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基于渤海大学的调研分析

2014-06-07 05:57韩亚超张春梅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校园政治

韩亚超,张春梅,曾 程(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低年级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基于渤海大学的调研分析

韩亚超,张春梅,曾 程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以渤海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为调查样本,对学生思想活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低年级大学生;思想现状;渤海大学

低年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也是整个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低年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成为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低年级大学生的思想活动现状,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本课题组通过问卷方式在渤海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中展开调查,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在增强对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方面有所帮助。

一、研究设计与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于2013年4-5月,对渤海大学大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19份,回收517份,回收率99.6%,其中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为96.7%。

考虑到专业差异及性别差异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本课题组根据文理专业兼顾、男女性别兼顾(与学校整体性别比例一致)原则确定了调查对象。对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105名学生、艺术与传媒学院广告学等专业的92名学生,进行了“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等方面问题的调查(如表1),共发放问卷394份,收回392份,有效问卷378份;对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125名学生,进行了“人文、历史常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调查,共发放问卷125份,收回125份,有效问卷124份。

表1 调查问卷设计构成

整个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以认真的态度填写问卷,采取现场问卷、现场收回的方式,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反映出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低年级大学生思想现状

当前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道德状况良好,对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广泛,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1.关注时事政治,对党和政府工作比较满意

(1)对“党的十八大”有一定关注,信任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能力。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及基本内容有所了解,47.09%的学生能对相关内容进行准确回答。82.01%的学生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其中,43.39%的学生坚定认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2020年能够实现”;38.62%的学生在此问题上持谨慎态度,选择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多数学生对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比较满意,“对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印象”:41.80%的学生首选“亲民、务实”,信任并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38.10%的学生选择“目前尚不明确”,同时他们期望新一届领导集体能将执政新风吹到基层,将改变作风与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期待党的作风能够更加务实和透明。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景看好,对党的反腐工作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经磨难,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当前社会转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形势下,78.83%的学生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形势看好,其中62.96%的学生认为未来经济发展“前途光明,充满挑战”,15.87%的学生选择“充满信心,潜力无限”。当问及“近期官员因腐败问题而落马的事件”时,78.32%的学生对党的反腐工作表示肯定并充满信心,其中10.05%的学生感到惩治腐败官员“大快民心”,21.16%的学生“看到我们党整治腐败的决心和态度”,49.21%的学生理性认为“抓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还有19.58%的学生认为当前一些反腐工作“只是暂时解决表面问题”,反腐的力度仍应加大。

2.社会责任感强,对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

(1)对社会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能够理性对待,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多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形成有引导作用”,69.8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影响”,13.23%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97.88%的学生能理性看待“小月月”“摔倒老人无人扶”等社会道德问题。对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和人情冷漠现象,50.79%的学生表示“很愤慨”,23.28%的学生认为一些行为“可以理解”。针对道德滑坡问题,85.72%的学生认为“最美乡村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学习”和“令人敬佩”,同时希望树立更多道德楷模来引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2)能够持科学的态度对待信仰和宗教问题。调查显示,88.36%的学生认为中国人有信仰,其中55.56%的学生能够“理性对待”信仰问题,认为应该信仰科学、真理,多数同学能够对宗教的性质有比较完整的了解。87.30%的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法轮功”“全能神教”等组织,其中61.90%的学生能明确判断这些组织“是邪教,应该坚决抵制”,25.4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存在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能够深层次分析邪教组织的存在原因及消除条件。

