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探究

2014-08-15 00:44黑龙江崔爽
职业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辩论评价设计

黑龙江 崔爽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基本理念,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协同合作能力。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在当今语文课堂中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然而,伴随着这一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诸多问题也一一涌现。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意识不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该如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如何掌控,小组合作评价方式该如何设计等等。那么,对以上问题,我们究竟要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在语文教学中来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建组策略

一般教师在课堂讨论分组时,通常以4~6人为宜,会采用按照座位临近的原则让同学自由组合,这样,他们讨论起来会因为彼此熟悉、了解,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然而,与此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弊端,如:顺应座位分组的自由性,常常让他们与和自己持同一意见的人合为一组,从而失去了在辩驳中交流学习的机会。而且还容易造成有的组较活跃,讨论得激烈、热火朝天,有的组较内向,因群龙无首冷冷清清,收获寥寥。为避免此情况的出现,教师应在自由分组的基础上,考虑异质分组的方式,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经历、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在一组,从而增强讨论的挑战性,争取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要给他们分配好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发言员、观察员等,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人组织、分配、监督、汇总、发言,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学习活动顺畅、有序地进行。

二、问题设计有效性策略

课堂中一直让教师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是:我们该设计怎样的问题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呢?许多皮亚杰主义者认为,在小组讨论中,必将产生“认知冲突”,最终导致小组学生对问题的高质量理解。达曼指出,通过相互反馈和辩论,同伴彼此消除误解并寻求更好的方案;同伴间的协作能鼓励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设计能产生多种观点,且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并且,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种策略供大家思考。

1.设计体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

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我们要依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来设计问题。如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讨论“是何缘故使林教头在火烧草料场中幸免于难,最后反而手刃仇敌的?”这一类的问题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促进重难点的突破,而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为了讨论而讨论,故意设计一些所谓热闹的话题,例如:“如果陆虞侯未被林冲杀死,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样的讨论显然毫无意义,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无半点用处。所以,在设计问题环节时,教师必须首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只有针对这些来设计问题,才会真正体现小组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2.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答案往往是不固定的,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运用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新力。如在讲《游褒禅山记》一文时,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想要成功,需要哪些条件?”通过这一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同学们依据文本,展开热烈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最终给出结论。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无疑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都是很有益处的。

3.辩论性问题

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争论价值的问题,也就是所说的辩论性问题。如讲《季氏将伐颛臾》一课,让学生辩论“季氏是否该攻打颛臾?”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切磋交流,大胆想象,发表见解。最终每个小组形成自己的观点,是同意攻打,还是不同意?持不同观点的组间开始展开辩论,辩论中,同学们唇枪舌剑,据理力争,论据充足,论证严密。他们在辩论中交流思想,在辩论中辨别正误,在辩论中求同存异,并让他们的观点更理性,思维更缜密,思想更成熟,此类辩论性问题的设计,使同学们在小组学习交流中,学会如何辩证地思考问题,理性地分析问题,全面地看待问题。

4.难易适中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设计的问题如果太容易,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独自解决,便没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如讲《琵琶行》一课,请学生思考“本诗中最能表达作者白居易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此类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通读全文快速而准确地把握,自主解决。如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会使学生丧失合作学习的热情,而且也会大大浪费课堂时间,事倍功半。反之,如果设计一些难度很大的问题,又会造成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要思考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监控策略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应首先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如何分配学习角色,如何辅助同伴,以及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学会协调分歧、归纳要点。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边观察边巡视,适时监督每个小组对问题的把握准确与否,是否偏离主题;整个过程进行顺畅与否,是否遇到阻碍;每个小组成员是否实现全员参与,是否有同学没有投入其中,防止学生的讨论及交流出现冷场的局面,防止某些学生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及时解决,可通过启发式的点拨、提问等方式,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正常、有序地进行。

四、有效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这要求教师在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注意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既注意个人,更要关注集体。要兼顾整体,面面俱到,灵活运用生生评价,组间评价,师生评价,测试评价等多种方式,从而通过有效评价,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更好、更有效地进行。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关于建组、问题设计、监督、评价等环节的有效实施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断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辩论评价设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