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的独立学院法学实践模式探讨

2014-08-15 00:44刘青山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沙龙法学咨询

刘青山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经济管理与法律系,山东 东营257000)

法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其主要任务是为法院、检察院和律师队伍等方面输送实务操作人才。而法律实务工作者要面对各类社会问题、各类案件、各类法律纠纷,并做出正确的处理,以保护相应的权利,最后达到各种利益的平衡和社会的稳定。这一目标要求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法学理论,还要教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以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思考社会问题,并且要教会学生正确处理案件,解决各类法律纠纷,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技巧。简而言之,就是要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成为真正合格的法律人。

为了提升法学学生的法学素养,增强学生理论服务实践的能力,就要充分利用法学教育过程中的各个平台和窗口,其中学生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通过多种模式的法学实践,促进学生法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

一、法律义务咨询实践模式

法律义务咨询是指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学校等公共场所进行法律宣传,并为群众现场解惑答疑的实践活动。通过义务咨询可以发现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进行法律咨询活动,可以由任课教师发起,也可以由学生社团组织。该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法律咨询是检验法学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工厂、学校、街道和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学生打开另一扇大门,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丰富,认识到社会对法律的需求,从而对学习法律充满动力。

组织学生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应做好如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适当年级的学生开展法律义务咨询活动。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所学法学知识较少,往往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让大一法学学生参加法律义务咨询活动,由于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缺乏解答的能力,往往有挫折感和羞耻感,导致新生至多是去看看热闹,缺乏实质性的参与。所以最好选择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参加咨询活动,因为他们都经过二至三年的理论学习,初步具备了较完整的法学知识,系统地学习过民法和刑法等法律,具有一定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样不至于让学生有挫败感,也不至于让咨询的群众由于解答不圆满而产生失望感。大四的学生忙于考研和就业,也不适宜过多的参与太多社会实践。

其次,要选择好带队指导老师。带队老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法律咨询的成功与否。因为群众提出的现实问题五花八门,有很多是学生没法解答的,这就需要精通各部门法和具有高水平的法律实务能力的教师作为坚强后盾,帮助、指导学生对咨询的法律问题做出圆满的解答。所以最好是选择双师型的老师,他们既懂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从业经验,能够对咨询问题给出圆满的回答,让咨询者满意信服。

再者,要选择合适的地方和时间开展法律义务咨询。既要方便群众咨询,又要有利于法律宣传,还要考虑学生的安全。一般可以选择在人流大的街区开展咨询活动,时间可以选在休息日或节假日,这样交通和时间上都方便,便于群众咨询问题,避免咨询活动无人问津。因为上街义务咨询的对象不是特定的,闹市区潜在的咨询者应该更多,从法律宣传角度来说,普法效果也好。当然,学校也可以与社区厂矿结合,进入社区,定点定时为群众解惑答疑。同时也可以与有关部门结合,开展专题咨询。近几年,胜利学院一直与东营市消费者协会配合,每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大商场门前开展专题法律咨询。活动效果较好,既锻炼了学生,使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又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良好精神面貌,壮大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宣传声势,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我国对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促进了法律的宣传。

总之,在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中既要展示形式,又要注重内容。形式就是要做好宣传工作,包括准备好法律咨询的旗帜、围绕主题的法律知识展板、咨询接待桌椅和散发的宣传材料,又要不流于形式,努力做到在咨询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所以活动前要对学生强调纪律,包括安全要求,特别要注意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着装要庄重,不穿奇装异服;对咨询群众要热情,耐心解答,不会的要及时请教带队老师,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在咨询的过程中,带队教师要积极参与指导,等同于把课堂搬到户外。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带队老师要针对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指出问题的症结,做出圆满的解答,让咨询的群众满意。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总结自己在咨询活动中的收获,找差距,查漏补缺,制定未来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二、法学知识竞赛实践模式

