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国际推广的经济属性与利益形成——以英国文化协会的英语国际推广活动为例

2014-08-15 00:45
外国语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协会英国英语教学

徐 波 王 强

(1.四川外国语大学 校报编辑部;2.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重庆 400031)

经济活动与语言发展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经济学”开拓者雅各布·马尔萨克(Jacob Marschak)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它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等经济学属性。(Jacob Marschak,1965:135-140)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语言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语言不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语言本身以及语言国际推广也有了明显而强烈的经济功能,包括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意大利的“但丁协会”、英国的“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等世界知名语言国际推广组织,借助语言推广本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竞相奉行的国家战略。与此同时,这些语言国际推广机构,都把语言国际推广看成是强化和维护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努力提升本国语言的竞争力,注重语言国际推广的经济收益。本文拟从语言国际推广的经济角度,以英国文化协会为个案,通过剖析该组织对英语国际推广的经济立场、资金构成与收益、资金使用策略等议题,以此管窥语言国际推广的经济属性与利益形成机制,以期对国家汉办主导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财务计划考量有所裨益。

1.英国文化协会对语言国际推广经济属性的认识

英国政府历史上曾拒绝官方介入语言政策,只强调给予个人和独立组织推广文化和语言的合法权利。1834年,麦考利勋爵(Lord Macaulay)声称要培养“既具有印度血统的肤色,又具有英国式旨趣、看法、道德及智能的阶层”。(张西平,柳若梅,2008:16)在1847年“非洲殖民事务局”呈递的一个方案中,也把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看作是“教化属地内有色人种的最重要的方式”。随着语言作为立国工具重要性的日益凸显,英国政府逐渐把英语国际推广作为其除政治、经济和军事外交外文化外交政策的一部分,成立相应的语言国际推广机构便成为英国政府实施语言国际推广政策的首要任务。由于当时欧洲一些大国设立文化外交组织开展文化外交的成功示范,加上维系英联邦和保持原有国际地位的需要,英国政府在1934年成立了英国文化协会这一专门致力于英语国际推广的准官方机构,统筹协调其英语国际推广工作。

从1934年成立迄今,英国文化协会一直强调语言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并将之作为协会的行动指南之一。在英国文化协会的成立大会上,威尔士王子就明确表示协会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认可我们无上辉煌的文学,我们英国人对世界艺术和科学发展的贡献,我们对世界政治文明实践无与伦比的贡献。”(Alastair Penny cook,1994:147)“二战”前期,英国国内围绕着英语国际推广的价值一度产生过争论,当时的情报部长杜夫·科珀(Duff Cooper)就明确表示,英语国际推广并非单纯出于文化宣传目的而没有其他意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把钱纯粹花在文化宣传上,除非它同时具有政治或商业意义。(France Bonaldson,1984:78)指导英国英语国际推广的奠基性文本《德罗赫达报告》也强调,如果协会的工作没有为英国创造某些最终的政治或商业利益,这就意味着对公众金钱的浪费。1989年,时任英国文化协会总会长的理查德·佛朗西斯爵士(Sir Richard Francis)表示,英国真正的黄金不是北海的石油而是英语。英语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语言,它不可能被限制在非洲、美洲或任何其他地方,无论怎么评价英语作为一个国家资源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追求英国及英国文化协会自身的商业利益也一直体现在协会的活动中。20世纪60年代末,海湾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油资源,英国文化协会加强了在该地区的活动,相继在阿曼和卡塔尔设立了办事处,在巴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拓展了业务。1984年,协会成立了教育咨询中心以吸引海外学生赴英国留学,这与英国政府重视教育产业并将其作为创汇的重要途径有着密切的关联。就当前英国文化协会重点关注的地理区域看,他们所设定的优先关注点就是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寄希望于搭上这些地区的发展快车,以期为英国及协会自身带去商业机会。由于英国历来一直是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推动本国的商品出口一直是英国政府的经济目标。同时,英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保护英国在海外的投资也无疑意义重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思维观念,英国文化协会的英语国际推广从组织设立理念、价值取向和关注重点地区等方面显示出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考量。

2.英国文化协会英语国际推广的资金构成

语言国际推广需要国家的财力支持,英国文化协会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政府拨款。在英国文化协会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英国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是极其有限的,迫使协会向工商团体寻求帮助。在《德罗赫达报告》等政策出台之后,协会的财政拮据状况才逐渐缓解。1961年,英国政府成立了负责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技术合作部(DTC),该部给予了英国文化协会强大的经济支持,使之得以承担日益增加的对于教育项目及学生训练计划的责任。作为英国文化协会的发起与监管机构,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CO)对英国文化协会更是大力扶持。

