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咨询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2014-06-07 05:57冯丽娟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咨询室心理咨询问卷

冯丽娟(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

高校心理咨询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冯丽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并访谈。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总分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民族差异;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总分和需要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长期处于心理困惑、内心冲突的人是咨询首选对象;面对心理困难时,大学生倾向选择好友、父母进行求助,部分自己承受;对心理咨询师的首要要求是思想品德好,希望咨询室放松、安静、舒适、温馨;大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咨询内容选择不同性别、年龄的咨询师,且面谈咨询成为首选咨询方式;大部分人希望高校心理咨询免费,但认为测量和治疗可适当收费。研究初步结论认为,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态度与要求将为西北地区高校更优质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基础。

高校;心理咨询;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

自《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教育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十年政策推动,促进了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长足发展。从服务平台的搭建、服务体系的完善,到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无一不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支持性保障。

近年来,全国每年因心理疾病退学的大学生占退学总人数的54.4%[1],因心理健康问题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也有发生,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大学生心理求助倾向及对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信任和要求。多年前马建青[2]、钱兰英[3]、王水珍[4]、蒋重清[5]、胡伟国[6]等人的研究,或许也应该在新形势下给予新的完善。尤其针对西北地区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生活背景、地域环境也有很大差异,分析大学生心理咨询态度的民族差异,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不同认识与要求,帮助西北高校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一种时代需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西北地区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态度差异和认识要求,试图为西北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增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更具有时代感,并符合当地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甘肃省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城市学院的9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900份,其中“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简称ATSPPH)和“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调查表”各450份。问卷一回收442份,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94.6% (见表1);问卷二回收438份,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89.5%(见表2)。

2.研究方法

问卷ATSPPH中文修订版由郝志红和梁宝勇完成[7]。问卷共29个项目,分为4个维度: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性、对耻辱的容忍度、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开放性。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662、0.610、0.606和0.562,问卷总分一致性信度为0.810,高分者态度积极。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表1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的被试构成(N=418)

表2 《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调查问卷》的被试构成(N=392)

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调查问卷自编问卷编制过程如下:首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咨询对象、求助者、心理咨询内容、对咨询师的要求、对咨询室的要求以及高校心理咨询收费等六个开放式问题,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男生13人、女生17人)回答;然后,汇总整理收集到的答案,归纳相同或相似的答案,计算答案出现的频率,选择出现频率较高的作为正式问卷的主要构成选项;最后,参照马建青[2]、钱兰英[3]等人的研究问卷,对发展性咨询的相关内容和一些敏感性问题作了补充。最终问卷测查六个方面的问题:①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②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的求助对象;③在不同咨询内容情况下,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方式的选择;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师的品质要求;⑤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室的条件要求;⑥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收费的看法。问卷共32题,其中28个单项选择题,4个多项选择题。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1.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差异

从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来看(见表3),藏族与蒙古族大学生的积极性显著低于汉族、维吾尔族和回族大学生,这与他们不同的文化、宗教及生活习俗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相对于汉族学生来讲,藏族学生情感外露、开朗、喜欢参加集体活动[8];而蒙古族学生也好交际、性格外向,在人际关系上真诚、坦荡,心理健康原始分显著高于汉族学生[9]。正是因为他们生活环境的相对开放性,人际沟通亲和自然,社会支持相对较好,因而他们在面对心理困惑时的处理能力相对原始、自然、和谐;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传统观念比较强,可能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不高,语言沟通的障碍及文化差异也使他们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信任度不够,因而在高校心理咨询上持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表3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民族差异检验±s)

表3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民族差异检验±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信任性29.5±3.99 26.2±3.23 30.1±2.56 28.7±4.79 26.2±2.58 9.496***汉>藏,汉>蒙,维>藏,维>蒙容忍度18.7±2.69 16.4±2.39 18.8±3.34 18.0±2.61 17.6±1.85 6.765***汉>藏,维>藏,回>藏需要 25.2±4.03 22.5±3.47 24.8±3.66 24.3±3.62 23.3±2.42 4.850***汉>藏,汉>蒙,维>藏,回>藏开放性24.1±3.15 21.3±2.86 24.2±3.04 24.0±3.26 20.2±3.32 13.458***汉>藏,汉>蒙,维>藏,维>蒙,回>藏,回>蒙总分 97.2±10.56 86.5±6.87 97.9±9.08 94.0±10.93 87.2±5.15 14.244***汉>藏,汉>蒙,维>藏,维>蒙,回>藏,回>蒙

