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资源在中英影评中的对比分析*

2014-07-31 07:06
关键词:级差态度理论

孙 驰

(南京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影评作为一种新兴的话语类型,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一些研究将重点放在影评的写作技巧上,一些则关注这种新兴话语的结构分布。本文主要关注评价理论中的三个构成要素及其子要素在中英两种影评中的分布情况,希望通过数据统计找到其中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并试图运用语言学中的理论分析这些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本文选用10篇汉语影评(主要是从专业电影杂志中选出)以及10篇英语影评(主要是从知名网站“烂番茄”中选出)。在选择英语影评时,主要选择了有“TOP CRITIC”标签的影评人,并且影评人必须是来自英语国家。此外,影评的长度也是有选择要求。几句话的影评不在选择范围之内,入选的语料必须是能构成一篇文章,这样就尽量确保了语料的信度和效度。

一、理论框架

评价理论由Martin提出,White对其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以两人的综合理论为框架进行分析。评价理论是一套运用言语来表达态度的系统。主要包括三个主系统,即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裁决和鉴赏。此系统的中心为情感系统。裁决系统和鉴赏系统以情感系统为基础。情感是一种心理反应,可分为品质情感、过程情感和评注情感。裁决系统主要是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评价语言使用者的行为,包括两个子系统,即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社会评判隶属于道德范畴,主要评价语言使用者的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韧不拔,社会约束隶属于法律范畴,主要评价行为的真实可靠性和正当性。鉴赏则是对文本/过程及现象的评价,包括反应、构成和价值。评价理论的第二大系统为介入系统,主要研究态度的来源,涉及自言和借言。借言包括投射、情感、让步等等。投射主要是通过引述或者转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级差主要是态度的程度变化,可以通过修饰语增强或者减弱。强调程度的上扬和下降称作语势;对人或物等不可分级范畴的清晰或模糊描述为聚焦。

二、样本分析

以英语影评中的一篇语料为例进行分析。(影评的网络地址为http://www.theglobeandmail.com/life/holiday-guide/holiday-survival-guide/her-spike-jonze-delivers-a-gentle-and-eccentric-lonely-guy-movie/article16003228/)

此样本中的第一段接连通过几个词来说明影片主题的奇怪,例如weird, geeky, eccentric等等。这些词鲜明地展示了此影评人的情感:对本片的新奇。而全篇影评也是围绕第一段进行展开,叙述影片有些荒诞怪异的表现手法。另外,通过样本开头的细节也能发现影片情节不同寻常,为接下来影评人情感的进一步展开做好了铺垫。

影评的倒数第二段同样有许多表现情感的关键词,如sad, uncertain, odd, meditation, loneliness,等等,同样非常清晰地奠定了影评的基调。原文如下:But what really saves it is its probing, uncertain search for meaning: It’s an odd, sad love story, combined with a meditation on technology as an accelerator of social loneliness.

这段影评同样涉及了态度中的裁决资源。例如,Some things about this Los Angeles of the future are much better that today: Density has replaced sprawl, so everyone lives in high-rises looking out over other high-rises (many of the exteriors were shot in Shanghai), to the thrum of a trancey aural wash of Arcade Fire music. They walk on elevated walkways and ride a subway system and work in rooms in velvety pastels. Poverty and cars seem relics of the past. In Theodore’s underpopulated workplace, everyone is polite and supportive.

这段主要描述了影片的背景,即未来的生活情况。第一句话就点明未来的洛杉矶比现在的生活状况要好很多,better一词是最为明显的社会评判。而本段的结尾也提到贫穷是过去的象征,未来的社会人们是礼貌的且互相支持,这一句话鲜明地表现了社会评判在影评中的使用。

对于鉴赏系统,这段影评也涉及到了。最明显的表现在以下这句话:

In the end, Her may be the high-tech cousin of She, the female figure at the heart of H. Rider Haggard’s 19th-century fantasy (the hero in that story was Horace Holly): She is a mind-reading immortal sorceress who can animate the dead; Her is a soft voice in your earpiece who can do all the same things.

