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视角看电影片名的异化翻译趋向

2014-08-15 00:45张云勤
外国语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归化异化文化

张云勤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外语与商贸系,广东 广州 510075)

1.引言

国际上的文化艺术交流中,电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一方面,我们大规模地引进外国的影片,其中多为英语电影;另一方面,我们的电影也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国外去,除了东南亚以外,输出到欧美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中国电影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其中,片名的中英文翻译对电影文化艺术在异国的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影片名最先进入观众的视野,一般观众通常根据电影的译名而决定看还是不看。好的片名翻译可以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同时让观众领略到异域文化的魅力。

2.异化的概念与跨文化交际

电影片名的翻译涉及到民族特征、文化交流以及商业利益,是众多研究翻译的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翻译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语言的层面,而对电影片名翻译的讨论也经常离不开直译和意译的研究角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翻译界一批学者开始转向文化方面的研究。尤金·奈达在其著作《跨文化的意义》中提出:“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困难是译者面对的最头疼的问题,由此在读者中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Nida,1964)而韦努蒂在施莱尔马赫提出“两种翻译途径”的基础上,再提出了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归化法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Venuti,1995:19-20)。至此,翻译界形成了“翻译的文化转向”,学者们开始从跨文化视角去研究翻译,归化和异化成了翻译理论界两大流派。

主张异化的学者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和融合。异化翻译,就是移植原文中所有而译语中没有的表达方式,保留异国情调,在恰当的条件下,采用新颖的、具有陌生感的甚至不流畅的言语风格来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帮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

3.电影片名翻译的历史发展及趋势

我国电影片名的翻译经历过不同的阶段,在电影文化交流的初期,因为考虑到文化之间的陌生感和观众的实际接受能力,曾经一度倾向归化翻译。对片名的归化翻译,就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帮助观众绕开障碍去理解电影内容,以符合目的语国家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文化意象去进行翻译。(吴敏,1995:55-56)

3.1 国外电影片名的汉译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些国外经典电影被引进到中国,在此期间,因为照顾到国内观众对异域文化的接受程度,大多数引进的电影片名都采用了归化翻译的方法。例如,外文片名翻译成中文片名时,经常会使用汉语四字格。汉语四字格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整齐匀称,符合中国观众对语言的审美情趣。因此,很多外语片在引进到中国时,都会采取四字格形式进行翻译。以美国电影Top Gun为例,电影片名本来是是美军空战训练课程的代号,若要通过翻译把英语片名意思解释一遍则会既冗长又沉闷,于是在引进国内时放弃这种思路,而翻译为四字格《壮志凌云》。“凌云”的意思是直上云霄,和电影内容相吻合,而“壮志凌云”也带有励志意味,契合影片主题(何跃敏,1997:42-43)。类似的还有《君子协定》(Gentlemen’s Agreement)、《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等。

对于归化翻译,我们还曾有一些非常有名的系列,如动画片的“总动员”系列:《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赛车总动员》(Cars)、《玩具总动员》(Toy Story)、《美食总动员》(Rottatouille)等等。还有“特工队”系列:《虫虫特工队》(A Bug’s Life)、《豚鼠特工队》(G-Force)、《超人特工队》(The Incredibles)等等。如此翻译的好处是,能承接上一部的影响力去吸引观众,虽然有时这些电影之间其实并没太大关系。当然,后来也有很多观众认为这翻译有点哗众取宠,而且生硬地套上“总动员”或“特工队”的字眼,甚至扭曲了电影原意。

近年来,国内的受众对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已越来越高,渐渐理解了西方国家的一些传说、典故以及文化习俗,甚至存有浓烈的好奇心。观众们已不满足于“总动员”和“特工队”这类泛滥成灾的翻译。因此,之后的影片翻译逐渐走出归化翻译的世界,开始转向异化翻译。

3.2 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

20世纪90年代之前,传播到国外去的电影寥寥可数。到了90年代之后,中国电影开始有更多机会出口到国外,我们更是非常注意到国外观众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贺莺,2001:57-60),对电影片名多采取归化翻译。

例如《不见不散》翻译为英文里头的俚语“Be There or Be Square”,其节奏、语调和含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90年代初的《纵横四海》,翻译为Once A Thief,来源于英文谚语Once a thief,always a thief(当过一次贼,永远都是贼)。

还有一些中国电影片名包含东方文化的内涵,外国观众难以理解,因此也会进行归化翻译。例如香港电影《无间道》,“无间”指无间地狱,出自佛经故事,在此空间的魂灵无法轮回,只能永远受苦。但此寓意对西方观众来说是陌生的,如果直接翻译为“无间地狱”(Avicinar Aka)他们会一头雾水,最后电影片名翻译为Internal Affairs,让观众知道这是组织内部关于双重间谍的风波,无论是警局内部还是黑社会内部,都切合电影主题。