法学知识竞赛实践也是一种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应用的好形式,每学期一届的法学知识竞赛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在组织知识竞赛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竞赛要以班、小组为单位,因为同一班组的同学所接受的理论教育基本一样,由于参与人员知识层次相差不大,这样大家竞争的起点差不多,有利于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竞赛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包括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相对于主观题来说,客观题答案一般不会在竞赛中产生歧义,引发争论,因为竞赛要求学生迅速做出选择,注重速度和准确率,注重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而主观题由于答案标准不一,更适合于讨论,适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以在竞赛中不适宜使用主观题。

其次,法学知识竞赛的难度应与国家司法考试相当。法学学生未来大部分要从事法律工作,把竞赛的水平提升到司法资格考试的水平,一方面有利于提前让学生了解司法资格考试的特点和水平,相当于提前练兵,使其在未来的司法资格考试中能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司法资格考试的试题有一定难度,有利于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也能检验学校教学水平。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寻找学习上的不足,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了解自己的水平以及和司法资格考试的差距,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调整学习方向和方法,尽快适应司法资格考试的出题方式;同时也对教学做一次检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竞赛中所体现的问题和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侧重点,有目的地给学生加强某些方面的训练,提高应试水平,因而对教学也是一个促进。而且竞赛活动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竞赛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抗,有些问题需要团队共同协商讨论来确定答案,最后做出选择。这就是一个相互验证和合作团结的过程,既展现了个人的能力水平,又体现团队的协同和合作。

最后,对于竞赛表现较好的同学和小组,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除了在竞赛现场颁发奖状和奖品,也要在学校公告栏和校报以及校网站上及时宣传。这既是对积极参与同学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同学的正确引导,激励大家积极参与。同学们普遍反映这种形式很好,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学习上的竞争和班级的团结。当然还应该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其他各种法律知识竞赛,如工会系统的三八妇女权益知识竞赛,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竞赛等;竞赛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参加网上的竞赛,也可以参加书面的竞赛,总之,要借助这种形式促进教学和学习。

三、法律沙龙实践模式

法律沙龙是一些热爱法律的人在一起探讨法律问题,交流心得体会,研讨法律的组织形式。组织法律沙龙,共同讨论法律问题,可以为法学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组织法律沙龙,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学校应倡导这种学生自发的业余团体,在指导和物质条件上提供一定的帮助,可以指定教师定期参加学生的法律沙龙并给予指导;教师的指导对于法律沙龙质量的不断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否则学生的法律沙龙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毕竟学生的水平有限,有些问题需要教师高屋建瓴地点拨。在物质帮助方面,学校应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可以指定某个教室作为定期法律沙龙的活动场所,便于法律沙龙的长期开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也便于资料的存放和查阅。资金方面也可以从学生管理或学生社团资金方面支援部分活动经费,用于法律沙龙活动支出。

其次,在组织方面,法律沙龙可以确定一名同学为组织者,负责沙龙的组织工作。法律沙龙的组织者是其灵魂,需要法律知识水平高和负责任的同学担任。组织者的理论高度决定了法律沙龙的质量高低,因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才可能把握本学科的前沿,提出本学科高端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每次法律沙龙的层次。而组织法律沙龙也是一个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活动,需要认真能干负责任的同学,否则法律沙龙就会由于组织不周密或者考虑问题不全面而陷于形式。组织人应该讨论和精选沙龙主题,确定适宜的讨论主题。主题可以紧跟形势,如中国梦与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等;也可以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像复旦林森浩投毒案等主题。主题选好了,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沙龙负责人于沙龙召开前将沙龙讨论主题报告进行公告,这样便于同学的参加,并且提前准备与之有关的资料,使讨论更加有据、更加丰满。对于当期主题报告感兴趣、希望能够到场参加讨论的同学,也可以要求他们针对主题报告内容准备书面或口头评议意见,以资研讨,因为前期准备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需要同学去查找与之有关的背景资料和法律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再次,沙龙进行过程中要有主持人,负责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有时候也需要主持人主导问题讨论的时间和过程,如同节目主持人那样,沙龙的热烈和格调与主持人的水平有很大关系。要避免讨论杂乱无章,或者在某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浪费大量时间,甚至跑题。可以邀请一至两名教师作为评委参与沙龙,对研讨过程与结论进行点评和指导,教师的参与会提升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高屋建瓴的点评会对法律沙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某些问题会给出比较有高度的结论。

