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的威慑力在于发现问题

2014-06-24 14:34闫群力
清风 2014年2期
关键词:王岐山巡视组中央纪委

文_闫群力

巡视的威慑力在于发现问题

文_闫群力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2012年11月15日新任总书记习近平与中外记者举行见面会时发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铿锵之语。他在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醒:“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应警惕啊!”特别是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随后新一轮反腐风暴拉开序幕,新的反腐号角已吹响。一年来已有近20名省部级高官落马。特别是王岐山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以来,反腐败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深度之广,尤其巡视工作大改革、大调整、大转变,成果显著,效果明显,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一致拥护和坚决支持。

巡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十多年来,党的巡视从酝酿提出、规定成立、开展工作到中央和地方巡视组建立、完善、改进,工作更加规范、具体和细化,意义更加重大、必需和紧迫,作用更加明显、突出和实效。

自从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逐步建立巡视制度”以来,2002年11月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2003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办公室。巡视机构设在中央纪委。同年7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组建五个地方巡视组之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了巡视机构,组建了专职巡视队伍。2004年1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制定了《关于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

2007年十七大提出:“完善巡视制度。”并将巡视制度正式写入党章,从而把这项工作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2009年7月2日,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标志着巡视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10年4月以后,中央相继出台了《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中央巡视组工作规则(试行)》《关于被巡视地区、单位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四个法规文件,进一步对巡视工作予以规范。

2012年8月7日,中央纪委、中组部印发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对县(市、区、旗)巡视工作实施办法》(中纪发〔2012〕17号)。2012年11月十八大强调指出,“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管理机构问题的决定》提出:“(应)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巡视巡出“老虎”

巡视就要“发现问题”,真正形成“震慑作用”;“敢于碰硬,发挥威慑力”。

在2013年5月召开的第一轮中央巡视工作动员会上,王岐山就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宏观上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规范及微观上的新部署、新要求和新举措,2013年10月第二轮中央巡视工作又进一步作出一系列部署。概括地说,主要包括巡视成员特别是巡视组组长要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报告”。

具体地说巡视工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第一,“下沉一级”。巡视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找关键问题,尤其要“强化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运用机动灵活的巡视工作方法,提高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的针对性,坚持到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

第二,“两个不能”。不能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不能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真正体现有腐必反、有贪必惩、有案必查的决心和信心,切实做到既打“老虎”,也拍“苍蝇”,不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能手软,绝不能姑息。巡视工作就要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证明,用实例取信。

第三,“抓住三点”。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明确指出,中央巡视工作要“接地气”,中央巡视组要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他反复强调,巡视工作一定要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提高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围绕“四个着力”开展巡视工作。王岐山明确指出,巡视工作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二是要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方面,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紧紧盯住,防止反弹;三是要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四是要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巡视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明确职责定位和确定主攻方向,集中主要精力和优势兵力,真正把巡视重点和重心用在深入及时“发现问题”、如实客观反映问题和积极推动解决问题上。坚决防止巡视工作职责错位、越位、空位、失位,避免巡视工作任务过多、过全、过滥、过繁。

第五,巡视工作要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不能留“死角”,不能有“空白点”,不能存在“盲区”“禁区”。

党的十八大后第一轮巡视发现了一批问题线索。2013年10月28日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这一案件正是由中央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线索。首轮巡视工作重点突出,方法务实创新,震慑效果明显,自身要求严格。实践证明,中央对巡视工作作出重大改进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适应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从严治党的要求,赢得了党心民心,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拥护。

习近平多次对巡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王岐山指出,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实践证明,十八大以来巡视目标更明确,巡视边界更清楚,巡视任务更具体,巡视操作更规范,巡视方法更实际,由此而来巡视成效更明显,巡视威慑力更凸现。

巡视组长“一次一授权”

要摘掉巡视组长的“铁帽子”,不能一次任命终身受用。

对巡视组来说,一是巡视组长“一次一授权”。王岐山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严格落实责任。巡视组组长不是“铁帽子”,一次一授权。要严守政治纪律、廉政纪律、保密纪律,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巡视队伍。巡视组长汇报巡视工作要“直指问题,成绩概要讲,问题展开说”。当前巡视工作面临复杂的问题,艰巨的任务,肩负重大的责任,已发挥特殊作用。“选准”巡视组长,“配强”巡视组员,至关重要。发挥好巡视组组长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加强巡视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真正“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巡视队伍”,就要优中选优,优化组合,优胜劣汰,才能永葆巡视工作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二是追究“失职”“渎职”这“两职”责任。巡视组成员中的特别巡视组长对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客观汇报,就是渎职”。要履行职责,切实肩负起发现问题的责任,不然的话,必须根据情况严格追究其“失职”“渎职”的责任。要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加强督办,及时将有关线索和问题移送相关部门。

三是坚持“三守”“三个不固定”。即巡视组特别巡视人员要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巡视组长不固定,巡视地区和单位不固定,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

四是坚持“四个以”反腐原则,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新精神。以聚焦中心任务、突出“四个着力”为指导,转职能,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为标准转方式,以“强化责任、务求实效”为原则转作风,以“领会中央精神,打牢思想基础;修订巡视条例,打牢制度基础;加强巡视指导,打牢实践基础;强化队伍建设,打牢组织基础”为重点转化成果,取得实效。

(作者系中纪委宣教室正局级干部)

猜你喜欢
王岐山巡视组中央纪委
福建省委第六巡视组走访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开展巡视延伸工作
王岐山达沃斯演讲备受瞩目
十一届省委第三轮巡视12个巡视组首批进驻完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简历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王岐山来到云南代表团
2016,哪些追逃新闻上了中央纪委网站头条?
对『 巡视组组长被查』的反思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9家央企“巡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