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并悬灸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临床观察

2014-08-23 05:56李兰荣张迎春姜朵生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7期
关键词:腕踝针毫针乳腺炎

李兰荣 张迎春 姜朵生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腕踝针并悬灸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临床观察

李兰荣 张迎春 姜朵生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目的 观察腕踝针并悬灸对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针刺患侧腕踝针穴点上2穴,同时用清艾条悬灸,对照组针刺足三里、梁丘、期门、内关、肩井穴,同时用清艾条悬灸,7 d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之87.50%(P<0.05),且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腕踝针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疗效确切,且痛苦小。

急性乳腺炎 腕踝针 悬灸 疼痛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初产妇产后哺乳期,一旦发病不仅患者痛苦而且影响哺乳,从而危害母婴的健康[1]。笔者应用腕踝针为主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取得较好疗效[2],在此基础上观察腕踝针并悬灸对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疼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64例。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中急性乳腺炎诊断标准[3];年龄在 20~35 岁之间;病程在 3 d 以内,未成脓且未经过其他方法治疗。排除标准:单纯由乳汁淤积形成而无细菌感染者;患有其他疾病而禁用针灸治疗的患者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年龄21~35岁,平均(26.50±3.50)岁;病程 1~3 d,平均(2.2±0.6) d。 对照组年龄 20~35 岁,平均(25.50±4.20)岁;病程 1~3 d,平均(2.1±0.5)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针具:苏州针灸用品厂生产,环球牌不锈钢毫针,产品标准号:GB2024-94。1.5寸毫针规格:0.3 mm×40 mm,1.0寸毫针规格:0.3 mm×25 mm。治疗组取腕踝针穴点上2穴,位于腕部掌侧面,腕横纹上两横指,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针刺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针刺穴位皮肤局部选用运作牌活力碘常规消毒。腕踝针穴点用1.5寸毫针,针刺方向一般朝向症状端[4],即针刺方向应“趋向病所”。针尖与皮肤表面呈30°夹角进针,向上平刺,当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针放平,紧贴皮肤表面,以皮下进针无阻力、针下有松软感为行针之最关键,沿直线在皮肤表浅下进针到1.2寸,正确的深度应使针体沿真皮下水平刺入,可见皮肤上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要求不引起酸、麻、胀、痛感觉,否则要调整进针方向和深浅度。留针20 min,其间不行针,同时用清艾条悬灸病变局部20 min,以局部烘热能耐受为佳。对照组取患侧足三里、梁丘、期门、内关及肩井穴。针刺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针刺穴位局部用运作牌活力碘常规消毒。足三里、梁丘用1.5寸毫针直刺1.2寸,期门用1寸毫针沿肋间隙向前平刺0.8寸,内关穴用1.5寸毫针直刺1.0寸,肩井穴用1寸毫针直刺0.8寸,均以得气为佳,留针20 min,其间不行针。同时用清艾条悬灸病变局部20 min,以局部烘热能耐受为佳。两组均每日1次,7 d为1疗程。

1.3 疼痛程度评分 无痛:评分1分。轻微疼痛:评分2分。中度疼痛:评分3分。剧烈疼痛:评分4分。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块消散,排乳通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块缩小1/2以上,排乳欠畅。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形成脓肿或囊肿[5]。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2 3.02±0.57 1.23±0.38*△△对照组 32 2.96±0.63 1.67±0.45*

3 讨 论

急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患处出现压痛肿块,局部皮肤红热等,属中医学“乳痈”范畴。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淤积,乳络阻塞成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乳汁淤积是引起乳痈最常见的原因,所以治疗旨在一个“通”字。针灸具有疏经通络、消瘀散结等作用。根据《针灸学》[6]中主治乳痈的腧穴,对照组选取患侧足三里穴、梁丘穴、内关穴、期门穴,肩井穴。腕踝针穴点的上2穴位于手厥阴经脉循行之处,按十二皮部分布区域,其所在皮部沿手厥阴经脉的走行至胸乳,治疗组选用上2穴点。任何一种针感对于多数受针者来说,多为一种不愉快感觉。腕踝针实行皮下针刺,操作时不要求针感,为阈下刺激,所以腕踝针实为一种无痛疗法。在普通针刺优势的基础上,具有不用辨证,针刺点少,选穴简单,操作安全,无痛苦,见效快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这种发病急、病势发展快的病证,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免除了手术之苦,保证了母乳喂养的继续进行。

本观察显示,治疗组取患侧腕踝针穴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腕踝针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疗效确切,且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雅娟,付长凤,陈尔英,等.自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19-620.

[2]李兰荣,张迎春.腕踩针配合悬灸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50例[J].中医药导报,2013,19(1):105-106.

[3]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144.

[4]何玲.微针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

[6]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72-288.

R246

B

1004-745X(2014)07-1320-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44

2013-11-07)

猜你喜欢
腕踝针毫针乳腺炎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