最后,由组织者根据评委的评议意见和沙龙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主题报告并反馈给全体学生。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相当于学习过程的总结和消化。通过这种反馈,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不断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并初步具有了从事法学科研的能力。通过举办一系列法学沙龙活动,我们感觉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培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这都为以后学生考研和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法律主题演讲实践

法律主题演讲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法学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通过这种形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进行法律主题演讲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演讲以班为单位组织,参加人员可以自愿报名,这样渴望锻炼自己的同学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也可以轮流参与,每个同学都有上台锻炼的机会,比较公平。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性格有点内向,不愿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缺少临场经验。这部分同学更需要这方面的锻炼,因为法律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所以这些都需要后天刻意训练。作为一项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的活动,可以迫使他们抛弃紧张和羞怯心理,慢慢训练良好的表达能力,这对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时间安排上,可以考虑每月甚至每周举办一次主题演讲班会,因为学生较多,只有高频率的组织这种活动,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否则就涉及面太小,杯水车薪,只能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定期举办法律主题演讲比赛,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具有竞争和对抗性,这样就满足了一部分比较积极的同学的愿望,起到鼓励先进和带动全体的作用。这种比赛也可以搞成辩论赛,这样更富有看点。法律辩论赛注重对抗性,分为正方和反方,对同一主题展开激烈辩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更能锻炼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观看的同学也能从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中获得正确的理解,教育效果应该更理想。而且辩论赛注重团队合作和协同作战,正是在这种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其次,主题演讲班会可以提前拟定一个主题。主题可以与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有关,同学们以此主题做好事前准备,然后上台发言,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紧扣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进度,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也可以是与社会热点相关的话题,这样具有时代性和敏感性,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相关的资料也比较好找。而且学习法学的人应该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有社会责任感,因为很多法律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法律就是为社会纠纷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作为当代法学大学生就要走出象牙塔,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演讲的主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定,这样学生一般选择自己熟悉拿手的问题来讲,加上材料熟悉,演讲效果就好,而成功的演讲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再次,在演讲中,要有主持人做好引导和点评,因为好的点评可以对演讲的同学起到表扬鼓励和点出其不足的作用,使演讲者能够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同时好的点评也可以让听讲的同学进一步理解所听到的内容,抓住此次演讲的重点和中心思想,同时与自己对比,找差距,争赶超。

最后,演讲中听讲的同学注意配合,要提前了解主题背景知识和相关资料,这样利于辩证地看待别人的观点。听讲中,要及时给予演讲者掌声鼓励,让演讲者充满信心,特别是对于初次登台而缺乏自信心的同学更有重要意义,可能同学的一次掌声就让他获得很大的勇气,而一次嘲笑声可能就让他失去了继续进行下去的信心。所以,在演讲过程中要强调纪律,让每个同学都做到自尊自强。通过演讲活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面对问题能够充分把所学的知识临场发挥出来,可见法律主题演讲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五、法律电影鉴赏

