生活联系是很紧密的,只是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忽视了这个联系,从而让语文课堂失去了生机,讲起来干巴巴的,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讲起来没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去努力回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以《猫》为例:猫是最常见的动物,有些学生家里还养得有,猫的各种习性对于学生来说熟视无睹。在教学中,如果老师不联系生活,只是在那一味地讲猫如何如何,学生可能会听得打瞌睡。但是一联系了生活,让学生回忆他家养的猫的外貌,以及他家猫的吃食,捕鼠,睡觉,调皮等习性,学生兴趣就来了,他们对猫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的哦!又如教学《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在农村里可以说是举目都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果老师不联系生活,学生对“叶尖一顺儿朝下”和“不留一点儿空隙”就感悟不了。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学生一下恍然大悟。“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说爬山虎有脚,学生一点也不相信。我让学生再去仔细观察,学生找到了那些细丝,他们开心地笑了。在教学中,多回顾生活,多让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学习起课文来就如鱼得水,触类旁通。

三、生活化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这一特点,我常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或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如:在教学《孔融让梨》一文后,我让学生回家后也学学,感受一番其中互敬互爱的亲情,并让学生想想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之间互相礼让的情景,做一个现实社会中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好少年,从中使学生深受启发和教育。又如:在教学古诗《忆江南》时,我会精心指导学生观察家乡的风景——山青、水秀、花红、柳绿,风景更胜江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生活化在教学中的参与性

理论只是书本知识,把理论知识多运用于生活中,能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在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学习,譬如让他们写导游词,推销地方特产,讲故事等。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学习完后,我就给学生说,如果你以后选择了导游这个职业,你该怎么给你的游客介绍桂林风光?学生们发言都踊跃,写出来的导游词都很精彩。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在课文结束之际,我问学生,家乡有这么好的特产,你能把它“卖”出去吗?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都说能。在“卖”的过程中,学生说了杨梅的各种特点,真的是极尽可能地卖啊!把课文内容多与生活实际相连,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创新的潜能也得到了爆发。

五、教学与生活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虽然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玩乐,但是也有他们自己喜欢的游戏,陪伴他们成长。如“过家家”、“丢手绢”、“逛超市”、以及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如“堆积木”、“拼图”等等深受小学生喜欢且百玩不厌的游戏。游戏的一项功能就是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如果将这些游戏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玩中学,不知不觉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这种知识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他们的生活知识,而且以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式呈现,对于小学生自主性学习和语言、思维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六、提升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浅出,将教学与生活完美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仅需要以上几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深刻的、理性的认识,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合理的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而不是刻意为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够不断的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从而更好的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促进教学,将教学与生活完美结合。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以生活为突破口,满足学生们的表達需求,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们学会懂得用语言表达感情,用文字记录生活。尽管习作教学千头万绪,但只要我们能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情趣习作,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情境中书写文字,表达情感,感悟出习作之窍。让多彩的生活成为精彩的习作之源,以精彩的习作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猜你喜欢
爬山虎习作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