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市动画宏观文化资本因子分析(2008-2012)*

2014-08-08 01:0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产业园动漫文化产业

张 建 亮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公共学科部, 江苏苏州 215123)

江苏城市动画宏观文化资本因子分析(2008-2012)*

张 建 亮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公共学科部, 江苏苏州 215123)

动画宏观文化资本因子具体包含了城市的动画产业政策、城市成熟的文化底蕴或曰动画地理学特质、城市动画产业园区的集聚等。江苏苏南四市动画产业政策是比较健全的,但是政策上需要营造更多动画投融资、发行、版权服务、人才储备等软性环境;江苏城市动画的地理学特质也较为明显,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动画产业升级方面需要做更大的努力;江苏动画产业园区的集聚已经形成了市民空间的集聚,接下来要做的是迈向动画产业链的创意空间的集聚比如创意人才的集聚。

城市动画; 文化资本因子; 产业政策; 区域地理学; 产业园区集聚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城市经济迅速发展,都市空间和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潜力巨大的智力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资产密集型的文化产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在文化产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新型文化,并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这与世界文化产业的趋势是一致的,中国的动漫行业机遇凸显。动漫产业被誉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动画”的相关表述和博弈,已经在实践着一种新的文化资本的整合性产业范式。“文化资本”在如何叙述“中国动画”这一议题下,“城市动画”是作为思考中国动画的一个重要角度。[1]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全球趋势下,动画的发展将受制于城市文化、市民空间等文化基因,且依赖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布状况;同时,动画的后天发展受到城市文化资本与经济的关系影响,所以,加大文化资本的研究力度,深入分析动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资本宏观和微观因子,将有助于推进文化资本与动画经济之间的区域关系研究。

一、文化资本的概念与动画文化资本的因子

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1989年)首次提出完整的文化资本的概念。这个概念描述了文化与经济(资本)之间的关系,而且表示一种资本形式的文化。其具体表现为文化习性、文化产品、文化制度、文化能力等在内的文化资源的总和。索罗斯比(D. Throsby.)认为,文化资本是以财富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这种积累可能会随之引起物品和服务的不断递增。他认为文化资本不仅仅是一种资产,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目前在学界多引用布迪厄和索罗斯比等人的文化资本的概念,本文认为,城市动画文化资本因子分为宏观和微观因子。动画宏观文化资本因子具体包含了城市的动画产业政策、城市成熟的文化底蕴或曰动画地理学特质等;动画微观文化资本因子包含了动画作品、动画衍生品、城市动画的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人才受教育程度、城市动画创意等。以下将具体以宏观资本因子分析江苏动画产业的发展情况。

二、2008-2012年江苏城市动画宏观文化资本因子分析

1.动画产业政策

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来看,制度因素是一种城市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城市动画文化产业区位影响的制度因素主要是相关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文化产业政策及文化管理体制。城市动画产业能否在某一特定区域健康发展,有赖于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及体制因素。近年来,江苏省动漫服务外包发展迅速,江苏省目前承接的外包主要是欧美和日本动画公司的作品,欧美和日本将大量中低档次的动画制作和衍生品设计、生产发包给中国,降低了成本,同时江苏省还承接了世界上三维动画高水平制作的服务外包。

江苏省地方性动漫产业政策比较健全,各地都出台了扶持动漫发展的政策意见。2006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出台了《关于扶持苏州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苏园管〔2006〕11号)的文件;2006年11月,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129号)的文件;2010年2月,无锡市政府发布了《无锡市政府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锡政发〔2010〕24号);2007年7月,常州市政府发布了《常州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常政发〔2007〕115号)。江苏省动画产业从2004年以来,从省政府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发展动画的各种优惠政策,有力推动了了动画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依然处于‘政策市’阶段,过渡到‘市场市’尚需不断探索。”[2]

《江苏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中围绕动画创意外包的方向,提出了“重点打造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苏州动漫产业基地、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构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承接日韩、欧美动漫影视服务外包业务,鼓励原创动漫企业以品牌代理、出让等方式外包给营销策划及制造企业,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扩大动漫创意产业影响和辐射能力”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江苏动漫产业政策的连续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江苏动漫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理清了动漫产业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江苏各地动漫产业政策扶持的重点在于给动漫企业提供孵化器、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专项资金设立以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支持。

可以说,江苏动漫产业政策直接促进了江苏动漫产业园区“系统间的集聚”的建设,促进了动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江苏省动漫产业链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定位。但是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对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全国109家动画公司的政策调查,发现动漫产业政策的诸多问题已经显露端倪,并且成为制约动漫园区发展的隐性瓶颈。动画公司对于动漫产业园区的认同度主要集中于“兑现对原创动画相关奖励”、增大产业链合作机会、提供技术平台支持、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扩展融资渠道。在“人才储备”、“环境气氛”、“增加业务来源”等认同度很低。[3]在目前政策刚刚为动漫产业提供良性环境下,如何保证江苏动漫产业政策可持续性;如何保证在动漫企业盈利模式尚不明晰,实现动漫企业以动画制作为主的单一业态向动漫衍生品的转变,实现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与互动;如何保证创造动漫的融资、发行、版权服务等软性环境,从而留住优秀企业等等,均是江苏省动漫产业政策亟需考虑的要素。

