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例应征男青年不同环境温度下心电图早期复极率调查

2014-07-11 08:37徐卫红于阿信王巍亚郝秀琳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室颤下壁导联

徐卫红 于阿信 王巍亚 郝秀琳

• 论著 •

1916例应征男青年不同环境温度下心电图早期复极率调查

徐卫红 于阿信 王巍亚 郝秀琳

目的 总结不同环境温度下应征男青年早期复极率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3年来1916例应征青年心电图的基本信息及心电图资料,分别统计出不同室温下体检出的早期复极发生率。结果 室温1~5℃时发生率32.01%,室温在5~10℃时,早复极发生率15.09%,室温在10~20℃时早复极发生率6.91%。结论 青年人中早复极不少见,但环境温度的改变直接影响其发生率。

心电图;环境温度;早复极;男青年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incidence of early repolarization rate of young men at different ambient temperature. Methods Collect the electrocardiograms of 1916 young men and calculate the early repolarization rate at different ambient temperature. Results The early repolarization rate is 32.01% at 1-5℃. The rate is 15.09% at 5-10℃.The rate is 6.91% at 10-20℃.Conclusion The early repolarization is not scare. However, it is related to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 Key words ] ECG; ambient temperature; early repolarization; incidence; young men

早复极是否与室颤相关,近年来引起了普遍关注,有报道猝死患者中,存在心电图下壁导联和左胸导联早期复极[1],故近几年征兵体检特别注意此项筛选,本组研究发现它的检出率与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用深圳产邦健ECG-1200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入选2008~2010年三年来1916名应征男青年,平均年龄20岁(±2岁),均为健康青年。

每日上午,安静、空腹状态下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标准[2]①V1~V3导联及肢体导联J点抬高0.1~0.4 mV,ST段抬高最明显可达0.3~0.4 mV,Ⅱ、Ⅲ、aVF导联的ST段抬高不超过0.2 mV,表现为ST段在Ⅱ导联比Ⅲ导联抬高更显著;②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0.1~0.6 mV,伴T波高尖对称直立,可达1 mV,R波升高,S波变小,③均无对应性导联的ST段降低改变。

2 结果

不同环境温度下早复极的检出率和导联分布见表。1916例应征青年中,共检出早复极355人,其中2008年在环境温度1~5℃时678例,检出217例早复极,发生率高达32.01%。其中右胸导联发生率24.78%,左胸导联发生率0.59%,下壁导联发生率3.24%,右胸和下壁导联发生率1.03%,广泛前壁和下壁发生率2.36%。2009年环境温度为5~10℃时,688例,检出107例,早复极发生率15.55%,其中右胸导联85例,占12.35%,左胸导联发生率3例,发生率0.44%,下壁导联检出8例,占1.16%,右胸和下壁检出7例发生率1.02%,广泛前壁和下壁4例,发生率0.58%。2010年室温10~20℃(使用电暖器)550人,检出38人,发生率6.91%,其中右胸导联28人,检出5.09%,左胸导联检出1人,发生率0.18%,下壁导联检出9人,发生率1.64%。

3 讨论

早复极是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正常人群发生率为1%~2%,而运动员中可高达10%,甚至在耐力训练的运动人群中高达100%,男性多见。以往认为心电图出现J波和早复极是良性的心电图改变,但近年来,临床对早复极再度重视,原因在于它可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特别是对无心脏病的年轻人群。2000年Antzelevitch依据临床前的试验结果提出,早复极并不是正常良性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很强的致心律失常危险性[3]。

心电图有早复极表现的患者多数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表现,类似心脏神经官能症,主要症状包括头昏、心悸、胸闷、疲劳、心前区不适、胸部刺痛或闷痛等。临床常有心动过缓,但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损害的证据。心电图表现在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会更加典型。特别是午休,夜间睡眠时,窦性心律减慢时ST段抬高更加明显。运动,情绪激动等应激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而迷走神经张力下降,心率增快,ST段可以回降到基线,早复极图形特征可以部分或全部消失。因而提示早复极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和交感神经张力下降有关[4]。本组355人早复极均发生在心率较慢时,跑步运动后,其中349人心率加快后ST段回到等电位线。6人心率加快后有ST段下移的情况。

