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真的心 守住最美的梦

2014-06-19 17:57孔庆河
未来英才 2014年5期
关键词:家长老师孩子

孔庆河

戴荔,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教师,任教15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创新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三人行全国优秀班主任”、“济宁市优秀教师”,全国第二届李镇西式好老师。济宁市优质课二等奖,全国课堂大赛小学组一等奖,山东省科研成果二等奖,曲阜市语文教学能手。是“济宁市师德报告团成员”,2013年在济宁各县区、各学校、湖北仙桃、菏泽单县、成武、莱芜等地做巡回报告。其在与家长沟通中,用爱改变孩子的做法以及在班级管理中,用活动实现孩子自我发展的做法,先后在2010、2011年两次接受中央电视七台采访,山东教育频道、山东济宁电视台采访。引起了较大范围的关注。

在她的小圈子里,熟悉的人都喊她“戴老板”,因为她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戴荔。一眼望去,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骨子里却坚强得要命,春风般的笑容像整天挂在脸上,笑起来像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她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爱画画,爱旅游,爱时尚——不过,她最爱的还是和她班的孩子们在一起。

十五年来,她从偏远乡村到城乡夹缝再到市直学校,每一次改变都是喜忧参半,不变的是她心中一直坚守那个梦想。在班主任这片平凡而美丽的土地上,她耕耘着,收获着……

走进每一个心灵

不能有被忽略的角落

当下,信息时代大变革,不仅改变了我们日常的联系方式,也改变了家校联系的方式。于是,许多事情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搞定了。家访,离学校越来越远,离老师越来越远,离孩子越来越远。可是,戴老师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另类”!

在一个孩子的自编小书《我老师》中写道:“我们老师有三大法宝——电动车、放大镜和照相机。”

几年来,戴老师就是带着她的三大法宝,先后进行了300多人次的家访,足迹遍布了她所教过的每一个孩子的家。

进行家访,是戴老师每带一个新班必做的首要的工作。谈起家访,至今她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学生家里的情形……

那是在15年前,她刚参加工作,怀揣一份激动与忐忑骑着自行车用了个半小时到了学生展飞的家。门口坐着一个中年妇女,正专心地挑着簸箕里的花生,“陌生人”的到来让她微微一惊。当戴老师说明来意,她又警觉地问道:“怎么着,我儿子又找事儿了?!”戴老师又是惊讶又是好笑,反复强调自己是一名新老师,答应孩子们要去他们家看看聊聊,并不是来告状的。而那位家长却仍然不敢相信,絮絮叨叨地说:“孩子没找事老师还家访?我儿子上了五年多学了也没见一个老师来啊,找了事儿也是我去学校……”当真正聊起来,特别是聊到孩子优点时,孩子妈妈来了兴致,言语之间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感。后来学生告诉我展飞妈妈在村子里一个劲地炫耀,就像大喇叭一样在村子里四处传播,戴老师一不小心就成了村里家喻户晓的“名人”……

现在想来,最初家访的目的都有些盲目,但也许正是那种没有功利的家访,让她有了别样的收获——那是一种通过努力,得到家长和孩子信任的满足与感动。

尽管家访占用了许多的双休日,还经常吃“闭门羹”,但她仍然乐此不疲。“爱孩子就要走近他们”,怀着那份美好,在那十几条蜿蜒的乡间小路上留下了戴老师青春的足迹。

2011年她接任了现在的班级,面对近70人庞大的队伍,面对城市的家长,她又开始犹豫,不知道该如何开启家访的这扇门。

在校长李成泉的再三鼓励下,她又整装出发,用脚步丈量着曲阜城区的大街小巷,走进了66名学生的家,开始了推开心灵之门的快乐之旅,孩子们像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着老师的到来。

城市的孩子家庭条件也不尽相同,有些条件较差的孩子比较自卑,怕戴老师嫌弃而不去家访。戴老师就在班里讲颜回的故事,她还告诉孩子们:“我不管你们住多么豪华的房子,拥有多值钱的东西,我只看大家的书橱,谁的书多我就最先去谁家,到时候我还会把每家的书橱都拍下来,大家一起评评谁是最富有的人。”打消了家庭条件较差孩子的自卑心理,为家访又扫清了一道路障。于是,孩子们像一个会过日子的家庭主妇一样小心翼翼地积攒着书,在阅读中在期盼中等着她的到来。