3.能感知长辈的关爱,基本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调查发现,当前低年级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比较融洽。86.24%的学生能够与父母“经常沟通联系并看望”。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感知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面对父母过度的关注和呵护”,87.30%的学生能够“理解”并认为“父母是为自己好”,仅有7.41%和3.17%的学生会认为“不理解,有自己的看法”及“干涉过多,讨厌”。在进入大学生活一学期后,77.25%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当前的为人处事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3.76%的学生觉得“有直接指导作用”。当“因某件事与父母看法不一致”时,大多数学生能采取合适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协商,33.33%的学生会选择“理解父母为自己好,但委婉说服”,39.68%的学生会选择“与父母商议,将父母的意见与自己的结合”。在“如何回馈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问题上,“自己学会独立,为家庭减少负担”“多和父母联系、交流,让他们放心”和“帮父母多做些家务”成为选择最多的三个途径,比率分别为40.74%、34.39%和16.40%。

(2)能与同学朋友友好相处,能正确处理发生的矛盾。寝室是学校中最小的单位,也是学生学习起居最重要的小家庭,寝室同学间能否和睦相处一直都是受到重视的校园安全问题。在调查中发现,68.65%的学生“愿意”与“其他班”或“其他专业”的学生混寝,其中,41.29%的学生认为混寝“可以广交朋友”,22.39%的学生认为对“开阔视野、扩宽知识领域”有积极作用,而22.39%和8.96%的学生分别出于“会因作息时间不同而影响学习、休息”和“不利于联系本班同学”等原因选择“不愿意”混寝。当问及“马加爵、药家鑫、复旦投毒等事件”时,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是由于“以偏激行为处理日常人际关系”及“心里扭曲,存在心理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而当自己与寝室同学发生矛盾时,62.69%的学生会“主动沟通,化解矛盾”,大部分学生在主动化解矛盾的同时选择“让时间去淡化矛盾”。

三、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低年级大学生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传统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作用被削弱,政治关注缺乏全面性

调查显示,“电脑、手机网络”仍是当前学生“获知国内国际重大新闻的主要渠道”,被79.89%的学生选择,远高于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新闻的比例(如图1)。

图1 获取国内国际重大新闻的主要渠道

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当前学生在校园内接触电视、报纸概率较低,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移动终端的方便、快捷、成本低等特性,使得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在学生中高度普及并迅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二是由于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的时政热点内容较少,又限于播放时间影响,降低了学生通过传统媒体获取有效信息的概率。长此以往,将导致传统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作用被削弱,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更容易出现难以辨别真伪,甚至被错误舆论煽动的现象。

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还发现,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对时事政治十分关注,但对于一些常识性的概念仍存在模糊认识。如面对“三公经费”等问题时,47.6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47.09%的学生“听说过,但不是十分清楚”,只有5.29%的学生“略知”,并能回答出部分答案。又如,问及“我国政府在对待黄岩岛、钓鱼岛等主权问题上的外交态度”时,只有23.28%的学生认为“十分强硬,有理有力有节”,大部分同学则认为我国政府在外交问题上“无实质性行动”“话语权仍处于弱势”(如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仍缺乏深度认识,在地区争端冲突问题上,也难以客观冷静的态度进行全面分析。

图2 对我国政府有关主权问题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获取国内国际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在面对网络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尤其是对党和政府恶意攻击等信息时,极易被错误的舆论操纵和利用,而这些现象更易发生在持“仅仅是浏览”“因好奇而关注”等态度的学生中(如图3),这些学生应当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

图3 对网络上出现的偏激、反动等不良信息的态度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卓有成效,对未开设的课程内容缺少了解

本次调查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卓有成效的,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课程内容能较好地被学生掌握,如通过大一上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在“人生价值实现的客观标准”“根据自身条件合理消费”等问题上能正确回答,同时在“恋爱与婚姻关系”“社会道德热点”等问题上能够持理性态度看待。

同时也发现,对于正在学习和还未开设的课程的知识,学生缺乏系统了解,以致可能产生错误的抵制学习的情绪,给统筹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带来现实的挑战。如问及“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等问题时,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仍处于学习阶段,多数学生,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难以对问题进行准确回答。此外,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还未学习,41.5%的学生难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大组成部分”作出准确回答;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仅有19.4%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理工类学生对这些课程缺乏重视,进入大学二年级之前也缺少系统学习,对基本原理掌握较少;另一方面,文科类学生虽已在高中对相关课程进行学习,但由于学习不深入和遗忘等原因,最终造成了已学知识掌握不牢,难以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运用的现象。

