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语文学科课程改革初探

2014-08-15 00:44黑龙江李艳秋
职业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工学职业高中职高

黑龙江 李艳秋

一、职业高中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问题的提出

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高中教育,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语文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但是,当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语文的教学课时被大量削减。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学校不重视,削减课时,甚至视之为可有可无的课程。二是学生不重视,从小学一直学到中学,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三是教学内容停留在以字、词、句、章为主的中学教学阶段,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四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职业高中学校大都采用的是“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校外实习或顶岗实习一年。为了保证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教学必然前移。因此,只有从基础课开刀,教学课时被大量削减,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作为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在这场大改革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语文教学的探索

“工学结合”就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行业多种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培养适应于操作、服务第一线的人才。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及专业教育的特征,语文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围绕岗位、专业的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合理、巧妙地与专业学科进行沟通、联系与渗透。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在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同时,突出专业岗位的文化和能力需求。“人文素养+岗位语文应用能力培养”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职高语文教学内容定位的核心。因此,根据职业高中教育的特点以及职高学生的特点,语文教学内容应包括阅读能力、应用写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职业素养五个模块,才能真正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需要。

(二)教学模式。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模式是将语文课作为各专业通用的“公共课”。随着职高教育的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职高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职高语文教学的探索,各专业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在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寻找到对接点,形成具有职业高中特色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搭建起语文教学与各专业教学的桥梁,从文学性的作品知识中挖掘艺术修养,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于专业岗位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创造力,这些都是应着重培养的能力。此外,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专业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从而提升其艺术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语文教学还应与各专业的岗位和职业特征相适应,注重培养学生适应于岗位的语文应用能力。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经常要讲解设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撰写设计说明,所以应加强培养该专业学生写作设计说明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动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设计说明和影视脚本的写作训练。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同的文化艺术素材,具备不同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要试图从这些方面提供有用的帮助,使他们在创作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文化知识,在工作岗位中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语文能力。

(三)教材建设。高质量的教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侧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开发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语文教材。根据美容美发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贯穿民俗文化、美学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应用写作模块”侧重编选与学生就业岗位紧密相连的内容,如“求职信和自荐信的写作”、“设计前言和设计说明的写作”、“合同与协议书的写作”等,着重训练学生与专业岗位相关的文字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模块”,侧重选择自我介绍、演讲、辩论、营销、洽谈、设计作品讲解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应该具备的口语能力、沟通与交际能力。“职业素养模块”编选学生走向社会应该具备的相关职业能力的内容,如“求职应聘”、“来访接待”、“社会调研”、“人际交往技巧”等,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四)教学方法。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普遍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作用往往能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却被无形地压抑。因此职高语文教学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力。如在对文学作品的讲授时,采用引导个体审美体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讲授应用写作时,可适当采用演示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这种课堂研究性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职高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中所必备的。此外,职高语文教学学时少,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五个模块的教学,采用专题演讲的形式是效率最高的。根据不同模块的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自行研制课件,在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演讲,既有效利用了教学时间,也适应了专业需要,教师也能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使课堂生动、知识面广、富有趣味性。

猜你喜欢
工学职业高中职高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盐工学人
——宋辉
CLASS STRUGGLES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试析职业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法国庆祝职业高中文凭创设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