根据英国文化协会同FCO签订的“财务备忘录”,英国文化协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能获得FCO等政府机构的资助。英国政府提供给英国文化协会的预算开支主要基于定期性的开支评估,协会要在估计全年各项公共开支和资源之后,拟定一份为期三年的年度预算方案。同时,协会还每月向FCO提交其财务信息,以便FCO对协会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管。根据1993年的皇家授权,英国文化协会有权利接受、拥有和处置相关财物的权利,拥有同法人团体和个人签订合同的权利,拥有购买或者是租借建筑物等物质资产的权利,以及接受团体及个人捐赠等多项法律上认可的权利。总体看,英国文化协会的预算收入主要来自资助款、年度资助款余额、预留灵活款项、学费、广泛的市场活动收益、以及捐赠收入等等。

从“财务备忘录”及实际情况看,英国文化协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资助和自身经营收入两大部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官方身份,英国文化协会每年都可以从FCO和海外发展署(ODA)得到政府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1976年,中央政策评论部(Central Policy Review Staff)出台了贬低协会价值的《伯理尔报告》(Berrill Report)。为应对《伯理尔报告》带来的负面影响,英国文化协会越来越强调其海外活动的商业利益,借助付费英语教学服务以及各种考试服务,英国文化协会逐渐把对外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商业活动来经营。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文化协会的总预算为1.232亿英镑,3150万英镑来自FCO,6470英镑来自为平衡基本预算开支的海外发展资助和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项目收入,1420万英镑来自同国际机构、海外政府的合同收入,1280万英镑来自直接的海外教育项目收入。(British Coancil,1990:3-7)到1989年时,英国文化协会的总预算达到了3.21亿英镑,1.1亿来自 FCO,1.57亿来自 ODA提供的专门国外援助、技术支持及奖学金,源于教学、出版、教育等项目的收入达到了5000万英镑。(British Council,2010:4-26)

近年来,尽管英国政府的财政支持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当大的规模,每年都有近2亿英镑的官方资助,但由于协会提供的对外英语教学、英语考试项目本身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加上国际机构、海外政府的合同收入,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从总体上看正逐步减弱。政府对协会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逐渐从直接拨款转向项目资助的方式,迫使英国文化协会切实改善其经营效率。据英国文化协会统计,2007-2008年度英国文化协会的总收入达到了5.51亿英镑。其中,2.32亿英镑来自海外英语教学、英语考试、教育及发展合同收入,外交和联邦事务部的拨款为1.89亿英镑,其他政府部门的拨款为700万英镑。另外,英国文化协会还通过代管、赞助及储蓄等方式获得了1.22亿英镑。[7]在政府资助额度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英国文化协会的资金来源正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3.英国文化协会英语国际推广的经济收益

对英语国际推广的经济收益,20世纪80年代中期担任英国文化协会总会长的约翰·布赫爵士(Sir John Burgh)举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他说:“几年前,印度的矿业工程师在英国东北部的贝茨和维尔茅斯煤矿学习开矿技术。后来不久印度引进了英国Long Wall公司的矿山设备,接着英国又接受了46名来自印度的人员,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而且还签订了一个进一步购买矿山设备、多达1亿英镑的合同。”(Mitchell,J U,1986:20)在语言的经济功能逐步显现之后,英国国内倾向于把英语看作是一项重要的出口商品,“英语产业”现在成为当前英国头号出口性服务产业,英语甚至被认为是除协和飞机之外英国第二个不会贬值的商品。

英国文化协会的英语国际推广为英国带回了可观的利益回报。今天,对外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服务产业,各英语国家都在积极地开展对外英语教学活动。英国文化协会组织实施的大量奖学金项目,为扫除语言障碍而组织的“雅思”考试,出席世界各地的图书展会并积极宣传英国图书,在世界各地组织的文物展览、戏剧演出等活动,极大地帮助了英国在竞争激烈的“英语产业”中站稳脚跟。正如英国文化协会在“1974-1975年度报告”中提出的,“借助在国内外的基地,协会确立了在世界TEFL和TESL上的地位,英国也被普遍认可是提供此类商品和服务的世界中心。”(British Concil,1975:23)时至今日,“英语教学工业”每年给英国带去了数十亿英镑的有形和无形收人,同时也解决了成千上万英国人的就业问题,这对经济不景气的英国而言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2007-2008年间,协会遍布全球的英语教学中心就给协会带来了超过1亿英镑的收入,面向全球120万申请人组织了150万次英语和其他专业考试,为英国考试行业挣了超过3000万英镑的收入。此外,一些大规模的区域性项目也吸引到了大量赞助,英国-印度教育研究项目就从商业捐助人那里每年获得了180万英镑赞助。(British Council,2008:23)

