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办公用房的“三重门”

2014-06-24 14:34周云
清风 2014年2期
关键词:三重门办公用房政策法规

文_周云

守好办公用房的“三重门”

文_周云

与舆论倍加关注的“三公”消费相比,办公用房的问题,受关注程度似乎相对较小。一方面,大约是因为办公用房的问题相对隐秘,而官员的办公室不是谁都可以去的。政府的用房标准,很多人也不清楚。因此办公用房超标不超标,是个不容易判定的问题。当然,当办公用房超标明显地呈现给世人的时候,公众的神经还是会受到刺激,这就是各地不断出现的豪华办公楼。另一方面,很多人对于办公用房超标的问题看得都不是那么严重——虽然超标了,但还是用于办公,又没进入领导的私囊中,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细究起来,办公用房尤其是一些重要官员办公室的不规范,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反映出的是官风党风出了问题,其严重程度并不比“三公”问题小。我国的公共资源并不丰富,因此更应该合理使用,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办公用房超标,就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众所周知,办公用房这一类固定资产的投资,往往耗资巨大,且在经济上没有太多回报,有多少资金耗费在这里,统计一下,想必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些钱如果能够节省一部分投在社会保障等更需要资金的领域,会有多大的社会效益啊!办公用房不规范的问题,还在于其容易成为一些部门小金库的渊薮、腐败的温床。因为有些部门将多余的办公用房用于经营,所得收入用于部门支出。

应该说,与公众和舆论对这一问题的波澜不惊相比,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倒是一直都很重视。各级政府清理、整顿办公用房的文件、政策很多,最权威的是1999年国家计委制定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2009年,国家发改委又重申了这一标准,沿用至今。

但经验告诉我们,某一个问题,如果国家非常重视,隔三差五就左一个政策、右一个规定,严行禁止,那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境地,解决起来困难重重,解决措施收效甚微。

最近,响应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整治奢靡之风等“四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了新的一轮规范办公用房的行动。关键的问题,是要对之前历次的整治行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运用到当前的工作当中去。否则,就难免有重蹈覆辙的危险。

之前多次规范办公用房的行动,虽然没有有效遏制诸多不规范的现象,但也不是一无所获。最大的成绩,是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虽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毕竟是提供了整治的依据,为今后的整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教训则主要在于政策法规执行不力,同时没有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所以,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规范办公用房的有效机制。

首先,加强审批,守好规范办公用房的前门。办公用房的建设资金,基本上来自财政拨款,因此在审批环节,就要严格把关,对于面积、装修等环节严格控制,保证办公用房的合理安排。不合乎规定的,一律不予审批,从源头上遏制办公用房的不规范使用。其次,加强监督,守好规范办公用房的中门。办公用房的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有上级部门的监督,缺乏群众监督。目前,各级政府都在“晒三公”,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如果能公开关于办公用房的各种信息,由“晒三公”变成“晒四公”,让群众能够参与监督,问题必然能够得到改进。第三,加强问责,守好规范办公用房的后门。近日,黑龙江贫困县海伦县修建豪华办公楼被媒体曝光后,该县提出了整改方案:多余的办公用房将被拍卖。这样的整改意见难以令人满意,因为没有看到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没有问责,就对相关党政部门和官员形成不了实质性的压力,规范办公用房工作的前景就难以令人乐观。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对于官员办公室,并非限制面积这么简单,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将反腐深入,从而倒逼官员改进工作作风,以勤政廉政的姿态为人民服务。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三重门办公用房政策法规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三重门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办公用房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评估研究
个人高净值客户跨境投资业务背景与需求分析
走进低幼图书世界的“三重门”
党纪条规摘录(十五)
湖南省知识产权服务业相关政策法规研究
超标办公楼如何不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