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澄清正可期

2014-06-24 14:34墨煜
清风 2014年2期
关键词:贪腐禁令作风

文_墨煜

吏治澄清正可期

文_墨煜

一年前的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对于党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他说,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一年后的今天,证诸街谈巷议,以及党员干部的公论私言,党和干部队伍的作风正在实实在在的好转和变化,石有印,铁有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反腐败的实绩和改变作风的一系列措施,庄严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民生活大改变,国家实力大增强,国际地位大提高。但也沉淀了不少社会矛盾,积存了不少社会弊端。其中腐败和干部作风不正,无疑是国民最为痛恨、亟盼解决的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驾驭能力、执政水平、治国威信是一个巨大考验。

郭文纬先生是香港廉政公署原副专员、联合国反贪专家组唯一华人成员。近年来他一直在内地传播香港的反腐肃贪经验。几乎在每一次报告中,在每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强调得最多的一条经验就是领导人的政治决心。须知郭先生在香港廉署从业三十多年,亲身参与并见证了香港从贪腐到廉洁的整个过程,作为曾担任廉署“二把手”的他,其经验无疑是从客观事实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反腐肃贪,转变风气,领导人的政治决心有关键性作用,在中国过去的一年取得的初步成果中得到了印证。

习总书记刚当选后的几次重要讲话,都体现出勇于面对愈演愈烈的贪腐现实的勇气,和扭转这种严峻形势的决心。其鲜明之旗帜,坚决之态度,使人民群众疲惫的心理为之大振,使纪检监察等反腐战线的人们卯足了劲。一年来,“老虎”接连被打,“苍蝇”纷纷遭拍,奢华消费难再炫耀,公款吃喝东躲西藏,权力被逐步关进制度的笼子中,观其过程,快哉快哉。

在贪腐严重的情况下是教育更重要,还是惩处(执行)更重要?郭先生的观点是:惩处(执行)更重要。只有严肃惩处,严格执法,才有威慑力,才可能刹住腐败蔓延的势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执行力度,无论是查处的数量,还是查处的速度,都堪称空前。对于干部作风的转变更是连下十五道禁令,而且令行禁止,违禁者立即曝光处理。这些禁令有宏观层面的,更多的是微观层面的。不少老百姓积怨已久、司空见惯的问题在禁令中都有对应解决的招数。虽然有些招数看起来不新,譬如公款请客、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老问题的解决之道。但招招到位,条条落实,执行的力度之大,让敢于犯禁者受罚,心存侥幸者畏惧。

在中央的条条禁令下,在日益严密的多种监督下,社会上流传起官愈来愈难当的议论。如果认为这是事实则大谬。这种议论固然一方面反映了官员对权力开始有了敬畏感,对百姓开始有了谦卑心,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官员对于一系列禁令产生了过敏反应。至于“官不聊生”“公务员辞官下海潮”,则纯粹是夸张过甚之词,子虚乌有之事。君不见,想当官的人仍是车载斗量,上千人角逐一个官位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闻。别把百姓当弱智。并且,“官越来越难当”本就是个伪命题。硬要说官难当,必是挟权谋私者之言。

对于解决腐败问题的时间,郭文纬先生有一个观点,认为只要有决心,且反腐败制度执行到位,五年即可实现根本好转。这是他依据香港经验得出的时间表。从去年的情形来看,完全有这种可能。

如果以五年为期,今年便是关键的一年,去年只是反腐败的前哨战,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极其复杂艰巨的任务,不会骤胜,但也须一鼓作气,乘胜前进。民心在顺,民气可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反腐气势壮阔,春光满眼,令我们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贪腐禁令作风
白俄罗斯延长小麦粉和荞麦出口禁令
德国拟对危险农药实施出口禁令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贪腐搭档落马记
村官贪腐背后的权利困境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禁令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性生活10大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