3.辅导员工作以事务性管理为主,与学生缺少良好沟通

“作为辅导员,核心工作应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在本次调查中却发现,辅导员日常工作主要以事务性管理为主,与学生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大多数学生感到辅导员老师很少关注学生个人的生活及心理问题。61.7%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扮演着“监督管理者”角色;而选择“知心朋友”“似父母”角色的学生仅有6.7%;有44.4%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对自己思想成长和学业进步发挥宏观积极引导和敦促作用”;多数同学认为辅导员“只在自己犯错误、出现问题时才找我”或对自己的成长和学习“不闻不问”。当学生遇到事情,或者觉得心理出现问题时,半数学生更倾向于“向亲朋好友咨询解决办法”,选择“向辅导员老师”“学校心理咨询室”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生仅有4. 8%。而应重视的是17.7%的学生会将问题“放在心里,不去解决”,久而久之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他人。

四、对策及思考

1.发挥高校教学资源优势,及时开展多形式的形势政策课教育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愿意在校园内听取学术讲座、报告,有41.29%的学生“想听,但没有自己喜欢的”。81.60%的学生有意愿参加“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雷锋精神学习小组”等学生社团。有88.56%的学生认为“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或素质拓展活动”对自己在“坚定信念、培养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方面有一定帮助。

针对当前低年级大学生对时政关注度高,却缺乏深度和全面性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发挥高校教学资源优势。一方面“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他们普遍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邀请权威专家举办针对性‘形势热点面对面’报告会,帮助学生释疑解惑。”[2]另一方面,应在学校监督管理下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党史学习小组”等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讨论的场所,并将形势政策课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使学生切身感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真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奉献力量。

2.丰富校园传统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搭建网络新媒体教育平台

高校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报纸作为校园主要舆论宣传工具,在改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学校精神风貌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有效举措推进传统校园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将广大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吸引到主流校园媒体上,突出传统校园媒体在传播主流思想信息时的首要地位,扭转传统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作用被削弱的趋势。如,针对网络新闻信息纷繁复杂等弊端,校园广播可以利用早、中餐时间,为学生转播中央电台的新闻报纸摘要,并在晚餐时间进行重播,同时开通学生热线,为学生提供新闻评论和学习交流的空间。应牢牢把握低年级大学生上网的特点,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开通网络选课、实时更新网络新闻,利用校园网络服务的便利性吸引学生主动上校园网站”[3]。此外,还应积极搭建网络新媒体教育平台,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与学生进行实时对话、讨论,一方面能为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能够加强与学生交流,提高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3.树立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职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当前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明确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特点的变化,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各项发展的需要”[4],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学习成材、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质。”[5]第二,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工作时,应多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地平等、宽容对待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在真诚地关心和爱护他,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潜移默化地把工作做到实处,使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得到最广泛的支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1]王政书.试论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4.

[2]王达品,冠红江,于海.2012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报告[J].北京教育:德育,2012(4):9.

[3]洪文建.低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基于福建省4所高校调查的视角[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04.

[4]徐超.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277.

[5]姜军委.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管理策略探索[J].大连大学学报,2009(5):129 132.

【责任编辑 李 艳】

Ideological Status of Lower Grade Undergraduateand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Research Analysis of Bohai University

Han Yachao,Zhang Chunmei,Zeng Cheng
(Colloge of Marxism,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

Taking the first 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Bohai University as the survey sample,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onducted on the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ctivities of students.The problems in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specially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are analyzed in depth.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lower grade undergraduate;ideological status;Bohai university

G 41

A

2095-5464(2014)01-0105-05

2013 06 19

201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KS018)。

韩亚超(1990),男,山西晋城人,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春梅(1966),女,河北滦县人,渤海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辅导员校园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