一个气温骤降的周末,戴老师一路顶风,用了40多分钟骑车来到了位于曲阜城郊的书院街道丰家村——科家。严格地说,科是一个学困生,他的爸爸为此深感忧虑。上学前爸爸从未打过他,就是因为一度亮红灯的成绩,一向疼爱他的爸爸还踢过他。戴老师和科爸爸做了一上午的长谈,告诉他:我们无法和别人比,因为每个孩子的起点都不一样,只要是孩子想学习、有进步,我们就应该感到满足!科上了一年级才慢慢看书,试着感受其中的滋味,仅仅一年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这种进步还不大吗?”

戴老师的来访,让科爸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做法,转变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戴老师又及时在班里表扬科的进步,在班里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得一直内向的他,脸上逐渐增添了自信的笑容,成绩也慢慢地赶上来了。

“每次从学生家走出来的时候,我的内心都被孩子们的纯真和家长的真情包围着,久久地温暖着。我特喜欢这种被孩子期待的感觉,喜欢这种传达爱体会爱的感觉,我喜欢他们,并且要让他们也感受得到!”每当聊起家访,戴老师眼睛里就会闪着光芒,便会沉浸在幸福的遐想之中。

她深深地感到,每当她踏入一个学生的家门,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孩子的心灵,走进了他们一家人的情感世界,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让她更加清楚,在班里不能有任何一处被遗忘的角落!

虽然,家访的经历也不全是快乐的回忆,被村头的恶犬咬伤过,被瓢泼的大雨淋透过,吃过闭门羹,坏过自行车,栽过路边沟……但在这条路上,戴老师一直前行,脚步越来越坚定,走得越来越远,路也越来越宽……

走出校门

给孩子们一个更精彩的世界

多少年来,戴老师为加强家校沟通做了那么多。家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也坐不住了,积极组建了家委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她的班级家委会应该是家庭委员最多的班级吧——66个学生50多个家委会成员。在她的带动下,家委会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每次假期开学,家长们都自觉的去刷教室,搞卫生,因为孩子们毕竟还比较小,做卫生不太彻底。2013年6月份,家委会成员聚在一起,给她的班级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荔之风中队”,还设计了队旗和队徽。一切准备就绪,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开始了……

于是,每到周末和假期,“荔之风”便刮起来了。

参观曲师大,让孩子们感受神圣的大学氛围,构筑心中的梦想……

游览三孔、孔子文化园,让孩子们了解家乡,走近圣人……

大沂河5公里徒步行走,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磨练坚强的意志……

微西小学手拉手、北孙徐小学联谊交友,让孩子们奉献爱心结交朋友……

参观曲阜电视台,让孩子们过足了主持人的瘾……

体验济宁科技馆,让孩子们惊叹于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

在当下,谈安全色变的校园。能如戴老师这样高调行事,带着学生到处跑的老师少之又少,真是“胆大包天”!

曾经的领导的顾虑:“小戴啊,安全有保障吗?”许多的同事多次提醒:“小戴啊,别折腾了,出了问题咱担待不起啊!”家长的不解:“到处跑啥,疯疯癫癫的。”戴老师深知安全重于天,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每次活动前戴老师都要进行周密的准备,考察活动地点,准备活动用品,联系车辆,发放安全告知书,召集家长商讨……

当看到看到孩子们活动前兴奋的期待,看到活动时孩子们快乐的神情,看到活动后孩子们满满的收获,越来越多的家长的认可了,一切都转化成了理解与支持。不但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活动的队伍,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加入了“义工”的队伍,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活动得范围越来越广,而孩子们的收获也越来越满……

在没有围墙的“学校”里,戴老师领着孩子们走进了更加精彩的世界,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了一页一页美好的回忆,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这也更加坚定戴老师的决心——坚持就是胜利!