从性别角度而言(见表4),女生在总体求助与需要自知方面显著高于男生,这与部分国外研究[1011]及杨颖[12]、梅锦荣[13]的研究一致。21世纪新兴产业的频繁诞生导致当代年轻人对后现代文化的接纳与开放度逐渐增大,只是女生相对原始性别角色而言,依然延续了对情感需要与人际支持的诉求,更加感性地关注自己内心的不和谐状态,而男生在传统性别角色方面延续了坚强、担当与勇敢,理性面对是他们首选的处理问题方式,因而相对来说,女大学生更加关注自己是否需要心理求助。

表4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性别差异(s)

表4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性别差异(s)

项目性 别男女t信任性28.39±4.14 28.95±3.88-1.418容忍度18.13±2.77 18.29±2.73-0.575需要 23.90±4.00 25.02±3.80-2.913**开放性23.17±3.16 23.65±3.53-1.449总分 93.75±10.26 96.15±10.43-2.358*

2.对心理咨询对象的认识及求助对象的选择

研究显示,62%的大学生认为有心理障碍的人是心理咨询对象(见表5),该数值比1995年的调查结果下降20个百分点[2],这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开放密切相关,然而与东部地区相比,该比例仍然相对偏高。这或许意味着西北地区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对象的定位还不准确,概念还不太清晰,这就提醒西北地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深入大学生群体,相互交流体验,拓深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认识与接纳程度。

在求助对象上,调查发现,大学同学与好朋友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亲疏的不同概念,求助好友和求助大学同学的人数比例相差近50个百分点,而以往研究在这一点上并未做明确区分。另外,男女生在求助父母还是自己承受的问题上做法也不一样,这也与传统文化赋予男女两性不同的性别角色有关,女生相对来说对父母以及原生家庭的依恋更为深刻,遇到困难时也更加容易向家庭求助(见表6),这与东部地区大学生心理求助对象的选择倾向基本相同。

表5 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对象的定位

表6 大学生遇到心理困难如何选择求助对象

3.对高校心理咨询师和咨询室的要求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师的三个最重要品质要求是思想品德好、善解人意、懂得保密,女生对专业性更为强调(见表7)。大学生首次将思想品德好作为第一要求,这并不表现为地区间的差异,而表现为时间上的发展趋势。1995年选择思想品德好的比例是24.3%[2],2005年为33.8%[4],这次调查的结果是48.2%,女生更是达到52.7%,这可能与近年来社会舆论对人们道德水平的频繁呼吁有关,也与影视作品中对心理咨询、催眠治疗的艺术夸张有关,因而强化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行业的惧怕心理,由此可见,加强宣传与普及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重要性。

表7 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要求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期望是放松、安静、舒适与温馨,这与蒋重清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另外保密性也被格外强调(见表8)。大学生希望心理咨询室是心灵的避风港,希望舒适、温馨的环境布置可以最大化地弱化每位求助者心灵上的压抑、焦虑、浮躁与防御,带来一份宁静与安详,这一研究结论也为高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置提供了指导建议。

表8 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室的要求

4.对心理咨询师、咨询方式的选择及对咨询收费的看法

与1995年相比,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师的性别没有特别要求,选择均可的比例较高(见表9)。但在具体咨询内容上,仍然考虑了男女两性处理问题的差异,女性心理咨询师感性、理解、同理心强,因而在社交人际、情绪挫折、恋爱等问题方面,大学生明显倾向于选择女性心理咨询师;而男性心理咨询师理性、逻辑、直面问题,因而在个性潜能、择业求职等方面,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男性心理咨询师。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一定要兼顾两性角色的存在。从年龄角度来看,本次研究结果与1995年相比,大学生选择青年心理咨询师的倾向更加明显,尤其在恋爱和性问题上,极少有人选择老年心理咨询师,或许代沟问题已成为大学生选择心理咨询师的一个重要因素(见表10)。

在咨询方式上,西北地区大学生更倾向于面谈,选择电话和网络咨询的人较少,这并不说明他们心理咨询观念更为开放,而是因为其使用通讯和网络的频率相对滞后于东部地区,因而更加喜欢以直面的方式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见表11)。

从咨询收费上来看,钱兰英等人曾调查发现,赞成收费和反对收费的大学生人数比例相当,分别为35.8%、38.9%,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收费的态度较为保守[3](见表12)。