3.3 总体趋势

对片名的归化翻译曾经一度是让国外观众接受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越是民族性的才越是世界性的,所以开始彰显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合来看,由于现代科技信息的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得以快速互相渗透,民族文化之间的隔阂将越来越少;加上观众日益增强的猎奇心理及日渐积累的文化底蕴,他们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力正不断提高,对异国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对异质文化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蕴含文化内涵的翻译逐渐从归化趋向异化。

4.电影片名转向异化翻译

对电影片名进行异化翻译,也就是刻意保留原语文化的特色,从而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给观众一个别样的审美体验。

4.1 国外电影片名中译的异化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有一些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时采用异化翻译,例如Modern Times,翻译为《摩登时代》,通过电影的输入,像“摩登”这样的舶来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词汇。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内的观众对欧美文化已经有所了解,东西方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因此很多传入国内的电影的片名翻译都开始采取异化翻译,让观众直接感受西方的语言和文化。(吴爽,2005:55-60)

例如,The Da Vinci Code译作《达·芬奇密码》,因为国内的观众对达芬奇已不陌生,有部分观众甚至已经看过同名小说,这种情况下采取异化翻译,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异域文化特色。类似的例子还有把Titanic翻译为《泰坦尼克号》,“Titan”本来是英语传说中古时候的巨人,国内人们对此并不熟悉,但通过异化翻译,现在国内的人们对泰坦尼克号都有经典的回忆,这个翻译过来的名字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值得一提的是,异化翻译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直译。例如电影Seven传入中国时的片名翻译为《七宗罪》,如此翻译应算是意译,增译了“罪”的概念。而“七宗罪”来源于天主教中的七种死罪,片名的翻译让国内的观众感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色彩,因此也是一种异化翻译。类似的还有Tarzan,译作《人猿泰山》,也是在人名“泰山”前增加了信息,用于区别我国的名山泰山。这也是一种异化翻译,如今说起“泰山”这个名字,很多观众都能想起这个描述森林中一个被猿猴带大的孩子的故事。

4.2 中国电影片名外译的异化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外文化交流不平衡,电影市场成了强势文化的市场。例如从1995年到2001年间,我们共进口美国电影134部,但美国几乎没有进口一部中国电影在主要院线发行放映。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到对有关语言文化的翻译策略。正如理查德指出,在强势文化的市场中,只有1%到2%的文本是从弱势文化中翻译过来的;反过来在弱势文化的市场中,有98%到99%的文本是从强势文化中翻译过来。(Venuti,1992:139 -158)

当然,现在我们中国电影已经飞速发展,在国际电影节上有了立足之地,其中不少电影获得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奖项,使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几十年以来,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在逐渐变化。从最开始的简单的直译甚至是错误的直译,到后来为了赢得西方观众的归化翻译,再到近十年尝试异化翻译,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

近些年的片名翻译,例如,《卧虎藏龙》翻译为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虎和龙在中国的意象都是充满能量和活力、同时又是正义和吉祥的象征。虽然西方曾经认为龙是邪恶的生物,但由于中西方交流渐多,西方观众已能理解龙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所以片名大胆采用异化翻译。结果证明很成功,西方观众说起此电影名字时甚至简称为CTHD,说明这个说法已经深入民心。又如香港电影《武侠》,开始翻译为Swordsmen,后来为了贴近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审美情趣,改为Wu Xia。这词和Kung Fu一样,慢慢进入欧美文化,到2012年,美国有一套电影就叫 Wuxia Knight(武侠骑士)。

台湾电影《麻将》,用音译方法译为Mahjong。麻将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游戏,20世纪20年代,美国石油商人约瑟夫·巴布考克开始向西方介绍麻将,而欧洲麻将协会(European Mahjong Association-EMA)于2005年在欧洲正式成立,麻将已迅速在欧美流行开来。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麻将》直接使用其英语译音,外国观众也很容易接受,甚至能够理解电影里头关于麻将和人生的隐喻。还有电影《推手》,翻译为Pushing Hands。推手是指两个人练太极拳时徒手对抗练习,外国人对中国的太极也是颇有兴趣和感觉神秘,翻译为Pushing Hands,在外国人对太极了解的基础上,再次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去主动了解其中的内涵,借着电影进一步将我们的中华文化弘扬开去。实际上,我们的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外国文化当中。