对于法学学生来说,鉴赏法律电影也是了解法律问题的很好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了解西方法律背景、法律观念和司法程序,都是比较生动形象的手段之一。法律电影是主要内容涉及法律事务的电影,虽然无法完全还原艰难的司法程序,但它能力求真实地再现运用法律实现正义的司法过程[1]。法律电影以欧美影片居多,对原声电影进行赏析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的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还有助于法律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2]。因此,借鉴和了解外域比如说美国的法律文化,好莱坞法律电影就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视域。为配合法律专业外语的学习,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法律电影,组织大家鉴赏。例如,如果想了解中国的法治状况,可以选择《盲山》和《秋菊打官司》等来鉴赏,这两部电影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中国的法治现状。而借鉴外国法律文化,可以选择《刮痧》来领悟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女王》则是反应英国的宪政文化,《十二怒汉》反映美国陪审团制度,《纽伦堡大审判》则是了解国际法庭的最佳电影,《律政俏佳人》则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到美国律师的学习和工作状况。观看和欣赏法律电影不仅能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外国法律文化的独特性,了解外国法律文化职业和大众的话语层面和价值取向,而且也能大大丰富法学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电影鉴赏要让学生写出读后感或课下展开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鉴赏法律电影,验证法律知识,思考法律问题。通过大量法律电影的观看和欣赏,不仅为学生借鉴外国法律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路径,也便于学生启动对国外的司法制度运作的了解或进行文化意义上的解读,敏锐地发现和关注生活事件的法律意义,学会用法律的思维来思考社会问题,丰富对法律的理解和想象,重建对法律的信仰,树立对法律的信心。应该说法律电影是学习的一个窗口,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

六、法律讲座模式

法律讲座是关于法律问题的主题讲座,组织举办法律讲座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单纯的课堂教学时间长了就有点单调,还要多做些调剂,而举办法律讲座就是很好的形式。特别是邀请某些法律问题方面的专家来给学生作报告,充分利用好校外资源,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法律实践,更准确地把握理论知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可以邀请法院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来给学生作报告,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司法审判工作;可以邀请职业经验丰富的律师为学生做报告,使学生了解律师这个行业的工作;可以邀请检察官和公安人员给学生作报告,使学生了解办案过程;可以多邀请外校法学名家来作报告,使学生博采众长,思维不断开阔。当然也要利用好本校的资源,因为相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能邀请到本校的专家来作报告,可以结合学生专题活动作一些专题报告,如宪法日宣传、12·4普法宣传、世界环境日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等。当然也不要局限法律方面的专家,也可以邀请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民俗学等方面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因为法律问题就是社会问题,只有法律知识而不了解社会,就不能成功地解决社会纠纷,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法律人。通过这几年我们与公检法机关、律所、厂矿以及其他院校的合作,每年都成功地举办多次学生法律讲座,学生因此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七、法律网站建设

法律网站建设也是很好的锻炼法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并成为展示法学学生风采的一个重要窗口。网站建设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首先,要了解和遵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查询这些法律,学生拓展了知识面。其次,是网站的具体建设工作,包括申请域名、申请虚拟主机、制作网页和网站宣传推广。然后就是栏目设计,可以包括新闻信息、法律动态、考研信息、在线咨询、法律讲坛、就业信息等。最后是网站的维护,这需要学生及时报道学校的新闻事件,及时关注和更新法律法规,及时回复在线咨询,关注法学学生的就业和考研,充实法律讲坛的内容,吸引读者的点击兴趣,提升法律网站的人气,做好法律的宣传和服务工作。

总之,学生业余法律活动是一个全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手段,其中包括很多具体方法,可以涵盖以上几种手段。也包括法制宣传诸手段,如可以开展法律手抄报活动,让学生自己制作法律手抄报,然后组织评比展览,这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法普法的好活动,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法律,感悟普法的重要性。也可以制作法制宣传展板和黑板报,宣传法律知识,营造学法、知法、用法的良好气氛,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也可以开展法律专题征文活动,提升法学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某些具体的纪念日开展相关的法律宣传,像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如义务咨询、在校内或校外发放宣传资料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促进教学,提升法学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法学合格人才。

[1]程波.论法律电影视域下的美国法律文化 [J].文史博览,2006(6):45.

[2]蒋馥蔚.法学院本科法学入门教育之法律电影赏析试验课程分析简报[EB/OL].[2014-02-11].http://www.tjnu-law.com/showart.asp?id=1999.

猜你喜欢
沙龙法学咨询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MS·CHIC美发沙龙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