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组“寻蝇找虎”的威力

2014-06-24 14:34清风荷
清风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纪委巡视组中央纪委

文_清风荷

中央巡视组“寻蝇找虎”的威力

文_清风荷

1月8日,中央纪委委员、中央第三巡视组组长杨晓渡(现中纪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当日,中央纪委已对巡视移交的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江西省人大原副主任陈安众,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副总经理戴春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调查。“找出‘老虎’和‘苍蝇’,提高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印证了杨晓渡的说法,该网站1月8日刊文晒出2013年中央巡视工作成绩单:半年内,10个中央巡视组先后通过两轮巡视,根据线索立案调查六名省部级干部,几乎每月查出一名副部级以上官员……

巡视这招“杀手锏”

巡视组能从蛛丝马迹的谈话中找出一些官员的腐败气息,这是巡视组的“过人之处”和“绝招”,也是巡视组充分发挥威慑力的主要途径。

其实,通过巡视“既打苍蝇又打老虎”,并非党的十八后才有的新措施。追溯巡视制度,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就已有之,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据官方媒体的报道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此后巡视制度的发展脉络——

1996~1998年,中纪委先后派出了七批巡视组进行试点,对18个省和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巡视。1999年,中央组织了“三讲”教育专项巡视组到各地区部门进行巡视。2001年,中央纪委等联合派出了三批巡视组,对八个省、区进行了巡视。2003年,中央批准设立巡视工作办公室,作为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联席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2009年11月,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回顾过去不难发现,巡视制度对震慑贪腐现象的作用较为明显。2007年8月,时任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曾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通过当时的巡视,巡视组发现和督促解决了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问题,如盲目攀比、虚报浮夸,甚至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发现和纠正了一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等违纪违法行为;通过巡视还督促解决了一些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收受“红包”等问题等。

而通过巡视查找贪官,则最能体现巡视威慑力。早在2007年以前,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线索就难逃巡视组的“火眼金睛”,如被查处的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山西省委原副书记侯伍杰,江苏省委原常委、省委组织部原部长徐国健,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山东省委原副书记、青岛市委原书记杜世成,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等案件的部分线索,就是在巡视中发现的。

巡视组能从蛛丝马迹的谈话中找出一些官员的腐败气息,这是巡视组的“过人之处”和“绝招”,也是巡视组充分发挥威慑力的主要途径。众所周知的陈良宇案就是在2006年7月份调查上海社保资金案之后,巡视组在与上海中层官员的约谈中发现的。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案则是在与中央巡视组谈话时暴露的,他说:“来天津你们想办什么事儿就找我,市长办不了的事儿我都可以办。”就是这句话引起了巡视组的怀疑。可见,巡视组虽不直接对腐败官员采取强制性措施,但其发现问题的模式和能量足以令贪官胆寒。

巡视不走过场

怎样打消老百姓和部分专家对巡视中诸如“猫鼠博弈”的疑虑?发现了多少问题,找出了多少贪官,无疑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回答。

2013年的第一轮巡视(以下简称“第一轮巡视”),被部分反腐专家解读为“巡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结合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强硬的反腐决心来分析,十八大后的巡视工作无疑是将反腐倡廉持续推进的重要配套措施。有评论指出:党内巡视机制在本轮巡视中已回归到它最主要的反腐职能——发现和反映违法违纪线索上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用,将成为未来5年巡视的主要任务。”

2013年5月,中央向江西、湖北、内蒙古、贵州、重庆、中储粮、水利部、中国出版集团、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人民大学,派出了10个巡视组。这是十八大后中央派出的第一轮巡视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一再强调,要扎实做好巡视工作,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舆论指出,第一轮巡视已足以体现中央在兑现“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承诺。分析称,“寻虎找蝇”,既彰显出中央反腐利剑高悬的坚定决心,更呼应了公众对“巡视反腐”成果的新期待。

来自中央高层的决心之大,显示反腐态势进一步“高压化”。但是,面对腐败现象日益蔓延、腐败分子层出不穷的现状,第一轮巡视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发现腐败现象和地方官场的痼疾?在第一轮巡视“收官”之前,诸如此类的疑问曾被不少人反复追问。

公众之所以带有观望的心理,是因为巡视制度也有其“短板”。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成言曾撰文指出,巡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监督权威主要来源于上级组织,而并非来自于巡视组本身的权力。这就造成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对巡视组隆重接待,表示要大力配合巡视工作,并提供一切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对巡视组的工作存有心理戒备,对一些情况有意识地加以隐瞒,尽量展现其好的一面,掩盖其不足的一面。在相当程度上,这种状况使巡视组与被巡视单位之间形成类似猫与鼠的博弈关系。

怎样打消老百姓和部分专家对巡视中诸如“猫鼠博弈”的疑虑?发现了多少问题,找出了多少贪官,无疑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回答。至2013年8月,第一轮巡视的10个巡视组已完成对派驻地方和单位的巡查,发现了大量问题:

中储粮被巡视出“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湖北被巡视出“个别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一些基层单位和农村干部的腐败问题呈上升趋势”;内蒙古被巡视出“矿产资源配置、工程招投标等领域腐败问题比较突出”;重庆被巡视出“个别领导干部道德失范,国有企业存在腐败隐患,‘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贵州被巡视出“少数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土地出让等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中国出版集团被巡视出“有的领导人员存在一些违规违纪问题,有的单位买卖或者变相买卖书号、与民营企业等单位违规合作”;江西被巡视出“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存在插手工程建设项目、谋取私利、节假日收送红包礼金等问题”;中国进出口银行被巡视出“有的贷款发放不规范,存在廉政风险,有利用信贷权谋取私利的情形”……