2.城市成熟的文化底蕴或曰动画地理学特质

按照韦伯的理论,实际上,文化价值观的创新和扩展导致了江苏动画产业这个场域的兴盛和繁荣。从2005年开始,江苏的动画产业开始在全国迅速崛起,理解江苏动画产业的奇迹离不开对文化资本中江苏地理“场域”因素的探索。江苏这个长三角重要区域人的价值观的嬗变也清楚表明了这一地区城市动画精神的演化(见表1)。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分析,江苏长三角地区价值观的嬗变,特别是文学艺术的持久繁荣、经济上的“经世致用”、心理上的“精致典雅”等特征造就了动画精神的蓄积与勃发,在江苏的城市现代化中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导致了动漫文化资本积累。

表1 长三角地区的历史和现代文化嬗变

进入现代,人杰地灵的江苏从一开始就和动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动画的拓荒者——万氏兄弟都是江苏南京人,正是活泼丰盈的江苏民俗艺术、桨声灯影的秦淮风韵孕育了中国动画创始人最初的艺术情怀(详见表2)。

表2 江苏动画产业的萌芽

目前,江苏已经成为全国拥有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最多的省份,形成了以常州、无锡、苏州、南京四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为龙头的动画产业集群。据国家广电总局最新发布的《关于2012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发行情况的通告》,江苏省的苏州、无锡两个城市入选2012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分别位列全国城市排名第一和第七位。2012年,苏州市共有47部24737分钟原创动漫片获准发行,位列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十大城市榜首;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全年原创动画片产量16945分钟,约占我国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总产量的13.7%,位居全国第二。

Molotch(1996)认为地方文化与地方文化产品形象的象征意义交织在一起,形成地方特色。[4](PP.225-227)这充分说明了地理在文化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江苏省除了具备地理学上文化底蕴深厚、地理特色鲜明、动画人才辈出特点之外,更是在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上下了很大功力。苏州金笛卡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制作的水墨动画《姑苏繁华图》将传统水墨动画发扬光大。2013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产业沙龙之文化创意产业专场活动中,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也展示了水墨动画技术为基础制作的“长三角动漫嘉年华宣传片”、“体感交互的漫游系统”、“3D数字沙盘导示系统”等创意技术,让前来对接项目的企业家们大开眼界。如何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是很多江苏动画公司和高等院校一直在动画制作和人才培养中重点思考的问题。苏州天润安鼎动画有限公司创作的动画电影《年年窗花俏》、《寻虫记》将传统文化中的剪纸艺术与三维动画结合;苏州士奥动画制作的《欢欢喜喜闹园林》将苏州园林艺术打造成动画电影,让园林的亭台阁榭富有动画特色,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开创。

3.城市动画产业园区的集聚

Pratt(1999)认为由于文化产业集群与日益增强的学习创新能力间的明显联系,意味着完全发展的文化经济经常在大城市出现。[5]动漫产业属于典型的创意产业,从地理空间分布上讲,主要集聚分布于大城市中;同时动漫产业又高度依赖技术,因此也具有高科技产业的特征。张弘认为1990s后长三角城市化进程中开发区带动城市化。[6]当经济的重心从制造业转向商业和创意产业,城市也将会引领未来经济的发展。在江苏城市向动画产业园区的转变,可以被视为一种这样的进化价值观:江苏省苏南地区地缘共同体发展为精神共同体,这是一种动画的精神共同体,正在由地理的物理空间转化为一种社会文化空间,是一种动画社会资源的集聚。园区成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动画产业园区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城市文化的复兴。

根据经济学家波特的理论,所谓产业集群,即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集中的现象。产业集群有着巨大的规模效应,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增强竞争力。江苏动漫产业在南京、苏锡常动漫企业的集聚就可以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按照哈贝马斯的空间理论,创意产业区既需具备生产功能,又得满足从业者的生活、休憩与交流等以促进创意的生产。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目前江苏很多的创意产业园区仍然在形成城市都市空间独立的单元方面做得不够。

江苏地方动画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一种空间集聚形式,空间集聚逐渐形成被广泛认可的产业价值观和理念,形成一种独特的动画区域文化。各地动画产业园区已经逐渐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着区域整体实力提升。江苏省已建成13个国家级、27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7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6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4个国家级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江苏省动画产业聚集情况具体参考表3。