表1 不同环境温度下早复极的检出率和导联分布

以往早复极与早复极综合征在心电图概念中常常被混为一谈。近年来认为早复极综合征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诊断[5]。2008年Haissaguerre等人提出心电图有早复极波(J波)者可伴有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资料表明,早复极波并不是良性心电图改变,其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可发生室速、室颤,室早猝死。因此,在2013年发表的遗传性心律失常国际专家共识中,早复极综合征为定义为:当患者存在早复极波的心电图改变,且存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不明原因的室颤或多形性室速)或猝死后尸检结果阴性而既往心电图存在早复极波时,可诊断为早复极综合征。之后,Heng提出了早复极常见的3种形态(切迹、顿挫、无切迹无顿挫),并根据J波的形态及特点进一步分为5型。其中早复极波伴有ST段水平或下斜形抬高改变的患者预后差。此后Antzelenvich按部位又提出新的分型与预警方法,其将J波分为3型1型:J波出现在前侧壁;2型:其出现在下壁;3型:J波出现在多部位型(下壁、前壁及侧壁)。其中3型发室颤的风险极高,可出现心脏电风暴。

本组男性青年的早复极发生在V1~V3导联,1916人中检出281人,检出率14.67%,低温时占11.40%,他们正处在人生的精力充沛青年时代,又多来自农村,经常从事体育锻练和体力劳动,均为健康男青年,无晕厥等病史,未列入Antzelenvich的分类中。外侧壁早期复极检出8人,占0.42%,低温环境时占0.21%,根据Antzelenvich的分类,其归为1型,发生室颤的风险很低,属于为良性早复极。下壁导联检出39人,占2.04%,低温时占1.15%,其室颤的危险虽高于1型,但室颤的发生风险仍低于3型;V1~V6导联和下壁检出20人,占1.04%,低温时占0.84%,该组早复极波的检出率虽较低,但是由于早复极波发生部位多,属于3型,发生室颤的风险远远高于1型和2型。

本组1916例,1~5℃时检出率32.01%;5-10℃时检出率15.09%;10-20℃时检出率6.90%,可见温度越低检出率越高,以V1~V3导联最多见。低温J波除直接影响心脏代谢及功能外,还可明显地损伤心外膜下的交感纤维,引起交感传入系统的抑制,破坏交感与迷走神经的平衡。而心内膜下的交感纤维受体温影响相对低,损伤小,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对J波的形成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起重要作用[6]。

早复极综合征心外膜动作电位降低,各层间的电压差较小,复极离散度增加较小,不容易发生心率失常。这种不同的电生理效应可能与Ito通道分布密度不同有关,Ito通道在右心室分布较高,而在左心室外膜分布较低[7]。

本组研究通过对比、发现J波在低温时检出率明显高于室温较高时,临床有低温性J波病人也有相当比例发生室速、室颤[6]。J波是早复极心电图的特征表现之一,其意味着心脏的复极离散度增大,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本研究发现环境温度的改变直接影响早期复极的发生率,为其它地区征兵体检出早期复极综合征提供了有益参考,但对早期复极者缺乏跟踪,以明确早复极对心率失常发生率、生存率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我国青年人早期复极检出率,以及与猝死、心律失常的关系。

[1] 杨延宗. 早复极综合征与特发性室颤[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5):335.

[2] 侯月梅. 早复极综合征危险分层初探[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 (5):331-332.

[3] 刘元生. 早复极综合征与Brugada综合征[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5):333-334.

[4] 黄织春. 早复极综合征的临床与心电图特征[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5):329.

[5] 郭继鸿. 早复极波的进展与分型[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3(4):299-312.

[6] 郭继鸿. 新概念新电图[M]. 第3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99-101.

[7] 池菊芳.郭航远. 如何鉴别早期复极综合征与Brugada综合征[J].心电学杂志,2010,29(1):41.

Investigation of early repolarization rate in 1916 young men at different ambient temperature

XU Wei-hong*, YU A-xin,WANG Wei-ya, HAO Xiu-lin. *Minquan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476000, China.

R540.41

A

2095-4220(2014)04-0203-02

2014-10-02)

(本文编辑:刘建国)

476000 民权,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徐卫红,郝秀琳);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于阿信,王巍亚)

猜你喜欢
室颤下壁导联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V1R 波增高、STV2 改变对下壁心梗的临床诊断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1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心电图F导联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普及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