5.异化翻译的误区

恰到好处的异化翻译能对目的语文化产生有益的冲击,但很多译者和观众忽视了其中的翻译陷阱,掉到了异化的误区中,致使电影和片名牛头不对马嘴,甚至误导观众(贾立莹,2009)。最常见的错误异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对于多义词理解错误。例如电影Death proof传入中国时被翻译为《死亡证据》,其实这里“proof”并不是证据的意思,而是“防止”之意。这里想说的是能防止死亡,就如“water proof”(防水)、“fire proof”(防火)等。这部电影的片名后来有翻译为《金刚不坏》或《不死之车》的,才比较贴近电影原意。还有秀兰·邓波儿的电影Dimples被翻译为《涟漪》,其实应该是指“小酒窝”;她的 January Captain同样被错译为《一月船长》,其实这里的“January”是指人名,而不是“一月”的意思。这些都是早期引进电影时,由于对多义词的理解有误,导致片名的错误翻译。

另一种情况是没有理解电影内容而进行简单直译。例如War of The Worlds,译者简单地直译为《世界大战》,这会令观众联想起一战二战,以为这是国家之间的战争。但其实这是指星球之间的战争,译者未有好好体会片名中的worlds用复数的含义。因此,翻译为《星际战争》是更合理的。还有The Third Man,翻译为《第三者》,使观众联想到婚姻外遇中的第三者,但其实电影中指的是目击案情的第三个证人。而史泰龙的著名电影First Blood,译者未能理解英语里“First Blood”有首战告捷之意,所以简单直译为《第一滴血》,也是一种误译。

这些有所偏误的异化翻译,我们都要尽量避免。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更好地融入对方文化中,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另一方面要从电影内容入手,让电影的译名紧扣电影主题。

6.异化翻译的意义和局限性

韦努蒂对异化的定义概括起来是这样的: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韦努蒂建议,在强势文化中(如英语)采取异化翻译,可以对当今国际事务进行策略性的文化干预,挑战霸权主义的英语国家和不平等的文化交流。韦努蒂提倡的异化翻译有利于提高译语文化以及译者的地位。在电影艺术交流上来说,我们的电影出口时对片名进行异化翻译,有利于输出我们的文化主张,逐渐增强我们的文化话语权;另一方面,在进口外国影片时对片名使用异化翻译,可以让观众直接体验异国文化,感受异国情调;同时,还能丰富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使双方文化可以进行交流和融合。(张礼贵,2009)

当然,异化翻译也有其局限性。由于语言特点差异,导致异化失效。例如Pride and Prejudice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傲慢与偏见》,但其实片名原文在英语里是押了头韵,这一点在翻译过来后失去了这个效果,我们也无法强行异化。

还有其他的局限性,例如由于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文化空缺。电影Babel,如果直接按照读音进行异化翻译就是“巴别塔”。这对国内的观众来说,可能有点费解,对剧情和片名的关系产生疑问。这是由于东方观众对圣经内容的文化缺失所致。圣经里提到,人类自大狂妄,想制造一个巴别塔通往天上与上帝见面,上帝非常生气,混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他们产生分歧,通天之塔最后无法建成。而电影的寓意更是隐晦,剧情包含了发生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几个小故事,由于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无法沟通而产生误会。电影立意极高,但对异国观众来说,尤其是东方的观众,就未必能理解片名的奥妙及其深远的意义。

7.结语

回顾中外电影交流的发展道路,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选择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文化交流程度的加深以及译者和观众思维方式的转变,现今我国在输出和引进电影时对片名翻译都积极采用异化翻译。

采用异化翻译,有利于较完整地保留异国文化特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语文化,充分发挥语言在文化交流和渗透中的作用,以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从抵抗文化霸权的角度看,异化翻译也是实现文化交流平衡的重要方式,能通过语言翻译在强势文化中重塑其文化身份,从而提升弱势文化的地位。从跨文化视角对电影片名进行异化翻译,是时代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丛悦,2012)

无可否认,对于电影文化艺术的交流,异化翻译有其重要意义,在文化信息的传递上有其优势,适时地利用异化翻译,可以高效地把自己的文化送出去,把异国的文化引进来,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异化翻译的局限性。具体到每部电影的片名,要合理地采取翻译策略,在必要时可结合其他的翻译方式。而且,随着时代变迁,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还会不断发展,尤其是对于电影这种流行文化艺术,在翻译片名时既要结合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审美倾向,又要注重当时的文化潮流和时髦语言。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良翻译方法,做到既达意又传神,把简单的“异化”变成更灵活的“优化”。

[1]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Newmark,P.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1988.

[3]吴敏.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5(5):55-56.

[4]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1997(4):42-43.

[5]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1):57-60.

[6]吴爽.从电影片名看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56-60.

[7]贾立莹.从韦努蒂翻译理论看英文影片名翻译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9-33

[8]张礼贵.从归化和异化理论解读电影片名的翻译[J].电影文学,2009(20):141-142.

[9]丛悦.异化翻译与英文电影片名汉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2):129-131

猜你喜欢
归化异化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谁远谁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