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程建设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2014-08-15 00:47李天书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内涵式章程办学

●李天书

(武警学院训练部,河北廊坊 065000)

(本栏责任编辑、校对 刘彦超)

大学章程是大学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章程作为大学办学和管理的“宪法”,是大学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纲领”与“顶层设计”。制定高质量的大学章程对于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章程的内涵

大学章程是为保证高校正常运行,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主要就办学宗旨、发展目标、内部管理体制、师生权利义务、经费及财务管理制度、社会服务及外部关系等重大、基本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文件。[1]大学章程是高校办学和管理的“基本大法”,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环节。推进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其中章程建设是核心。章程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成为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二、大学章程对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

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等内部因素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选择。它关注的是学校长远的发展、合理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和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焦点。大学章程作为高校的“宪法”,承载着大学的精神,昭示着大学的使命,对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章程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大学章程是高校办学的“根本大法”,其他规章制度、办学活动都不得与之违背。大学章程的建立使大学的基本治理结构更加科学规范,使大学管理有据、有“法”可依。大学章程作为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顶层设计,是高校科学制定现代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指南,使高校在管理上按教育规律和学术逻辑办事,做到学术为魂、育人为本、师生为重。

(二)大学章程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自主权

大学章程明确大学的法律地位和办学自主权,对规范高校行为,维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同时,章程制定有利于解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交织、行政权力泛化等问题,彰显学校办学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大学章程的建立将有利于解决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干扰,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扫除体制、机制障碍。

(三)大学章程为高校内涵式发展理顺内外关系

大学章程的建立,一是明确了学校与主办者的关系,高校依法接受教育部对学校的领导、监督与考核,并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二是明确了学校与社会、企业、业务单位等外部关系,成为大学增强社会参与的重要保障;三是明确了学校内部组织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路径和保障制度,成为大学加强民主监督制的有力支撑。

三、大学章程建设与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联系

(一)通过大学章程建设,有利于实现高校的自主治理

章程是高等学校实现依法自主管理,实现科学发展、依法治校的必要条件,也是明确高等学校内外部权利义务关系,促进高校完善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载体。[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大学章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建立大学章程本质也是一项改革工程,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大学章程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大学办学的自主权,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契机。高校应依托章程建设,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构建优势学科支撑、专业之间相互促进,并充分体现院校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通过制定大学章程,可为对高校内涵式发展关系重大的内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和队伍建设、经费使用、国际交流和开放办学等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的改革明确方向,并提供制度保证。

(二)通过大学章程建设,有利于活跃学术氛围

科学设置管理体系,激发院校的学术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高校或多或少具有偏离“学术中心”的倾向,行政化管理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纯的学术气氛。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逐步提升高校的自主管理能力,让高校成为具备独立性的教育机构,创造良好活跃的学术氛围。科学制定大学章程要从制度角度规范院校学术委员会的组织和行为,使学术委员会在学院党委、行政机关领导下工作,在学术问题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以制度建设促进学术研究活跃开展,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才能充满活力,才能产生质的提升。

(三)通过大学章程建设,有利于推进教授治学,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科学性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是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教授们常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对教学及学术研究的方法、学科发展的规律和具体要求、人才梯队的建立等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建设等方面,应该赋予教授们更多的决策权。只有真正实现教授治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提高院校发展决策的准确性和管理的高效性。保障教授治学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教授治学的相关制度。大学章程建设可为推进教授治学建立起良好平台。高校的专家、教授要参与学校集体决策,应赋予其以下权力:审议和通过院校总体发展规划、学科与队伍建设规划;讨论确定学院人才引进、学位授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及其他系列人员工作考核等;讨论确定院校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对院校行政班子、学术机构行使监督权等。[3]通过大学章程建设使教授群体行使学术权力的力量得到加强,院校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才能确立,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术质量才能得到长期的制度保障。

(四)通过大学章程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

大学章程是大学办学与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大学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纲领”与“顶层设计”。要全面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制定大学章程,并以章程为指导完善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大学章程的制定要依据《教育法》,并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核准,从“立法的角度”对学校办学进行宏观性的、框架性的指导,而校内具体的规章制度则是微观的、局部的。大学章程这一“宪法性”规章的确立,把高校管理和发展基本的方面和重大的问题确定下来,院校具体的规章制度按章制定,院校按章办学,学校的管理有章可循。

四、大学章程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大学章程建设应保证师生的广泛参与

大学章程制定应当在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中间进行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不能由领导机关闭门造车,更不应当由个别部门唱“独角戏”,要充分体现学者治学、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指导思想。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也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应有之义。在大学章程制定过程中,高校要围绕大学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特色等方面在全校师生员工中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从而增强大学章程的执行力和生命力。一方面,制定大学章程的组织部门要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为制定大学章程献计献策,不能做章程起草的局外人。

(二)大学章程建设应赋予高校更多自主办学权

高校制定大学章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保护办学自主性。大学章程制定应坚持学术本位,重视教授评议和学生行为对办学管理的反馈作用,将基层学术组织成员的学术权力作为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内容,制定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章程。[4]大学章程要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或教育部审核,并通过法定程序,明晰举办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责关系,促使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把相关权力下放给高校,并科学调整大学内部的权利关系。大学章程既要对高校进行管理和制约,也要对高校主管部门和与高校关系密切的业务部门等单位起到约束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章程的效用。

(三)大学章程建设应体现高校的办学特色和高校自身发展需求

大学章程不能千篇一律,千校一面,要充分体现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科研特色、管理机制特色。大学章程的制定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理顺办学思路,定位办学特色与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过程。在制定章程的过程中,高校要注重总结提炼自身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划,并形成文字凝练在章程中,要体现大师成长的规律,体现学生成才的规律。

[1]陈立鹏.大学章程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曲耀华,刘清利.大学章程与大学内部治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6).

[3]湛中乐.现代大学治理与大学章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4]王大泉.我国高校章程建设的现状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猜你喜欢
内涵式章程办学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第十七届(2019)国际设计传媒奖大赛章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十九大精神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分析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