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怎么会写信?

2014-07-24 23:44徐如松
新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伊格拉格凡卡

徐如松

教学《凡卡》(人教版六下)一课时,总有几个好问的学生问我:九岁的凡卡没爹没娘,生活连狗都不如,不可能上过学。他怎么会洋洋洒洒地给爷爷写下这么一封内容具体、句子通顺的信来呢?

每当面对学生这样的“质疑”,我都用“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是允许虚构的”来解释。我一直感觉这样的回答有些敷衍塞责,不能自圆其说。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圣手之一的契诃夫,在塑造凡卡这个人物形象时,不可能疏忽大意到让目不识丁的凡卡写出一封长信来的地步。

近期有机会细读了《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汝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4月,名著名译插图本:精华版),发现课文第14自然段“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一句,在这个译本中还有着一段“插叙”:

祖父把砍倒的云杉拖回老爷的家里,大家就动手装点它……忙得最起劲的是万卡喜爱的奥莉加·伊格娜季耶夫娜小姐。当初万卡的母亲佩拉格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莉加·伊格娜季耶夫娜就常给万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舞。可是等到佩拉格娅一死,孤儿万卡就给送到仆人的厨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后来又从厨房给送到莫斯科的鞋匠阿里亚希涅的铺子来了……

这段文字在选入课文时被编者删除了,只剩下第1句。其实,后面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它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凡卡一家的打工生活:九岁之前的一段时间,凡卡和母亲佩拉格娅,还有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一起在地主日发略维夫老爷家做工,爷爷是“守夜人”,母亲是“女仆”,小小的凡卡则算个“新居民子女”,跟着母亲生活,而老爷家的奥莉加·伊格娜季耶夫娜小姐则与凡卡两小无猜,情同手足,不仅给凡卡吃糖果,还教他念书、写字。这段时间凡卡的生活,物质条件虽然艰辛,却也不乏母爱与同伴。然天不遂人愿,母亲不幸去世,九岁的凡卡只能先寄居在爷爷膝下,而后又被送到了莫斯科阿里亚希涅鞋铺做起了童工……

从写作手法上看,这段叙述当属“补叙”,交代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九岁的凡卡之所以会断断续续写出一封信,既不是天才禀赋,也不是作家疏忽,而是奥莉加·伊格娜季耶夫娜小姐的“功劳”。凡卡到莫斯科鞋铺当学徒,既不是母亲心狠手辣,也不是爷爷放任不管,实在是生活所迫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段“补叙”不可简单地删除,因为它一方面可以解答凡卡怎么会写信这个疑惑,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感受凡卡的人物形象。当然,全盘照搬这段补叙也不足取,如何删改,考量的是编者的功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伊格拉格凡卡
美国拉格制造公司MAX-31 MK2冲锋枪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格列净片剂的含量
《凡卡》续写
2021年5月26日,保罗·伊格内修斯号航空母舰在大西洋演习期间发射SM-3导弹
缘起,缘灭
卡尔·拉格斐:落幕的时尚教父
卡尔·拉格斐:落幕的时尚教父
卡尔·拉格斐并没有标志性设计——但他创造了一类新的设计师
北加州雪岭露营夜宿伊格鲁
《凡卡》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