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节俭思想与大学生节约文化素质教育

2014-08-15 00:44孙树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节约思想大学生

孙树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经济管理与法律系,山东 东营257000)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崇俭节用”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极其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毛泽东指出:“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1]在新的形势下充分挖掘和发挥崇俭节用思想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正确的节约文化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节俭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折射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彰显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把“崇俭节用”思想作为个人生存乃至国家治理的法宝之一。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迷恋奢华会使人误入歧途,迷失自我。因此,人追求幸福就要“知足之足,常足矣”。作为一国之君追求淫靡的生活,国家就危险了。在他看来,“崇俭节用”也是治国安邦的良策,所以他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同样主张“崇俭节用”,他以“仁爱”为核心,以“礼”为要求提出了节俭、爱人的道德观。孔子说:“仁者,人也”,“仁”是人们的道德自觉,要达致“仁”的境界需要“礼制”的恢复,这包括在消费方面应做到“节用以礼”。物质资源有限,而人的欲望则是无止境的。同时,人的消费不应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享受,更要注重人的精神培养,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要求人们从道德上约束自己,反对铺张浪费。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认为节俭关乎国家命运,“俭节则昌,淫逸则亡”,提倡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王公贵族不顾人民死活而追求享乐,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极力主张“崇俭节用”。墨家在践行节俭思想方面以身作则,他们自觉降低自己衣食住行的标准,同时反对“厚葬”,反对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而追求享乐。儒家的节俭思想建立在“知足”说的原则下,墨家的节用思想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有关,但他们倡导的消费理念却是相同的。即提倡节俭,其主张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生存智慧和优良传统。

(二)传统节俭思想的时代价值

历史舞台,过客缤纷,披览古今,决定各色人等、历代王朝等成败兴亡的固然非止一端,但勤俭抑或奢侈确实是影响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深刻总结了一个王朝从兴旺发达到灰飞烟灭的历史教训,可谓是一语中的。勤俭兴邦、奢侈亡国,历史的教训值得吸取。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当代借鉴意义在于: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由于各国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由此带来了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恶果。从环境变化的情况来看,我国相继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雾霾天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已经难以见到一片净土了。这警示我们,以破坏生态环境、拼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无疑是饮鸩止渴、难以持续。从全社会的消费取向看,一味贪大、贪洋,讲阔气、摆排场已成为社会的痼疾。仅从国人每年餐桌浪费的粮食看,就十分惊人。大学生是一个巨大的纯粹消费性群体,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从小衣食无忧,喜欢新潮,如穿衣、手机等的消费,追求时尚,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文化教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设节约型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南宋学者吕中曾对宋太祖赵匡胤艰苦朴素,特别是严格教育子女评论道:“创业之君,后世所视以为规范也;宫闱之地,四方所视以为仪刑也。一人之奢俭者虽微,而关于千万世者为甚大;致谨于服色者虽小,而关于千万里者为甚远。”这里讲的是统治者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只有从我做起,才能够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文化教育,不但是服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二、传统节俭思想是大学生节约文化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传统节俭思想是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文化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所谓载体是指在节约文化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

(一)利用传统节俭思想的物质载体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文化观教育

大学生节约文化观教育的物质载体是指通过具体的物质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文化思想教育。传统节俭思想的物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历史文化遗存、革命旧址和遗址、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革命时期的器具和其他物品、丰富的文献资料、文艺文学作品、历代民间传说、影视资料等等。这些资源地域分布广泛,浩如烟海,可以说,凡是有我们先民,特别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凡是有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战斗生活过的地方都有广泛的遗存,数不胜数。在教学中,可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将大学生节约文化教育课堂延伸到各种革命旧址、遗址和纪念馆,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把老一辈革命家使用过的器具、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物品等一些实物、相关的文献资料,拍成影像,用于课堂教学,把中华民族千百来形成的崇俭节用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二)利用传统节俭思想的文化载体对进行大学生节约文化观教育

大学生节约文化思想教育的文化载体是指在节约文化教育过程中,将节约文化教育内容寓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两课”、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整体推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节约文化素质,实现节约思想教育的目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极其丰富,既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如广播、电视、报纸等的作用,切实增强传统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又要重视掌握新兴媒体如互联网、微博、微信等话语权,发挥好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掌握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经验总结。1939年,毛泽东曾谆谆教导青年们:“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你们要代表全国大多数老百姓,代表一切爱国的人,抗日的人,求中国独立、自由、幸福的人,并且是要永远的代表他们。将来你们老了,教育你们的儿子也要代表他们,儿子再告诉孙子,孙子再告诉孙子,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并且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传遍全中国,不达目的不止。我们一定要这样努力去做,长期去做,一定要把革命干成功,干到底。模范青年们,你们要切记这一点——‘永久奋斗’。”[2]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期间毛泽东曾多次向人们讲愚公移山的故事。毛泽东格外看重它,因为它的寓意里蕴藏着党的宗旨:一个是横向的,要争取最广泛的群众一起奋斗;一个是纵向的,要一代一代地艰苦奋斗,这体现了毛泽东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瞻远瞩。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独立解放的任务总是要完成的,而且这种时机已经到来了。一百多年来无数先烈所怀抱的宏大志愿,一定要由我们这一代人去实现,谁要阻止,到底阻止不了的。”[3]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革命的人们都为即将迎来的新社会、新生活而欢欣鼓舞。而毛泽东又及时向全党敲响警钟,警惕重犯胜利时的错误,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认为在现有条件和经济基础上,只有强调艰苦奋斗,经历数代人、花费一百年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曾将20世纪末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而西方人认为“微不足道”的目标,称作“雄心勃勃的计划”和雄心壮志。而为了实现“第二步”小康的目标,“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精神的反映,并特别指出要保持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他深刻地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到的经验。”[5]从长远来看,我们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要提倡艰苦奋斗。邓小平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艰苦创业,后来日子稍微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于是,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等等,都出来了。我对外国人讲,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认为只有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上网的主要载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能终端是人感官的延伸,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借鉴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既要大力巩固传统媒体优势,又要与时俱进,形成新的传媒优势,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建立起覆盖校园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打造全天候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平台,牢牢占领舆论阵地。坚持建管结合,创新校园治理方式,由网络管理向网络治理转变,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激发出大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报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

