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4-08-23 06:29郝燕生曹守冬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7期
关键词:姜汤柴胡桂枝

郝燕生 曹守冬

(1.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1;2.北京煤炭总医院,北京 100028)

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郝燕生1曹守冬2

(1.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1;2.北京煤炭总医院,北京 100028)

目的 观察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3例。治疗组服用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对照组服用保和丸。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及单项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1%(P<0.05);治疗组单项症状(胃腕胀痛不适、纳少、便溏、院腹胀痛、嗳气反酸、神疲乏力)评分和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 临床疗效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较高,国内调查显示其患者总数为胃肠疾病总数的1/5~1/2,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高发的疾病之一[1]。本病常反复发作,患者常常对待疾病抱有消极态度,影响生活质量。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头晕、失眠、腹泻等不良反应较多。为此,笔者观察中药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并与保和丸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所有患者均按文献 [2]诊为痞证。符合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胃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肝功能,B超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也无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胃肠症状;无腹部手术史,28 d内亦未服过影响胃肠道的药物。排除妊娠、哺乳期或准备怀孕的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药物组成成分过敏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以及有胃、食管器质性病变或肝、胆、胰疾病及结缔组织病、神经肌肉等全身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2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患者146例;年龄16~72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治疗组中男性48例,女性25例;年龄19~67岁,中位年龄 46岁;病程 1~16个月,平均(11.82±1.70)个月;对照组中男性47例,女性26例;年龄18~67岁,中位年龄 45岁;病程 1~17个月,平均(12.10±1.62)个月。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0 g,桂枝 10 g,干姜 10 g,黄芩 6 g,党参 20 g,茯苓 25 g,姜半夏10 g,炙甘草6 g。若脾虚气滞者加佛手、陈皮、白术等;肝胃不和者加枳壳、川楝子、木香等;脾胃湿热则去大枣、白芍,加枳实、黄连、薏苡仁等;脾胃虚寒者加香附、制附片等;寒热错杂加黄连、黄芪等。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2次服。对照组服保和丸每次3 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2周。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制定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少,或疗效指数为70%~90%。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或疗效指数为30%~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好转。单项症状分级记录:无症状为0级,0分;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为Ⅰ级,1分;症状中等,部分影响日常生活为Ⅱ级,2分;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难以坚持工作为Ⅲ级,3分。按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症状改善百分率,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χ2检验、t检验和 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对比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1%(P<0.05)。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各项评分治疗后均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胃腕胀痛不适、纳少、便溏、院腹胀痛、嗳气反酸、神疲乏力的单项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症状总积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综合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

胃腕胀痛不适 纳少 便溏 院腹胀痛 烦燥易怒 失眠多梦 嗳气反酸 神疲乏力 食后腹胀 总 分治疗组 治疗前 4.04±1.43 2.21±1.87 2.42±2.01 0.97±0.13 1.06±0.81 0.87±0.91 1.87±0.87 2.01±0.71 1.69±0.43 17.30±4.13(n=73) 治疗后 1.62±0.24**△ 1.04±0.79**△ 1.07±0.46**△ 0.33±0.16**△ 0.65±0.17**0.47±0.35**0.54±0.31**△ 1.07±0.63**△ 0.58±0.43**5.90±3.21**△对照组 治疗前 4.11±1.48 2.39±1.98 2.39±2.02 1.01±0.11 0.97±0.75 0.79±0.82 1.91±0.85 1.97±0.68 1.52±0.51 16.90±3.98(n=73) 治疗后 2.13±0.12** 1.35±0.82**1.25±0.49** 0.57±0.32** 0.62±0.23*0.51±0.41*0.82±0.53**1.25±0.82* 0.60±0.39**6.31±3.64**

3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不适和早饱感的症状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属中医学“宿满”、“胃脘痛”、“积滞”等范畴。西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激素、胃肠动力障碍、精神因素等有关,不良的饮食和精神因素是症状发生和加重的诱因[3-4]。中医学也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与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有关,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入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病之所”,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治宜理气达郁,治肝安胃[5]。

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促胃肠动力药物、胃黏膜保护药物和抗酸、抑酸药等,疗效并不理想且费用相对较高。中医药在近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越来越受到重视,且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及中药药理学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具有多系统、多靶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特点[5]。

本观察中,对照组应用保和丸治疗,为中医药治疗食积的经典方;其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消各种食物积滞;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除湿,和中止泻;连翘清食积化热散结。而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方中,柴胡、黄芩疏肝利胆,清热且解半表半里之邪;桂枝升发条达肝木,与炙甘草、干姜辛甘合用,温补脾阳;牡蛎、瓜蒌化痰开结,清热生津;本方合以随证加减收效更好。药理研究提示,该方能够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和胃肠内分泌,调节肠管蠕动的功效[6]。

本观察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1%;治疗组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说明在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主要病症方面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疗效比保和丸更加显著。综上所述,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胃腕胀痛不适、纳少、便溏、院腹胀痛、嗳气反酸、神疲乏力等症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张声生,李乾构,汪红兵.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33-5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69.

[3]吴宗英,王一平,曾超.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6(11):790-803.

[4]郭金群,郭晓娜.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3):56-57.

[5]刘连英,李继霞.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南中医,2009,29(6):617-620.

[6]李富昌.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光明中医,2013,28(1):148-149.

R574.4

B

1004-745X(2014)07-133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53

2014-04-21)

猜你喜欢
姜汤柴胡桂枝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我学会了煮姜汤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口腔溃疡喝点姜汤
台州姜汤面
桂枝香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冬病夏治,喝姜汤正是时,4款姜汤养胃驱寒、补血安神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