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恨贪创造了“犭贪”

2014-06-24 14:34金寒梅
清风 2014年2期
关键词:禽兽包工头寒梅

文__金寒梅

古人恨贪创造了“犭贪”

文__金寒梅

明朝江南松江府华亭县城的城隍庙里,有一巨大而工艺精湛的砖雕壁照,上面刻着一只名为“犭贪”的怪兽,其状颇奇特,身上密布鳄鱼鳞状甲片、鹿腿、龙头、麒麟尾,大张饕餮之嘴,模样狰狞可恶。据地方史志记载,传说这只“犭贪”兽虽然占有了普天下的珍宝财物,然而欲壑难填,贪求无已,还妄想把天上的太阳摘下来据为己有,终因焦渴力竭掉进东海被淹死。

“犭贪”兽形象出现于明朝,恐怕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分不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和尚出身,坐天下之后,骨子里还有点平民意识,并确实高举起惩贪的杀手锏。朱元璋惩贪严酷,即便是自己的驸马爷走私茶叶获取暴利,也杀头了事;对于一些恶贪者,更是将其剥皮囊草以儆效尤。再说松江府地处江南的杭嘉湖平原,物阜民丰,贪官污吏刮地皮脂膏也浓,于是百姓创造了“犭贪”兽形象,贪字加反犬旁,使贪官形象巧妙地禽兽化,这是明代松江府一地人民的精妙创意,反映了古代民间痛恨贪腐的声音。

贪婪心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伴生物。贪污纳贿发展到成为社会公害,则必有其生成条件。《隋书・炀帝纪下》说:“政刑驰紊,贿货共行。”宽政宽刑、政刑松垮、纲纪紊乱,则贪污纳贿大行其道。一个神经正常的人绝不肯花费重金去贿赂一个乞丐,总是热衷于竞逐奔走于权门、豪门、利门,去寻找猎取自己谋官谋利的托底,这也是眼下钱权市场的交易状态,是反腐败的主攻目标。没有制衡的权力容易造成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只要贿赂的钥匙仍能打开权力系列中的某把锁,则必然会产生贪污纳贿的腐败分子。以贪诛死的贪夫殉财者不绝史书,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刘青山、张子善算起,也已有一长串名单了。

向权力贿赂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并非做官必贪,且不说焦裕禄、孔繁森等著名公仆,现在各级领导岗位上恪遵职责清正廉明者也不乏其人,否则,改革开放创造出来的兴旺局面是说不通的。即便是在“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也有自守清明廉洁的官员。晋朝广州刺史吴隐之的衙门外三十里处有一“贪泉”,民间传说饮此泉水者,即便是清廉者也会贪心勃发。吴隐之自度有君子不欺暗室、清正廉明、慎独自守能力,欣然饮之,还放歌言志:“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始终清廉操守、拒贿拒贡、秉公从政、安贫乐官而善终。王勃对吴隐之的为官自守功夫极为赏识,他借《滕王阁诗序》歌以咏之:“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后人还有“珍重平生清节在,不妨引满酌贪泉。”(明・尹凤岐)等赞咏诗。这就叫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如何让有权者“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我不禁想到了最近参加廉政教育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位手中掌握实权的建设官员,因为前两任接连出事,上任伊始确实是如履薄冰,敬畏权力。但有一件事情却让他的心理起了变化。有一次,一位包工头悄悄地来到他家,临走放了一个包一定要送给他。包工头走了,他打开包一看,吓得一身冷汗,是整整30万元人民币。夜里,他再也睡不着了。“这钱不能要!”他这么想,第二天就将30万元钱如数交给了单位里的纪检干部。这应该是一件“不想贪”的案例。谁知第二天有消息说,给他送钱的那位包工头突发脑溢血死了。于是,有一些人私下说这位官员如果不把钱上交,或许就会“天知地知谁也不知”。其实,这位官员心里也在这么想,多少有点不是滋味。于是,他的内心起了变化。后来,又有包工头悄悄上门,他就开始纳贿,从1万、2万到10余万元,累积受贿的金额早已超过了那一次的30万元……

猛兽要吃人,贪官吸国脂喝民血无异于禽兽。民间创造的那个“犭贪”,使贪官污吏沦为禽兽,真是精妙绝伦的构思,和珅拥有四年国赋的家产而仍未厌足,“犭贪”兽想独吞太阳而坠海淹死,实在不算夸张。《荀子・解蔽篇》曰:“故以贪鄙、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之也。”殷鉴就在眼前,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刘志军之类即是。

猜你喜欢
禽兽包工头寒梅
趣话“衣冠禽兽”
咏 松
寒梅
谁在偷懒
如花绽放
绿面朝上
衣冠“禽兽”
较量无声
徐寒梅:创新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
《亲爱的死鬼》——一帮禽兽全死在书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