表9 大学生在不同咨询内容上对咨询师性别的选择%

表10 大学生在不同咨询内容上对咨询师年龄的选择%

表11 大学生在不同咨询内容上对心理咨询方式的选择%

表12 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收费的看法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梯队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别存在与特殊需要,应根据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与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面对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心理咨询师在交流方面可能存在语言障碍,应适度培养不同民族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如若考虑专职梯队与教师指标数量,也可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学院辅导员、团干部以及班主任的核心力量,为他们培训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的理论技巧,把他们培养成为一支强有力的兼职心理咨询工作梯队。

(2)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有心理障碍的人才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对象,甚至很多高校教师也对此看法深信不疑。因此,转变思想观念,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已迫在眉睫。心理健康的教育重在预防,并不是亡羊补牢,高校要着重在大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教育、性心理发展教育和心理发展与心理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他人存在心理困惑的可能性,让他们了解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自己更加充分地认识现实,以问题为中心,富有创造性地获得心理自助的技巧与能力,努力走向自我实现。

(3)多渠道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与普及。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可以最大化地为学生群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除了在高校开设大型心理健康公选课外,还可搭建多元心理沟通平台,利用网站、报纸、杂志、校广播站、横幅、板报、喷绘等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随机心理测试、现场心理辅导、专题心理讲座、心理电影赏析、心理知识交流、心理感受征文、心理话剧表演、心理游戏体验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求助概念,在心理辅导和训练中分享同辈经验,交流情感体验。

(4)加强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建设。新时期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特点与期待,首先从硬环境方面,不仅要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还可根据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多样化心理诉求,建设心理宣泄室、沙盘游戏室、团体咨询室、心灵书籍阅览室等,全面启动心理健康的服务工作。其次从软环境方面,强化青年心理咨询师的队伍建设,兼顾两性心理咨询师的配备,加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增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性,使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5)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弱化恐惧心理。近年来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陷入一个怪圈,一方面心理咨询工作者希望大学生认识到心理求助很平常,但另一方面又经常拿异常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强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同时忽略了对发展性咨询的宣传。不良的舆论导向给大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在群体中营造“异常”“变态”“自杀”等氛围渲染,造成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可以在学术界交流,面对学生则要有一种平常心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要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是个人成长、自我完善的一部分,同时着重加强发展性咨询的舆论导向,使高校心理咨询能在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1]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6 29.

[2]马建青,王东莉.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的调查分析:兼与高校咨询员看法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7 (9):25 32.

[3]钱兰英,王康平,王一为.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1):35 37.

[4]王水珍,邵国平.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变化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27 30.

[5]蒋重清,李敏,孟爽.大学新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5):517 519.

[6]胡伟国.地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0(3):75 77.

[7]郝志红,梁宝勇.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3):321 325. [8]祁乐瑛.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9]郑莉君.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人格特点的比较研究[J].前沿,2003(11):158 160.

[10]Good G E,Dell D M,Mintz L M.Male Role and Gender Role Conflict:Relations to Help Seeking in Men[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9,36:295 300.

[11]Flisher A J,DeBeer J P.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Receiving Counseling Servi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South Africa[J].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Counseling,2002,30(3):299 310.

[12]杨颖.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及其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13]梅锦荣,隋玉杰,曾建国.大学生的求助倾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4):210 221.

【责任编辑:孙 立】

Investigation and Strategies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n Universities

Feng Lijuan
(Education and Guidance Center of Students’Mental Health,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 730030,China)

900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nd completed professional questionnaires.The results show tha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ethnic on the total score and each dimension of the attitudes toward seeking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help scal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on the total score and needing dimension;College students believed those who in a long period of mental confusion and inner conflict were considered to be main objects to accep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Seeking help from good friends,parents,and self stand were the most ways coping psychological difficulty.For College students,counselor’moral character was the most important,at the same time,they hoped the counsel room was relax,quiet,comfortable and warm.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sulting content,College students would choose different counselors,and face-to-face counseling was their first choice.Most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be free of charge,but that mental test and psychotherapy could be paid appropriate fee.Preliminary study concluded that:College students’attitudes and demands towar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s and practical values for northwest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more high-quality counseling servic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help; attitude

G 449

A

2095-5464(2014)01-0109-06

2013 03 13

冯丽娟(1979),女,甘肃天水人,西北民族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咨询室心理咨询问卷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问卷网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