根据第一轮巡视发现的腐败线索和其他不正之风,一批问题官员应声落马。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成为官方确认的、在第一轮巡视中第一个被中央巡视组“揪出”的副部级官员。据中纪委副书记张军介绍,2013年10月28日,中纪委立案调查的廖少华严重违法违纪案,就是巡视中发现的案件,“案件移交给中央纪委后,中央纪委优先办理,也就是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决定立案采取调查措施。”报道显示,在被中纪委宣布接受组织调查前一天,廖少华仍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身份主持召开了遵义市委常委会议。对于廖少华的闪电落马,有媒体评论指出,这令外界看到了巡视工作在反腐方面发挥的巨大威力。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统战部长王素毅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的信息,是在中央第四巡视组对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巡视的当月底被公布的。中央第四巡视组组长薛延忠在反馈巡视工作情况时表示,该地区在矿产资源配置、工程招投标等领域腐败问题比较突出。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王素毅落马的原因,与当地大兴土木搞楼堂馆所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腐败不无关联。在其之后,内蒙古亦有多名高级干部落马。

2013年10月16日,南京原市长季建业被中纪委从南京带走缘于中央巡视组的调查;2013年11月19日和2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连续发布消息: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陈安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也被解读为中央巡视组发现的“老虎”……

随着第一轮巡视“收官”,越来越多的贪官被查处或正在查处,越来越多的“四风”等问题被揭露和矫正,巡视的威慑力显露无疑。由此,民众的“巡视是不是走过场”等疑虑渐渐消退。“巡视能产生如此强烈反响的,并不多见。”第一轮巡视被众多民间人士和反腐专家形象地誉为“中央巡视反腐”。

巡视再“铺网”

第二轮中央巡视组巡视横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的特殊时段,这对于强化震慑、从严治党、推进反腐、护航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巡视制度历来被视为“反腐利器”,在第一轮巡视中,民间对巡视制度的关注度就一再攀高。根据本刊记者所获悉的民间信息,2013年以来,坊间议论最多的热点话题就是“巡视”“反腐”等,“原本很少关心时政的我们,如今每天都看电视、看报、上网,看看今天是不是又有贪官落马。”长沙市的诸多市民对记者说,十八大后的反腐高压态势令人振奋,而巡视无疑被市民公认为反腐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一轮巡视刚收尾,十八大后的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以下简称“第二轮巡视”)迅即启动,这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反腐不停步的强力节奏。2013年10月,第二轮巡视共分10个组,分别进驻山西、吉林、安徽、湖南、广东、云南、新华社、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三峡集团开展巡视。有评论称,第二轮中央巡视组巡视横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的特殊时段,这对于强化震慑、从严治党、推进反腐、护航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就中央高层频频释放的反腐信息来看,第二轮巡视无论在力度上还是深入程度,都是第一轮巡视的续写和深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决反对腐败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反腐专家和媒体评论一致认为,第二轮巡视把“火力”集中在领导干部身上,更加突出制度反腐的必要性。

在第二轮巡视工作启动之际,王岐山特别提出,要强化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坚持到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使巡视工作不断深入,“要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不能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不能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

从第二轮巡视工作的布局来看,此轮巡视的范围朝着“全覆盖”方向挺近。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全覆盖,即中纪委不仅要向政府部门派驻纪检机构,还将向中央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同时,巡视不仅要在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无论是谁,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地方党委书记在内,都为巡视监督的对象。

此外,中央军委近日印发了《中央军委关于开展巡视工作的决定》,对军队建立巡视制度、设置巡视机构、开展巡视工作作出总体部署。这意味着,第二轮巡视还亮出了“寻虎找蝇”的军队巡视制度王牌。

至本刊截稿时,第二轮巡视正在进行中,但此轮巡视的震慑力已初见成效,一些官员在被巡视期间落马就可佐证。据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底,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共完成对69个市(地、州、盟)、480个县(市、区、旗)及77个省直部门和98家省属国有企业、高校的巡视,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879件,其中厅局级和县处级干部线索562件;向组织(人事)部门移交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136件。

格外引人关注的是,在第二轮巡视中,已经出现了被挑落马下的省部级高官——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童名谦事发,距中央第十巡视组进驻湖南仅48天,这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央巡视工作的威慑力之强大。经中央纪委常委会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童名谦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来自相关方面的消息进一步证实,童名谦的落马与震惊全国的“衡阳人大贿选窝案”密切相关。中纪委发布的消息显示,童名谦在任湖南省衡阳市委书记期间,作为市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严肃换届纪律第一责任人,“不正确履行职责,对衡阳市人大选举湖南省人大代表前后暴露出的贿选问题,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导致发生严重的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的违纪违法案件。

时至今日,反腐专家和民众都在预期,第二轮巡视必将找出更大的“老虎”、更多的“苍蝇”。 童名谦绝不是十八大后第二轮巡视中唯一被查处的“重量级”问题官员,第二轮巡视也绝不会成为巡视史上的落幕之作。

猜你喜欢
中纪委巡视组中央纪委
福建省委第六巡视组走访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开展巡视延伸工作
被中纪委报告点名的4个事件
十一届省委第三轮巡视12个巡视组首批进驻完毕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2016,哪些追逃新闻上了中央纪委网站头条?
对『 巡视组组长被查』的反思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9家央企“巡视清单”
中纪委“打虎拍蝇”半年擒四虎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