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范式看美国文学研究的界面性

2014-08-15 00:45杨金才
外国语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范式作家文学

杨金才

(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研究内部出现了对传统经典的挑战,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原先壁垒分明的界限已被打破,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有些起初比较边缘的文学作品正逐步走向经典化,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和思想深刻、观点独特的文学理论流派也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文学传统。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种族批评和文化研究多模态等大大深化了文学研究,随后出现的跨国界研究又滋生了不同研究视角和方法,使美国文学研究的范式日趋丰富,呈多元化态势。总体的研究范式可以概括如下:

一、聚焦作家研究,拓宽超越国界的批评视野。这是美国文学研究最具普遍性的范式,通常从具体作家入手,深入考察其代表作品。研究者一般将研究对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下,以文本细读为基础探讨作家的创作意蕴、艺术风格和文化历史内涵。在具体讨论中,研究者为了更好地阐释自己的学术思想就不得不从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等不同学科中寻找理论内涵以滋养自己的研究。其认识框架的搭建本身就是很好的界面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作家研究的界面性又有了巨大的拓展,不断拓宽超越国界的批评视野,研究作家不局限在国内,出现了“惠特曼与世界”这样的研究。这尤其体现在经典作家研究方面。研究者往往着眼于欧洲文学传统对美国作家的影响。安娜·布里克豪斯(Anna Brickhouse)的鸿篇巨作Transamerican Literary Relations and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ublic Sphere就是该研究领域最出色的成果之一。

二、引进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如文学符号学研究和文学认知批评等,强调语言学、翻译或跨文化交流的课题,研究多语种翻译和文本改写。就这一学术命题深入开掘的是哈佛大学族裔文学批评著名学者维纳·索勒斯(Werner Sollors)教授,其1998年出版的著作Multilingual America:Transnationalism,Ethnicity,and the Languages of American Literature和2000年与马可·谢尔(Marc Shell)合作编写的The Multilingual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A Reader of Original Texts with English Translations一书堪称奇葩,为以后如何编写美国文学史提出了挑战。该研究范式还特别强调语言的运用,有意识地借鉴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方法。认知批评逐渐受到关注,其中认知诗学的批评实践更受青睐。2001年哈佛大学英文系伊莱恩·斯卡里(Elaine Scarry)教授撰写的《由书而梦》(Dreaming by the Book)一书颇具代表性。

三、研究世界范围内文本的流通与跨文化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塑造美国价值。该范式注重美国作家作品在海外的流传研究,特别关注美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同样属于跨国界美国学研究的范畴。所不同的是,研究者惯于从美国人的视角出发看美国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大大突破了原先跨大西洋影响研究,力图在全球化语境下寻找和形塑美国价值。这样的研究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单个文本解读,大大拓展了文艺学研究的范畴,融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化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和知识于一体,兼具人文学和社会学等跨界研究的特征。

四、用全球化视野观照文化动力(cultural mobility)这样的命题,更加深入地考察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交流活动。该范式跟踪世界历史进展,在全球化历史语境下考察具体作家如何运用独特的艺术方式追寻与审视文化历史进程、表达思想,进而审视其文化立场、探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当代美国族裔作家尽管大都来自不同国别或历史文化语境,在叙事视角、审美追求、呈现方式和行文品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不同程度地积极回应、参与或批判全球化进程,并在对20世纪文学传统的继承中展现人类新的自我与心路历程。其繁荣与发展已经为该研究范式提供了大量的文本资源。

五、对跨国界的环境相互依赖或类同进行生态批评研究,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动物的关系。这是迄今一直广受欢迎的研究范式,综合借鉴和运用生态批评、动物研究、后殖民主义、环境保护和跨国界理论等概念和思想重新审视美国文学史,特别强调生命的意义,对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家作品尤为关注,使文学的生态意识凸显出来。这一研究范式对我国学术界正在建设的文艺生态学理论不无参考意义。劳伦斯·布尔(Lawrence Buell)的The Future of Environmental Criticism和厄秀拉·海斯 (Ursula Heise)的Sense of Place and Sense of Planet: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of the Global等著作都是该范式的佼佼者。

当然,文学研究离不开具体的理论视角。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因文化研究的渗透而发生变异并逐渐呈多元化态势。当前理论界关注的全球范围内文本的流通与跨文化影响、重视跨国界环境的生态批评和强调语言翻译和文化互动课题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文化研究的成果。同时,许多以文化视角为立足点的研究模式也得到了重视。他者、性别、身体、身份等众多文化研究术语已为目前人文研究建构了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话语网络,提供了切入文学文本、沟通历史与当下的新路径。我们既可关注当代文学理论的前沿及其走向,又可以某个或若干文化研究术语为研究对象,重点梳理并揭示它或它们在当代英语文学研究领域所形成的特殊话语机制及其理论意义,从而在方法论的高度上把握当代英语文学研究的基本走势。

同样,当代物质文化理论中“物性”这一概念为文学文本中物人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可以作为研究的视角,因为具体的物体既是人的身份、人类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人的身份、人类历史、文化的踪迹。探讨物如何影响并建构人物的身份,如何通过人物制造、使用、购买、丢弃的物品研究具体人物形象。可见,文学研究者可以将物质文化的理论话语和研究方法应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使物质文化批评成为当代英语文学批评中的新视角,将物质文化和文学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挖掘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物体呈现来揭示和阐释人物身份和文化建构的复杂关系。

如上所述,美国文学研究从来都是界面的,关键是如何恰当地磨合界隙,把不同的面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每个研究者在熟悉当前不同研究范式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当下文学批评的理论走向以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种文化思潮的衍变与发展。具体研究时不可机械照搬某一范式,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有效地择取理论滋养并根据具体作家作品来确定研究范式。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英语文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学术界对该阶段文学的研究总因停留在个别作家研究或单部作品介绍、引进层面而显得单薄,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若要突破目前研究现状,就必须立足当下文学理论发展动向,从全球化和本土视角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语文学进行系统的阐释,揭示文本创作、民族文化形塑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价值,进而把握文化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客观审视当代英语国家文学的发展轨迹与嬗变趋势。

猜你喜欢
范式作家文学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们需要文学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