英国还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留学生目的国,英国高校每年为英国带来了近40亿英镑的直接收入,这还不包括大量难以计算的间接收入。英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出口国,英国文化协会每年都有一笔上百万英镑的图书推广资金,鼓励与资助英国出版公司在海外举办和参加各种图书展览。今天,培生教育出版公司、牛津大学出版社、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已成为控制全球对外英语教学图书市场的四巨头,他们出版的英语推广类书籍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根据英国高等教育政策中心(HEPI)的最新统计,包括留学在内的“英语产业”每年为英国带来超过100亿英镑的收入。(Phil Vickers,Bahram Bekhradhina,2007:5-6)这一切与英国文化协会等语言国际推广机构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

良好的经济收益进一步夯实了英国文化协会的发展基础。经过近80年的发展,英国文化协会已经在全球110个国家和229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拥有员工近8000名,其中包括1800多名富有教学经验的来自英国本土的英语教师,为上千万的各国学生提供面对面的英语教学。除了提供教育资助项目和英语教学外,协会的工作范围还包括艺术、科学和技术、体育、公共治理和人权等领域,涵盖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单就2007年而言,各种项目加在一起的影响人群就达到了1.12亿人。从资产规模看,英国文化协会在2007-2008年度的总收入达到了5.51亿英镑,面向全球130万学生提供了170万次考试服务,给英国900所学校超过100万名的青少年提供了与世界上其他青年在一起交流的机会。(British Counil 2008:2-3)2012-2013年度,协会的年度总收入达到7.81亿英镑,其中协会自己创收的收入占总收入的78%。通过数字媒体、展览会、面对面的语言培训等方式,对全球1.27亿人群产生了影响。[13]如今,英国文化协会已成为英国国内制定对外英语教学计划、培训对外英语教师、协调英国的全球性语言推广的枢纽,成为英国政府中除政治、军事、经济之外第四个层面的英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平台,以及英国和其他国家间展开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4.英国文化协会应对财务危机的战略调整

尽管有英国政府的慷慨拨款和自身不断开拓资金来源,英国文化协会仍时刻面临着经济上的窘迫。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英国文化协会在阿曼、卡塔尔、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海湾国家建立语言中心时,都会要求对方政府给予经济支持。虽然英国文化协会靠教学收入、充当代理等方式来弥补经费上的不足,但经济上的拮据仍使它在20世纪80年代不得不关闭若干本土办公室及海外学生中心,其工作交由英国国内高校接手。随着英语教学市场的日趋全球化,英国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英语教学全球竞争,这种竞争既来自于非英语国家的本土英语教学,也来自于澳大利亚、美国等英语国家的竞争。加上近年来部分国家出于政治及经济原因抵制英国英语国际推广,英国政府逐步倾向于把英语国际推广看作是对各方都有利的平等交易而减弱对协会的资助力度,这一切使得英国文化协会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为应对财务上的困境,英国文化协会在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战略调整。

4.1 重新界定协会的成果衡量标准及工作重点。为应对挑战及各方批评,英国文化协会提出了一个对自身成效的判断标准,强调协会的目标是增进其他国家对英国的了解和理解,加强英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的贡献,以提高英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为实现协会制定的目标,英国文化协会确立了推动变革的四条途径,包括变革观念、设定新的方案、加强能力建设、推动组织变革等,界定了协会的重点目标人群,强调协会将重点关注高层次的决策人士、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士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士。(British Council 2013:10)

4.2 英语国际推广将更加关注区域性的大项目。英国文化协会正从传统的注重国别特色的项目安排转向围绕12个区域的大项目规划。转向区域性项目的目的在于减少重复投入,通过大项目带动更大的影响,以改进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协会强调要对项目进行更严格的控制,认为此举有助于在项目未被正式批准或者有可能被取消的情况下,减少对项目的大额开支。转向区域性的项目安排有助于改善项目的实施效率,但与地区联系的减弱对适应地方特色的影响也还难以预料。在英国文化协会“2008-2011计划”中,协会设定了未来三年的工作重点,包括跨文化对话、气候变化、英国的创造性和知识经济,分别投入43%、10%、47%的资源。(British Council,2007:5 -4)