爱上阅读 让生命卓而不凡

让孩子爱上阅读,是一项培根的工程。济宁学院二附小拥有一个举目皆书的校园,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与书籍为友,做精神贵族,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也催生了理想的成长文化生态,推动了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家庭的建设。

学校鼓励创新,鼓励老师们用自己的方式引领学生爱上阅读。2011年,刚刚学完拼音,戴老师就再一次购买了四百多元的图书,利用午读、课下时间给孩子们阅读,开始了自己的阅读计划:传递“金话筒”——读儿歌、讲故事、读绘本。

在那一年的时间里,不少孩子是在听读中拾级而上,慢慢步入了阅读之路。从听故事到讲故事,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戴老师和孩子们坚持故事活动,仅一年级讲了300多个故事,在讲故事中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给了胆量和勇气。

孩子们从感受动听的声音到自觉的进行阅读,收获令人惊喜。班内涌现了一批阅读量很大的孩子:一年级时吕智昂达231万字,张以恒108.5万字,颜宁馨118.6万字,邱小旗81.6万字,远远超过了课标的要求。现在,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无论阅读的量多还是量少,60多个孩子已经做到了坚持每天阅读!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事情呢?

后来,戴老师逐渐认识到仅有自己的努力还不行,只有把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孩子们才拥有一个完整的阅读世界。于是,推动亲子共读便成了她又一个努力的方向。戴老师将一些适合低年级阅读的数目以短信、博客的形式发给家长,号召家长大手拉小手,和孩子们一起走进阅读的世界。每次家访的时候,戴老师最先看的就是孩子家里的小书柜,并和学生在书柜前合影,以此来激励孩子们多读书,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也改变了家长对“课外书”的认识。

现在,这样触动心灵的阅读已是孩子们常态的生活方式。阅读慢慢超越了轰轰烈烈的表面阶段,进入了更深的心灵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孩子自觉地阅读适合的经典诗文、儿童文学,品味经典、深沉、伟大的作品,他们小小的生命因此变得卓尔不凡。

从老师领读到亲子共读,从讲故事到争夺金话筒奖,孩子们爱上了自己的声音,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展示的舞台,在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展现了蓬勃的张力!

用心写博 点亮生命的色彩

济宁学院二附小倡导“博客、漂书、论坛”活动,要求老师每学期至少写15篇博文。戴老师在新浪开通了博客,也开始了在写博中反思成长的历程,在繁琐而单一的班主任工作中沉淀出一种感悟和反思,记录下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不仅感受到新鲜与活力,还仿佛看到家长那关切的目光。

从接任一年级开始每天一篇从不间断,到现在为止写了700多篇60多万字的博文。有对初上一年级孩子拼音学法的指导,有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不断渗透,有阅读启蒙的引导,有日常习惯的约束,有孩子作品的精彩呈现,有每个孩子点滴的改变,有解答家长疑惑的书信,还有和家长携手探索教育孩子的经验……每天阅读她的博客几乎成了家长必做的功课,戴老师的博客也成了家长了解自己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了解班级了解学校的信息平台。在且行且思中,她也找到了教学的快乐,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

尤其是今年寒假,当她的博客写到40多万字时,感到脑子里空空的,怎么办?让学校的书更多的漂到我这里,自己又购买了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全套的专著,整个寒假就埋在这些书堆里啃,后来又陆续读了阿莫纳什维利的无分数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生活得怎么样》《孩子们一路平安》,周勇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读书、教书、写博文,日子过得丰盈富足。

在戴老师的带动之下,班里已经有50多个孩子开通了博客,写起了博文。孩子们晚上的学习之余,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是在家长的帮助之下,上传自己的照片、录音、博文,浏览同学的博客。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家长笑了,戴老师笑了……

结束语:

走在山东省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时时感受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熏染,与李校长的访谈,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优秀校长的教育使命担当,感受到他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珍视与热爱,更感受到他的教育智慧与赤城情怀。做有根的教育,育有魂的人才。“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已成为附小人共同的教育梦想和价值追求。日新又新,永无止境。李校长及附小人更希望用自己的探索带动更多的学校,让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今教育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家长老师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