(三)利用传统节俭思想的活动载体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文化思想教育

大学生节约文化教育的活动载体是指由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对大学生施加节俭思想影响的活动过程。中华民族形成的节俭思想是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文化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使节约文化教育的内容“活化”,使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接受节约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多种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活动中使大学生受到教育。可以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的评比活动;通过实施“光盘行动”,让大学生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勿以善小而不为,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现象。通过这些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教育和引导他们敢于正视困难,吃苦在先,享受在后,顽强拼搏,树立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创业,以自己的知识能力和顽强斗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利用传统节俭思想的大众传播载体对大学生进行节俭文化教育

大学生节约文化教育的大众传播载体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向大学生传播节约思想教育内容,使其在接受广泛信息的同时接受节约文化思想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可通过开辟红色宣传栏,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学校有关部门合作,定期举办红色讲坛、红色论坛活动,扩大节约文化的舆论阵地;通过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如《雷锋》《创业》等经典影片,弘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懂得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也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正日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充分利用这些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文化教育,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认知、价值、态度和行动进行正确引导,以其特有的方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其能够明确目标方向、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转变思想观念。

三、创新大学生节约文化观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创新要体现通俗化原则

中华民族在生生不息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崇俭节用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含有丰富的哲理,其中蕴含着历代治国理政的经验,对其通俗地解读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功能,把深奥的思想、艰涩的语言,用生动的、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学生接受它、信服它,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做到通俗化。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方式要多样化。要改变传统的单项注入式教学,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设置问题,用生动鲜活的实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改善教学氛围,采用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参考资料,观看影视资料,讨论、演讲、辩论,写读书心得、论文等形式,全方位地调动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从而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内涵、精髓与本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毛泽东曾深刻地指出:“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7]语言是否生动形象,直接影响思想理论课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目前全国高校尚未开设针对大学生节约文化思想教育的课程,这就需要与“两课”的内容结合起来。这里既有如何结合的问题,也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要在抓住理论的根本前提下,改变过分抽象化的理论概括和枯燥化的语言表达现状,语言要通俗易懂,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要充分发挥好我国传统优秀节俭文化中的经典性语言的优势,来概括和阐释崇俭节用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

(二)创新要体现形象化原则

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节约文化观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要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形象化。邓小平曾经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所讲内容与播放视频资料结合起来,利用形象化的电影、电视、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种载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由此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歌舞、小品等形式,在大学生中宣传普及节俭思想。

(三)创新要体现现代化原则

在当今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化、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网络媒体给高校大学生节约文化观的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创新传播平台和机制的选择利用都至关重要。高校门户新闻网站、校园BBS等网络舆论平台,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要积极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和互联网传播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趋势,运用网络视频、QQ空间、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拓宽节约文化教育内容的传播渠道,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传播体系,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节约文化传播的现代化。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立健全网络节约文化教育网页或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活动,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科学鉴别,增强“免疫力”,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不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社会成功人士在网上谈经历、讲体会、论人生,用典型事例感染和激励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强化网络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把中国传统节约文化、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优秀传统节约文化,在校园门户网站上进行宣传。

(四)创新要坚持“三进”原则

所谓“三进”指的是节约文化教育要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首先要积极推进节约文化教育“进校园”。这就要求把节约文化教育纳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努力营造节约文化校园传播与教育的氛围。坚持先进文化与节约文化有机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以节约文化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利用校报、学报、广播、电视等媒体,使节约文化在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让广大师生在体验式、情景式、渗透式的教育教学中受到熏陶,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其次要使节约文化教育“进课堂”。把节约文化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质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计划。在“两课”中都可以而且应当贯穿节约文化的内容,或者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要通过完善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师对节约文化进课堂的认识和重视,并健全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再次要积极推进节约文化“进教材”。主要围绕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传统节约文化的丰富内容,认识到节约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握中华民族在发展中所创造的节约文化的丰富内涵、实质和时代意义,从中国实际出发,凸显历史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从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保持一致,体现节约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708.

[2]毛泽东.永久奋斗[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3-194.

[3]毛泽东.论联合政府[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3.

[4]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5]邓小平.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0.

[6]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7]毛泽东.反对党八股[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7.

[8]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猜你喜欢
节约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节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节约
节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