4.3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区域发展政策。当前,英国文化协会正把资源从欧洲转移到伊斯兰国家、印度次大陆和远东等地区。中东地区的预算投入从2000-2001年的320万英镑上升到2007-2008年度的一千万,增长幅度超过了300%。为实现其快速转变投入方向的目的,协会将在重点地区招募新的员工,压缩现有的不太被看好的项目,开发新的具有广泛前景的项目。具体而言,协会将重点关注下列区域:缺乏或有可能缺乏对英国信任的国家或地区(中东、近东和北非、中亚等);新兴经济体(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由于长时期冲突或缺少相关条件,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的地区(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勒斯坦、津巴布韦等国家和地区)。

4.4 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步入新世纪,外部赞助人和商业伙伴对协会的资助在不断减少。传统上,大规模的、注重国家特色的艺术项目是赞助人的主要资助对象,当大规模的国家项目转向区域性的项目之后,协会不得不寻找新的赞助来源。在最近的法人计划中,协会提出了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增收12%的计划。考虑到FCO等政府部门的资助在持续减少,协会计划在未来每多接受两英镑的外部资助时,自身创造的收入就要增长五英镑。在协会制定的财务计划中,主要的收入渠道有两块,一是捐赠和伙伴人投资(主要是FCO的拨款),另一部分主要是协会自身的创收项目,包括英语教学、考试和履行合同等。

4.5 切实改善其教学服务水平。英国文化协会经常承受的一大批评就是对消费者关注不够,协会也正采取措施改善其教学服务和管理水平。为评价自己的工作质量,英国文化协会开发了一套自己的业绩卡,包括消费者和投资人的满意度、协会的声望、协会员工的看法、协会项目的影响等,通过其教学和考试中心,收集消费者的满意数据,用长期性结果评估系统评价协会的工作质量。为切实提高海外英语教学质量,协会还在2002年设立了一项英语语言教学创新奖(ELTONS),旨在鼓励英语语言教学新创意和新资源的开发。该奖项被誉为英语教育领域的“奥斯卡”奖。

4.6 引入区域主管制以改进协会的工作效率与效益。英国文化协会在全球已经有110多个独立的机构,为更好地管理这些驻外机构,协会设立了12个区域,各区域由区域主管负责协会的政策在各区域的落实,设在伦敦的总部则直接跟12个区域主管打交道,而不是原来的110个驻各国代表。这一改革既是为配合从传统的注重国别特色的项目安排转向区域性大项目,也是为应对协会的绩效测量缺乏统一标准的批评。设立区域性中心后,消费者的服务标准改为依地区实际而定,有助于加强协会同不同地区的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语言国际推广与国家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国家发展为语言国际推广供了强大后盾,语言国际推广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语言国际推广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增进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彼此间的贸易往来,优化本国的产业机构,增加就业机会,带动新的语言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意识到这一点,英国文化协会这一世界知名语言国际推广机构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努力拓宽海外英语的传播渠道,创新语言国际推广方式,维护并提升其在全球语言国际推广竞争中的地位,这对当前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不无裨益。

[1]Jacob Marschak.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10)2:135 -140.

[2]张西平,柳若梅.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6.

[3]Alastair Pennycook.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M].New York:Longman,1994:147.

[4]Frances Donaldson.The British Council-the First Fifty Years[M].London:Jonathan Cape Ltd.,1984:78,5.

[5] British Council.British Council Annual Report:1989 -1990[R].London:British Council,1990:3-7.

[6]British Council.How we are funded [EB/OL].http://www.britishcouncil.org/new/about- us/who - we - are/how-we-are-run/how-we-are-funded/,2010-4-26.

[7] Mitchell,J.M.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M].London:Allen& Unwin,1986:20.

[8] British Council.British Council Annual Report:1974 -1975[R].London:British Council,1975:23.

[9] House of Commons Public Accounts Committee.British Council:Achieving Impact(Fifty-sixth Report of Session 2007-08)[R].London:The Stationery Office Limited,2008:11.

[10]Phil Vickers,Bahram Bekhradnia.The Economic Costs and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R].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2007:5-6.

[11] British Council.British Council Annual Report 2007 -2008[R].London:British Council,2008:2-3.

[12] British Council.British Council Annual Report 2012 -2013[R].London:British Council,2013:10.

[13]British Council.Corporate Plan 2008 -2011[R].London:British Council,2007:5,4.

猜你喜欢
协会英国英语教学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英国的环保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