表3 江苏文化产业园区(动漫为主)分布表

*注:上述所列是江苏动漫分布的主要文化产业园区

动画产业园区场域的生长与扩散对都市社会文化空间影响。江苏动画创意产业园的集聚大大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转型升级与创意空间生长,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功能转换和提升,将塑造全新的城市节点空间和带动城市社会、文化的空间重组。

江苏文化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聚集,但是也存在着规模不大(区域聚集了一批与文化并无多大关联的企业)、功能不全(有些区域里聚集了化工企业,也被称为动漫园)、层次不高(借文化园之名圈地搞房地产)问题,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目前,相关政策显示,江苏省将对文化产业园区加强动态管理,明确退出机制。这也意味着江苏省希望通过优化布局、提高创研能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完善退出机制等措施,筛选一批具有鲜明产业定位、集聚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文化企业和有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态势的园区,加以重点扶持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7]

江苏省目前产业园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是否与市民社会匹配?公共的市民空间的成熟程度是否能够代表了动漫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这些问题也是江苏动漫创意产业园区需要思考的要素之一。大多数学者研究表明,创意产业区发展偏好大都市的旧仓库、旧工厂和内城等。创意产业总是在创意环境较好的大都市内城或边缘,尤其是工业建筑遗产区优先形成和快速成长,最后带动大都市全面的文化复兴与重构。2013年,位于姑苏区胥江畔的“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这是一个利用老厂房改造的产业园。注入创新创意灵魂后,老厂房变身为集传统工艺文化与时尚创意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目前已有15家企业签约入驻。这跟中国动画创意产业园的象征“798”艺术区相似。动画产业园区集中在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而且,其重点考虑的是动画发展的产业链要素。

根据日本动漫产业链的新的发展趋势——蜂窝型现代动漫产业链。日本动漫产业集聚的模式已经改变了传统单线型动漫产业链,日本动漫产业链上,文化机构、行业协会、动漫企业和营销推广机构共同构成了动漫产业的空间组织。其演化过程,充分说明了动漫企业已经进入了分工深化和企业组织形式阶段,而且“也顺应了创意经济对企业空间组织的时代要求:灵活、多样与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集聚。”[8]日本动漫产业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东京的动漫企业分为总生产商、承包商和制造商。[9]据调研,江苏省动漫产业园区的集聚,目前集中在企业和个人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产业园区动画产业政策大多是通过政府通过行政力量和优惠政策进行引导,产业园区内动漫企业间自发形成的既竞争又协作的关系较弱。创意人才的集聚是产业园区聚集空间的内在需求,也是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方面江苏动漫产业园区的聚集还“缺乏专业化与分工,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各产业基地布局分散,发展规模偏小,同质化严重。缺少核心产业,产业链不完整,平台不健全。”[10]另据专家分析,“地域性质的文化创意专项基金繁多,如常州、杭州、上海、海南、广东、天津、新疆等地均建立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但均表现平平。这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如果未找到适当出路,是否会出现 ‘文化圈地’现象?从2005年中国动漫这一典型的文化创意细分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到,产业园区并不能解决一个行业发展的困局。”[11]

结语

以上从三个宏观资本因子具体考察了江苏城市动画发展的问题,我们发现江苏苏南四市动画产业政策是比较健全的,但是政策上需要营造更多动画投融资、发行、版权服务、人才储备等软性环境;江苏城市动画的地理学特质较为明显,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动画产业升级方面还要做更大的努力;江苏动画产业园区的集聚已经形成了市民空间的集聚,接下来的关键是迈向动画产业链的创意空间的集聚,比如创意人才的集聚。

[1]张建亮.文化资本视域下的中国动画博弈[J].大舞台,2012(12).

[2]岳晓英.江苏动画产业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特色研究[J].中国电视,2010(9).

[3]高薇华.中国动漫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展望[J].传媒,2008(3).

[4]Scott A.TheCity:LosAngelesandUrbanTheoryattheEndoftheTwentiethCenturyBerkerleyandLosAngeles[M].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

[5]Pratt C.Urban Regeneration:From the Arts“Feel Good” Factor to the Cultural Economy:A Case Study of Hoxton[J].UrbanStudies,2009(46).

[6]张弘.开发区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城市化模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1(6).

[7]江苏将实行文化产业园区退出机制[EB/OL].http://comic.people.com.cn/n/2013/0521/c122366-21557078.html.

[8]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9]褚劲风.东京动漫产业集聚空间组织与空间优化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9(6).

[10]戈雪梅,周安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动漫产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子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33).

[11]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发展中存在两大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2-08-17(04).

(责任编辑 光 翟)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文化资本在江苏动漫外包中的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40021)。

2013-12-18

张建亮,男,山西原平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公共学科部副教授。

F127

A

1671-1696(2014)04-0072-05

猜你喜欢
产业园动漫文化产业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