这句话将评论的影片与19世纪一部著名的幻想小说相比较,认为全片的表现手法更加柔和,但是主题却是发人深省的,在娓娓道来中表达着深刻的哲理。这一句话也充分展示了影评中的鉴赏系统的使用。

这篇影评主要采用的是主观性的评述,涉及到介入系统中的自言,借言在影评中并未涉及。

此外,级差系统也有比较明显的涉及,经常使用一些修饰词加强话语中的语气。

三、对比分析

1.结构对比(宏观对比)

表1 评价资源在中英影评中的使用分布

从数据分布中可以发现,评价资源在中英影评中均有所涉及且分布的情况大致相同,即态度资源最多,而介入和级差系统稍少。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影评这种文体的特殊性所导致的。

文本的类型是由其中的必要步骤所决定的。影评的必要步骤就是展现态度,而影评是由影评人所撰写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主观烙印[1]。影评的目的可能是鼓励大众观看或者抵制某部电影,也可能是对影片所蕴含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不管是哪一种目的,影评人都是通过影评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态度,此过程也不可避免地使用了或积极或消极的词语和句子。正由于体裁的特殊性,所以评价资源在中英影评中的分布几乎类似。

但是,在结构分布上中英影评有一些差异。英文影评通常先叙述故事情节,然后给出态度。而中文影评大多先展示态度,故事情节并不一定是必须叙述的。这可能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所产生的,英语文化更加重视逻辑思维,故事情节和态度是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端点,只有两点相连,逻辑才能成行;而汉语文化中结果常常大于过程,观影者通常只关心态度,而对故事情节则并不那么关注。

2.具体对比(微观对比)

(1)态度系统

表2 态度资源中各子系统在中英影评中的使用分布

态度系统中的资源分布同样存在相同点,即鉴赏资源比重均是最大的,裁决资源处于中间位置,而情感资源分布是三者中最少的。造成这一现象的相同点前面也有所提及,主要是文本的特殊性。由于影评中的必要步骤是鉴赏电影,因此文本的展开必定是以鉴赏为中心的。而裁决和情感都是属于可选步骤,它们的分布必然没有鉴赏资源分布得广。

此外,英语影评要比中文影评更加频繁地使用裁决系统。这可以由高低语境理论解释,由于裁决系统涉及的信息主要关于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因此信息相对敏感。低语境文化传达信息时更加公开,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是清晰和具体的。关于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的信息补充能够完善影评内容,所以更易频繁使用。而高语境下(中国)的人们对于一般性的信息接受度较高,信息内容也常常是隐蔽和含蓄的。针对这些敏感信息,影评人通常不会过多的阐述和解释。

在情感系统的使用上,汉语影评比英语影评使用得频繁,这一现象同样可以由高低语境解释。高语境文化(中国)中的人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这也可以为他们挣得更多的正面子。同时在影评中表达个人情感,可以使受众更好地熟悉文本,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2)介入系统

自言和借言都出现在了中英影评中。但是,汉语影评在借言中常常提及媒体,甚至是官方权威部门;而英语影评的借言则通常以其他影评人的话语为主。这一现象可以由文化维度中的权力差距进行解释。权力差距较高的国家,比如中国,对于权威十分敬重,影评文本中如果出现了“据官方统计”等字眼,会让人觉得更加信服,更有权威性。而权力差距较低的国家,对权威的敏感度不高,信息获得的平台更为开放,拘束较小[2]。

(3)级差系统

级差系统中,中英影评的共同点是语势资源的分布均大于聚焦资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影评文本的特殊性,态度表达是影评文本的核心,而大多数态度是可以通过程度的上扬和减弱来完成,但其清晰和模糊却不一定能够展现出来。因此,语势资源的分布在中英影评中都占有绝对性的优势[3]。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影评的一些共性特征。首先,影评具有强烈的主观个人意愿。其次,评价理论中的三个系统在影评中均会涉及到,使用最为频繁的是态度系统。此外,在态度系统中,分布频率由大到小依次是鉴赏系统、裁决系统、情感系统。本文的分析总结旨在能够更好地解读影评文本,增强对影评的理解,提高影评的有效交流,由于语料库选用的数量不大,深入的研究仍然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杜莎莎.评论理论视角下的电影评论语篇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2] Hofstede G H.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M].2nd ed.London:Harper-Collins Business:1994:60-63.

[3] 何中清.评价理论中的“级差”范畴:发展与理论来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6): 10-18.

猜你喜欢
级差态度理论
级差会话隐涵推理的若干问题探析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专业录取规则介绍:级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